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本期目录
  • 摘要:
    222坚井是我局北部矿山的一个矿石提升井。北部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都要通过它运到选厂进行选别处理,因此它是我局关系北部矿山能否按期投入生产的关键工程。该井设计深度为300公尺,井筒荒直径为6.1公尺,净直径为5.5公尺,工程量不小,施工也较复杂。担负这项工程施工任务的坚井队全体职工采取了准备、边安装、边施工的革命措施,提前二个月开
  • 摘要:
    几年来,我矿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不断地学习和推广了苏联和其他兄弟矿山的先进经验,在掘进工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矿山的岩石特性:以硅化灰岩为主,含SiO_257—80%,并含有一部分石灰岩。硬度 f=10—18,其摩擦性很高,其内摩擦角,最大为7度。其凿岩性不好(极破碎,卡钎),风压6.3公斤/平方公分,使用01—38型自动平钻,BK-15合金钎头,刃角110度,直径42公厘,其穿
  • 摘要:
    目前中南地区的钨锡脉状矿床,广泛采用着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由于这些矿床的特征是一般的赋存条件多变,埋藏要素不够稳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对地质条件和工人操作技术要求严格的采矿方案的使用;留矿法有着操作工序简单、效率高、回采速度快、准备工作量少、材料消耗低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为要适应
  • 方燦
    摘要:
    为了发展我国的采矿工业,研究一下凿岩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很有益处的,本文拟介绍世界各国在近几年来凿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的途径。一、压气冲击凿岩的研究现状压气冲击凿岩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用硬质合金凿岩还只处于萌芽阶段,而在大战之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都普遍采用了深孔凿岩,亦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及其后才兴起的一种采矿技术,然而在最近几年来各国的采矿科学工作者又在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努力促使凿岩技术发展,其中苏联的学者们所获得的成就尤为显著。
  • 摘要:
    经过几个月来,我局在边研究、边试验、边改进的情况之下,试制成功了“万能脚踏打眼机”,现介绍如下:(一)动作原理:是根据单摆的振动原理、使重锤在沿弧形运动过程中所产生弧的切线方向力击打钎桿(如图1)。万能脚踏打眼机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二个脚踏板,一根皮带,带动皮带轮往返转动,使锺柄也按弧形轨迹运
  • 冯理强
    摘要:
    木溜槽具有建设容易、无需动力、操作简单等优点,为国内的各砂锡矿选矿厂所广泛使用,但其主要缺点是劳动强度大,选矿回收率低(一般是40—50%左右)。1958年7月份我场选矿工人发明用小水枪清沟松沟法代替人力清沟松沟法,在生产中显示出这一革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但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和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并且选矿回收率也显著地提高了,8月份的平均回收率达到83.04%,
  • 张文钲
    摘要:
    我厂自1958午4月份起,采用水力旋流器代替浮槽式分级机进行粗精矿的分极。给入水力旋流器的物料组成是:质软(硬度仅为1—1.5)呈鳞片状的辉钼矿(MoS_2 35—40%);铁(黄铁矿中的铁)占1—3%;其余为硬度较大的脉石(柘榴石——硬度6.5—7 5;辉石等)。液相中含有数量较多的非极性油类。分级后要求达到的粒度是—0075公厘占90%。
  • 贾冠英,扬麟,曹劭芳
    摘要:
    为了贯徹土洋结合的方针,配合小型铜矿选厂的推广,我们进行了土法制造起泡剂——杂酚油和松根油的试验,简介于下。杂酚油的制造原理:用煤作原料,加热干馏,将所得气体冷却而制得。可表示为:
  • 摘要:
