本期目录
-
摘要:
一、地質礦床概况目前开采的南組脉分一、二兩大平行脉組,一脉組主要是10号矿脉,脉寬0.68公尺,f=6~8,矿石与圍岩均不稳固。二脉組主要是4号矿脉,脉寬0.66公尺f=7~8,傾角70~75°,体重2.7吨/立方公尺,性脆易爆,松散系数1.5,脉牆接触明显,易于分离,圍岩中粒花崗岩、云英岩化、硅化都有,平均蝕变深度0.29公尺,韧性较强于矿石,f=8~10。 4号矿脉过去絕大部分都用留矿柱或不留矿柱的标准留矿法开采,約10%的上下盤縱横节理特別发达,不稳固地
赵义大
摘要:
天井分层崩矿采矿方法是深孔留矿采矿方法的一种方案其要点是在矿房中作穿凿岩天井,在天井中按若干小分层凿輻射狀砲孔、單层或多层爆破回采矿石。其优点是安全,采准量少及采矿效率高。采用此法进行了試驗,該矿床为:磁鉄富矿、层理发达绿泥夾层較多,不稳固而坚硬(f=12~14),厚为16公尺的急傾斜矿体,上盤为不稳固的矽软岩石f=4~6,下盤为石榴岩、角閃岩綠泥岩等f=5~9。 479号采矿场是延矿体走向佈置,其矿块参数是
刘洪基
摘要:
我矿1958年上半年在广泛开展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的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凿岩工作的防尘問題,以科学的方法正确地采取通风措施来达到防尘的目的,我們特地作了数次試驗工作:对于坑內凿岩工作形成矿尘过程作了仔細的观察,并对于各种不同通风方法和通风强度对防尘的效果問題,作了周密地分析測定。这次試驗地点选擇在我矿第八中段002独头巷道內,巷道全長300公尺左右,在中途180公尺处有一通风天
许九彦
摘要:
很多矿山的淺孔留矿法的切割工作,大都是这样施工的:首先在打切割坑道和漏斗井之后,接着进行开帮和拉喇叭口。如图1中的1、2、3、4,是用—45型机器掘凿的漏斗井,待切割层开完帮之后,再用OM—506机器打下向眼。这样掘凿出來的漏斗,浪費木材,而且又不坚固,同时喇叭口多半呈阶梯形狀,同时岩粉特別不易排出。由于上述缺点后来我們想出了如图2的掘凿漏斗的方法,与此同时又找出了新的切割方法,正在試点中)。
方大成
摘要:
(一)切向式噴霧器: 1.水量与压力和噴咀口徑关系: 水的流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压力对流量的影响并不太大,主要是噴咀口徑对水的流量起主导影响,口徑增加一倍,它的流量要增加到四倍以上。总的来看它的流量还是太大3立升/分~13立升/分。 2. 水量分佈情况: 試驗条件: (1)水压→5at (2)时間→5分鐘 (3)承水管直徑1.1公分。承水管底面积0.95公分~2 (4)承水管間距10公分
-
摘要:
某矿根据不同采矿场的客观自然情况,研究采取不同的采矿方法和程序,在采矿凿岩技术上破除了过去由一端直向另一端掘进的淺打、薄打效率低的采矿方法,創造了深孔凿岩一次爆破法。現在摘要介紹如下: (一)做好深孔凿岩的切槽工作,創造出爆破自由面,这是深孔凿岩一次爆破的一項重要准备工作,給深孔凿岩机发揮爆破威力打好条件。根据矿体寬窄不同情况,在技术上采取兩种方式。窄脉幅的矿体(7公尺以下)沿着矿脉走向开采,由矿块中間,从底而頂的橫切拉槽。寬脉
-
摘要:
地下开采运搬工作是井下主要工序之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运搬工作。在过去我矿运搬工作几乎全部是用人力,尤其是平巷掘进中的倒掌子和裝車等工序,就更为严重。我矿生产任务是繁重而紧張的,因此对于开拓和探矿,采准的速度要求更为紧迫,必須是快速的。在这些主要水平巷道当中掘进,为了每班多次循环以提高單巷掘进速度,就必須在放完炮及通完风,將工作面石头倒出1.50~2公尺以便进行凿岩。在过去这种倒掌子的主要工具就是簸箕和耙子。首先用耙子将石头倒入簸箕中之后抛出1.50~2公尺以外的距离。这种所谓倒掌子
-
摘要:
一、劳动組织,改变旧的劳动組织,建立新的劳动組织,这是加快豎井速度的基本方法。在新的劳动組织中,充分的发揮工人的潛力和技能,消灭了窝工现象,減少了各工序的工作时間。豎井工人除有專門的技能而外还会兼做其它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如过去裝炮只有两名,現在可用六名,使裝炮时间減少了二分之一还多。
陈秉勤
摘要:
我們在搞快速送道和降低坑內粉尘至2毫克/公尺~3以下的工作中,对活动风筒进行了多次試驗,最后試驗成功。現在全矿区压入式通风工作面大部分都已推广,效果良好。現將具体做法介紹如下: 一、目的:为了保証工作面的有效通风,对于压入式、风筒离工作面应在6公尺以內,但恐爆破时打坏,故靠近工作面一段应当能够伸縮,并且需具备由远处送入风筒的設备,为此設計了如下图的裝置。二、动作原理:利用膠布风筒悬在铁絲上,在工作面安置滑輪,用繩子一端系住风筒末端,一端通
-
摘要:
(一)單人双机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以降低凿岩工劳动强度为目的: 1.工作面高要在2.1—2.2公尺內,不能太高或太低,以符合套一号钎子的要求。 1.4公尺(机器長) [0.8公尺(一号钎桿長)-0.2公尺(产子控制器深)]=2公尺 机器上一号钎子后長度。 2.炮眼深度以1.4公尺为好,——阶梯高度1.4公尺。 (1)只套三次钎子就打完一眼; (2)第三号钎子長1.6公尺岩工手抓在中间就可套上; (
本期目录
-
摘要:
一、地質礦床概况目前开采的南組脉分一、二兩大平行脉組,一脉組主要是10号矿脉,脉寬0.68公尺,f=6~8,矿石与圍岩均不稳固。二脉組主要是4号矿脉,脉寬0.66公尺f=7~8,傾角70~75°,体重2.7吨/立方公尺,性脆易爆,松散系数1.5,脉牆接触明显,易于分离,圍岩中粒花崗岩、云英岩化、硅化都有,平均蝕变深度0.29公尺,韧性较强于矿石,f=8~10。 4号矿脉过去絕大部分都用留矿柱或不留矿柱的标准留矿法开采,約10%的上下盤縱横节理特別发达,不稳固地
赵义大
摘要:
天井分层崩矿采矿方法是深孔留矿采矿方法的一种方案其要点是在矿房中作穿凿岩天井,在天井中按若干小分层凿輻射狀砲孔、單层或多层爆破回采矿石。其优点是安全,采准量少及采矿效率高。采用此法进行了試驗,該矿床为:磁鉄富矿、层理发达绿泥夾层較多,不稳固而坚硬(f=12~14),厚为16公尺的急傾斜矿体,上盤为不稳固的矽软岩石f=4~6,下盤为石榴岩、角閃岩綠泥岩等f=5~9。 479号采矿场是延矿体走向佈置,其矿块参数是
刘洪基
摘要:
我矿1958年上半年在广泛开展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的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凿岩工作的防尘問題,以科学的方法正确地采取通风措施来达到防尘的目的,我們特地作了数次試驗工作:对于坑內凿岩工作形成矿尘过程作了仔細的观察,并对于各种不同通风方法和通风强度对防尘的效果問題,作了周密地分析測定。这次試驗地点选擇在我矿第八中段002独头巷道內,巷道全長300公尺左右,在中途180公尺处有一通风天
许九彦
摘要:
很多矿山的淺孔留矿法的切割工作,大都是这样施工的:首先在打切割坑道和漏斗井之后,接着进行开帮和拉喇叭口。如图1中的1、2、3、4,是用—45型机器掘凿的漏斗井,待切割层开完帮之后,再用OM—506机器打下向眼。这样掘凿出來的漏斗,浪費木材,而且又不坚固,同时喇叭口多半呈阶梯形狀,同时岩粉特別不易排出。由于上述缺点后来我們想出了如图2的掘凿漏斗的方法,与此同时又找出了新的切割方法,正在試点中)。
方大成
摘要:
(一)切向式噴霧器: 1.水量与压力和噴咀口徑关系: 水的流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压力对流量的影响并不太大,主要是噴咀口徑对水的流量起主导影响,口徑增加一倍,它的流量要增加到四倍以上。总的来看它的流量还是太大3立升/分~13立升/分。 2. 水量分佈情况: 試驗条件: (1)水压→5at (2)时間→5分鐘 (3)承水管直徑1.1公分。承水管底面积0.95公分~2 (4)承水管間距10公分
-
摘要:
某矿根据不同采矿场的客观自然情况,研究采取不同的采矿方法和程序,在采矿凿岩技术上破除了过去由一端直向另一端掘进的淺打、薄打效率低的采矿方法,創造了深孔凿岩一次爆破法。現在摘要介紹如下: (一)做好深孔凿岩的切槽工作,創造出爆破自由面,这是深孔凿岩一次爆破的一項重要准备工作,給深孔凿岩机发揮爆破威力打好条件。根据矿体寬窄不同情况,在技术上采取兩种方式。窄脉幅的矿体(7公尺以下)沿着矿脉走向开采,由矿块中間,从底而頂的橫切拉槽。寬脉
-
摘要:
地下开采运搬工作是井下主要工序之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运搬工作。在过去我矿运搬工作几乎全部是用人力,尤其是平巷掘进中的倒掌子和裝車等工序,就更为严重。我矿生产任务是繁重而紧張的,因此对于开拓和探矿,采准的速度要求更为紧迫,必須是快速的。在这些主要水平巷道当中掘进,为了每班多次循环以提高單巷掘进速度,就必須在放完炮及通完风,將工作面石头倒出1.50~2公尺以便进行凿岩。在过去这种倒掌子的主要工具就是簸箕和耙子。首先用耙子将石头倒入簸箕中之后抛出1.50~2公尺以外的距离。这种所谓倒掌子
-
摘要:
一、劳动組织,改变旧的劳动組织,建立新的劳动組织,这是加快豎井速度的基本方法。在新的劳动組织中,充分的发揮工人的潛力和技能,消灭了窝工现象,減少了各工序的工作时間。豎井工人除有專門的技能而外还会兼做其它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如过去裝炮只有两名,現在可用六名,使裝炮时间減少了二分之一还多。
陈秉勤
摘要:
我們在搞快速送道和降低坑內粉尘至2毫克/公尺~3以下的工作中,对活动风筒进行了多次試驗,最后試驗成功。現在全矿区压入式通风工作面大部分都已推广,效果良好。現將具体做法介紹如下: 一、目的:为了保証工作面的有效通风,对于压入式、风筒离工作面应在6公尺以內,但恐爆破时打坏,故靠近工作面一段应当能够伸縮,并且需具备由远处送入风筒的設备,为此設計了如下图的裝置。二、动作原理:利用膠布风筒悬在铁絲上,在工作面安置滑輪,用繩子一端系住风筒末端,一端通
-
摘要:
(一)單人双机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以降低凿岩工劳动强度为目的: 1.工作面高要在2.1—2.2公尺內,不能太高或太低,以符合套一号钎子的要求。 1.4公尺(机器長) [0.8公尺(一号钎桿長)-0.2公尺(产子控制器深)]=2公尺 机器上一号钎子后長度。 2.炮眼深度以1.4公尺为好,——阶梯高度1.4公尺。 (1)只套三次钎子就打完一眼; (2)第三号钎子長1.6公尺岩工手抓在中间就可套上; (
本期目录
-
摘要:
一、地質礦床概况目前开采的南組脉分一、二兩大平行脉組,一脉組主要是10号矿脉,脉寬0.68公尺,f=6~8,矿石与圍岩均不稳固。二脉組主要是4号矿脉,脉寬0.66公尺f=7~8,傾角70~75°,体重2.7吨/立方公尺,性脆易爆,松散系数1.5,脉牆接触明显,易于分离,圍岩中粒花崗岩、云英岩化、硅化都有,平均蝕变深度0.29公尺,韧性较强于矿石,f=8~10。 4号矿脉过去絕大部分都用留矿柱或不留矿柱的标准留矿法开采,約10%的上下盤縱横节理特別发达,不稳固地
赵义大
摘要:
天井分层崩矿采矿方法是深孔留矿采矿方法的一种方案其要点是在矿房中作穿凿岩天井,在天井中按若干小分层凿輻射狀砲孔、單层或多层爆破回采矿石。其优点是安全,采准量少及采矿效率高。采用此法进行了試驗,該矿床为:磁鉄富矿、层理发达绿泥夾层較多,不稳固而坚硬(f=12~14),厚为16公尺的急傾斜矿体,上盤为不稳固的矽软岩石f=4~6,下盤为石榴岩、角閃岩綠泥岩等f=5~9。 479号采矿场是延矿体走向佈置,其矿块参数是
刘洪基
摘要:
我矿1958年上半年在广泛开展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的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凿岩工作的防尘問題,以科学的方法正确地采取通风措施来达到防尘的目的,我們特地作了数次試驗工作:对于坑內凿岩工作形成矿尘过程作了仔細的观察,并对于各种不同通风方法和通风强度对防尘的效果問題,作了周密地分析測定。这次試驗地点选擇在我矿第八中段002独头巷道內,巷道全長300公尺左右,在中途180公尺处有一通风天