    氧化铜矿如用浮选方法处理,不仅需要将矿石粉度磨成很细及药剂消耗量大,且金属回收率较低。故对氧化铁、碳酸盐类不多的氧化铜矿,采用湿法冶炼时,矿石破碎到相当大的粒度即可用酸浸或硫酸化焙烧方法进行处理。这一方法不但可以简化生产过程、节约人力,而且还能做底地回收其中所合的铜金属,从而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迅速地促进铜产量的增长,这是符合党中央多、快、好省地办工业的方针的。
  • 摘要:
    铜官山冶炼厂职工试验成功了一项新的湿法炼铜技术,这种湿法炼铜,是炼铜方面的重大革新,将来推行全国一定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的铜生产。其生产过程是:将铜矿石加入适当比例的硫精砂,进行硫酸化沸腾焙烧,然后加水浸出,把浸出后的溶液加水置换,得出铜粉,铜粉溶化后即得粗铜。与火法炼铜比较其优点如下:
  • 摘要:
    本来一般用水法处理氧化铜矿,以硫酸来浸出提铜是最适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根据其他厂矿的生产情况来看,这样铜的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又由于前(?)供应较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原矿性质;孔雀石(CuCO_(?)Cu(OH)_2)蓝铜矿(Cu_3[CO_3]_2[OH]_2),同时品位较低(0.5—1%),便采用了硫酸盐化焙烧,开始是加硫磺混合焙烧,后来又由于硫磺的缺乏,供应不上成本太贵,所以我们对用黄铁矿(FeS_2)代硫磺(S)焙烧进行了大胆的试验,经过试验效果良好,现已正式用于生产。
    本期目录
  • 摘要:
    222坚井是我局北部矿山的一个矿石提升井。北部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都要通过它运到选厂进行选别处理,因此它是我局关系北部矿山能否按期投入生产的关键工程。该井设计深度为300公尺,井筒荒直径为6.1公尺,净直径为5.5公尺,工程量不小,施工也较复杂。担负这项工程施工任务的坚井队全体职工采取了准备、边安装、边施工的革命措施,提前二个月开
  • 摘要:
    几年来,我矿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不断地学习和推广了苏联和其他兄弟矿山的先进经验,在掘进工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矿山的岩石特性:以硅化灰岩为主,含SiO_257—80%,并含有一部分石灰岩。硬度 f=10—18,其摩擦性很高,其内摩擦角,最大为7度。其凿岩性不好(极破碎,卡钎),风压6.3公斤/平方公分,使用01—38型自动平钻,BK-15合金钎头,刃角110度,直径42公厘,其穿
  • 摘要:
    目前中南地区的钨锡脉状矿床,广泛采用着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由于这些矿床的特征是一般的赋存条件多变,埋藏要素不够稳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对地质条件和工人操作技术要求严格的采矿方案的使用;留矿法有着操作工序简单、效率高、回采速度快、准备工作量少、材料消耗低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为要适应
  • 方燦
    摘要:
    为了发展我国的采矿工业,研究一下凿岩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很有益处的,本文拟介绍世界各国在近几年来凿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的途径。一、压气冲击凿岩的研究现状压气冲击凿岩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用硬质合金凿岩还只处于萌芽阶段,而在大战之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都普遍采用了深孔凿岩,亦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及其后才兴起的一种采矿技术,然而在最近几年来各国的采矿科学工作者又在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努力促使凿岩技术发展,其中苏联的学者们所获得的成就尤为显著。
  • 摘要:
    经过几个月来,我局在边研究、边试验、边改进的情况之下,试制成功了“万能脚踏打眼机”,现介绍如下:(一)动作原理:是根据单摆的振动原理、使重锤在沿弧形运动过程中所产生弧的切线方向力击打钎桿(如图1)。万能脚踏打眼机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二个脚踏板,一根皮带,带动皮带轮往返转动,使锺柄也按弧形轨迹运