许九彦
摘要:
很多矿山的淺孔留矿法的切割工作,大都是这样施工的:首先在打切割坑道和漏斗井之后,接着进行开帮和拉喇叭口。如图1中的1、2、3、4,是用—45型机器掘凿的漏斗井,待切割层开完帮之后,再用OM—506机器打下向眼。这样掘凿出來的漏斗,浪費木材,而且又不坚固,同时喇叭口多半呈阶梯形狀,同时岩粉特別不易排出。由于上述缺点后来我們想出了如图2的掘凿漏斗的方法,与此同时又找出了新的切割方法,正在試点中)。
方大成
摘要:
(一)切向式噴霧器: 1.水量与压力和噴咀口徑关系: 水的流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压力对流量的影响并不太大,主要是噴咀口徑对水的流量起主导影响,口徑增加一倍,它的流量要增加到四倍以上。总的来看它的流量还是太大3立升/分~13立升/分。 2. 水量分佈情况: 試驗条件: (1)水压→5at (2)时間→5分鐘 (3)承水管直徑1.1公分。承水管底面积0.95公分~2 (4)承水管間距10公分
-
摘要:
某矿根据不同采矿场的客观自然情况,研究采取不同的采矿方法和程序,在采矿凿岩技术上破除了过去由一端直向另一端掘进的淺打、薄打效率低的采矿方法,創造了深孔凿岩一次爆破法。現在摘要介紹如下: (一)做好深孔凿岩的切槽工作,創造出爆破自由面,这是深孔凿岩一次爆破的一項重要准备工作,給深孔凿岩机发揮爆破威力打好条件。根据矿体寬窄不同情况,在技术上采取兩种方式。窄脉幅的矿体(7公尺以下)沿着矿脉走向开采,由矿块中間,从底而頂的橫切拉槽。寬脉
-
摘要:
地下开采运搬工作是井下主要工序之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运搬工作。在过去我矿运搬工作几乎全部是用人力,尤其是平巷掘进中的倒掌子和裝車等工序,就更为严重。我矿生产任务是繁重而紧張的,因此对于开拓和探矿,采准的速度要求更为紧迫,必須是快速的。在这些主要水平巷道当中掘进,为了每班多次循环以提高單巷掘进速度,就必須在放完炮及通完风,將工作面石头倒出1.50~2公尺以便进行凿岩。在过去这种倒掌子的主要工具就是簸箕和耙子。首先用耙子将石头倒入簸箕中之后抛出1.50~2公尺以外的距离。这种所谓倒掌子
-
摘要:
一、劳动組织,改变旧的劳动組织,建立新的劳动組织,这是加快豎井速度的基本方法。在新的劳动組织中,充分的发揮工人的潛力和技能,消灭了窝工现象,減少了各工序的工作时間。豎井工人除有專門的技能而外还会兼做其它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如过去裝炮只有两名,現在可用六名,使裝炮时间減少了二分之一还多。
陈秉勤
摘要:
我們在搞快速送道和降低坑內粉尘至2毫克/公尺~3以下的工作中,对活动风筒进行了多次試驗,最后試驗成功。現在全矿区压入式通风工作面大部分都已推广,效果良好。現將具体做法介紹如下: 一、目的:为了保証工作面的有效通风,对于压入式、风筒离工作面应在6公尺以內,但恐爆破时打坏,故靠近工作面一段应当能够伸縮,并且需具备由远处送入风筒的設备,为此設計了如下图的裝置。二、动作原理:利用膠布风筒悬在铁絲上,在工作面安置滑輪,用繩子一端系住风筒末端,一端通
-
摘要:
(一)單人双机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以降低凿岩工劳动强度为目的: 1.工作面高要在2.1—2.2公尺內,不能太高或太低,以符合套一号钎子的要求。 1.4公尺(机器長) [0.8公尺(一号钎桿長)-0.2公尺(产子控制器深)]=2公尺 机器上一号钎子后長度。 2.炮眼深度以1.4公尺为好,——阶梯高度1.4公尺。 (1)只套三次钎子就打完一眼; (2)第三号钎子長1.6公尺岩工手抓在中间就可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