  • 冯理强
    摘要:
    木溜槽具有建设容易、无需动力、操作简单等优点,为国内的各砂锡矿选矿厂所广泛使用,但其主要缺点是劳动强度大,选矿回收率低(一般是40—50%左右)。1958年7月份我场选矿工人发明用小水枪清沟松沟法代替人力清沟松沟法,在生产中显示出这一革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但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和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并且选矿回收率也显著地提高了,8月份的平均回收率达到83.04%,
  • 张文钲
    摘要:
    我厂自1958午4月份起,采用水力旋流器代替浮槽式分级机进行粗精矿的分极。给入水力旋流器的物料组成是:质软(硬度仅为1—1.5)呈鳞片状的辉钼矿(MoS_2 35—40%);铁(黄铁矿中的铁)占1—3%;其余为硬度较大的脉石(柘榴石——硬度6.5—7 5;辉石等)。液相中含有数量较多的非极性油类。分级后要求达到的粒度是—0075公厘占90%。
  • 贾冠英,扬麟,曹劭芳
    摘要:
    为了贯徹土洋结合的方针,配合小型铜矿选厂的推广,我们进行了土法制造起泡剂——杂酚油和松根油的试验,简介于下。杂酚油的制造原理:用煤作原料,加热干馏,将所得气体冷却而制得。可表示为:
  • 摘要:
    氧化铜矿如用浮选方法处理,不仅需要将矿石粉度磨成很细及药剂消耗量大,且金属回收率较低。故对氧化铁、碳酸盐类不多的氧化铜矿,采用湿法冶炼时,矿石破碎到相当大的粒度即可用酸浸或硫酸化焙烧方法进行处理。这一方法不但可以简化生产过程、节约人力,而且还能做底地回收其中所合的铜金属,从而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迅速地促进铜产量的增长,这是符合党中央多、快、好省地办工业的方针的。
  • 摘要:
    铜官山冶炼厂职工试验成功了一项新的湿法炼铜技术,这种湿法炼铜,是炼铜方面的重大革新,将来推行全国一定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的铜生产。其生产过程是:将铜矿石加入适当比例的硫精砂,进行硫酸化沸腾焙烧,然后加水浸出,把浸出后的溶液加水置换,得出铜粉,铜粉溶化后即得粗铜。与火法炼铜比较其优点如下:
  • 摘要:
    本来一般用水法处理氧化铜矿,以硫酸来浸出提铜是最适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根据其他厂矿的生产情况来看,这样铜的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又由于前(?)供应较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原矿性质;孔雀石(CuCO_(?)Cu(OH)_2)蓝铜矿(Cu_3[CO_3]_2[OH]_2),同时品位较低(0.5—1%),便采用了硫酸盐化焙烧,开始是加硫磺混合焙烧,后来又由于硫磺的缺乏,供应不上成本太贵,所以我们对用黄铁矿(FeS_2)代硫磺(S)焙烧进行了大胆的试验,经过试验效果良好,现已正式用于生产。
    本期目录
  • 摘要:
    222坚井是我局北部矿山的一个矿石提升井。北部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都要通过它运到选厂进行选别处理,因此它是我局关系北部矿山能否按期投入生产的关键工程。该井设计深度为300公尺,井筒荒直径为6.1公尺,净直径为5.5公尺,工程量不小,施工也较复杂。担负这项工程施工任务的坚井队全体职工采取了准备、边安装、边施工的革命措施,提前二个月开
  • 摘要:
    几年来,我矿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不断地学习和推广了苏联和其他兄弟矿山的先进经验,在掘进工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矿山的岩石特性:以硅化灰岩为主,含SiO_257—80%,并含有一部分石灰岩。硬度 f=10—18,其摩擦性很高,其内摩擦角,最大为7度。其凿岩性不好(极破碎,卡钎),风压6.3公斤/平方公分,使用01—38型自动平钻,BK-15合金钎头,刃角110度,直径42公厘,其穿
  • 摘要:
    目前中南地区的钨锡脉状矿床,广泛采用着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由于这些矿床的特征是一般的赋存条件多变,埋藏要素不够稳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对地质条件和工人操作技术要求严格的采矿方案的使用;留矿法有着操作工序简单、效率高、回采速度快、准备工作量少、材料消耗低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为要适应
  • 方燦
    摘要:
    为了发展我国的采矿工业,研究一下凿岩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很有益处的,本文拟介绍世界各国在近几年来凿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的途径。一、压气冲击凿岩的研究现状压气冲击凿岩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用硬质合金凿岩还只处于萌芽阶段,而在大战之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都普遍采用了深孔凿岩,亦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及其后才兴起的一种采矿技术,然而在最近几年来各国的采矿科学工作者又在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努力促使凿岩技术发展,其中苏联的学者们所获得的成就尤为显著。
  • 摘要:
    经过几个月来,我局在边研究、边试验、边改进的情况之下,试制成功了“万能脚踏打眼机”,现介绍如下:(一)动作原理:是根据单摆的振动原理、使重锤在沿弧形运动过程中所产生弧的切线方向力击打钎桿(如图1)。万能脚踏打眼机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二个脚踏板,一根皮带,带动皮带轮往返转动,使锺柄也按弧形轨迹运
  • 冯理强
    摘要:
    木溜槽具有建设容易、无需动力、操作简单等优点,为国内的各砂锡矿选矿厂所广泛使用,但其主要缺点是劳动强度大,选矿回收率低(一般是40—50%左右)。1958年7月份我场选矿工人发明用小水枪清沟松沟法代替人力清沟松沟法,在生产中显示出这一革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但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和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并且选矿回收率也显著地提高了,8月份的平均回收率达到83.04%,
  • 张文钲
    摘要:
    我厂自1958午4月份起,采用水力旋流器代替浮槽式分级机进行粗精矿的分极。给入水力旋流器的物料组成是:质软(硬度仅为1—1.5)呈鳞片状的辉钼矿(MoS_2 35—40%);铁(黄铁矿中的铁)占1—3%;其余为硬度较大的脉石(柘榴石——硬度6.5—7 5;辉石等)。液相中含有数量较多的非极性油类。分级后要求达到的粒度是—0075公厘占90%。
  • 贾冠英,扬麟,曹劭芳
    摘要:
    为了贯徹土洋结合的方针,配合小型铜矿选厂的推广,我们进行了土法制造起泡剂——杂酚油和松根油的试验,简介于下。杂酚油的制造原理:用煤作原料,加热干馏,将所得气体冷却而制得。可表示为:
  • 摘要:
    氧化铜矿如用浮选方法处理,不仅需要将矿石粉度磨成很细及药剂消耗量大,且金属回收率较低。故对氧化铁、碳酸盐类不多的氧化铜矿,采用湿法冶炼时,矿石破碎到相当大的粒度即可用酸浸或硫酸化焙烧方法进行处理。这一方法不但可以简化生产过程、节约人力,而且还能做底地回收其中所合的铜金属,从而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迅速地促进铜产量的增长,这是符合党中央多、快、好省地办工业的方针的。
  • 摘要:
    铜官山冶炼厂职工试验成功了一项新的湿法炼铜技术,这种湿法炼铜,是炼铜方面的重大革新,将来推行全国一定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的铜生产。其生产过程是:将铜矿石加入适当比例的硫精砂,进行硫酸化沸腾焙烧,然后加水浸出,把浸出后的溶液加水置换,得出铜粉,铜粉溶化后即得粗铜。与火法炼铜比较其优点如下:
  • 摘要:
    本来一般用水法处理氧化铜矿,以硫酸来浸出提铜是最适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根据其他厂矿的生产情况来看,这样铜的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又由于前(?)供应较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原矿性质;孔雀石(CuCO_(?)Cu(OH)_2)蓝铜矿(Cu_3[CO_3]_2[OH]_2),同时品位较低(0.5—1%),便采用了硫酸盐化焙烧,开始是加硫磺混合焙烧,后来又由于硫磺的缺乏,供应不上成本太贵,所以我们对用黄铁矿(FeS_2)代硫磺(S)焙烧进行了大胆的试验,经过试验效果良好,现已正式用于生产。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