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王辉
摘要:
提出直接从锂云母精矿生产含锂氧化铝新工艺,并对其关键工序锂云母石灰乳高压浸出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浸出数学模型,找出了最佳浸出条件。
彭光复,张学发,李挡
摘要:
介绍了从含铅锑的原料中富集金银的一种新方法,即用甘油碱液浸出铅锑,除锑率达90~95%,除铅率约70%,原料中金银富集达4倍,为深入研究有机试剂甘油在冶金上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探索了用电解法及水解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铅锑的可能性。
田恩成
摘要:
保护环境,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本文展示了葫芦岛锌厂在治理环境、美化工厂中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环保工作的基本经验。
杨志红,彭少方
摘要:
本文以冶炼厂的阳极泥为原料,在回收伴存元素的基础上,用二甲基亚砜—水—氯盐混合溶剂(简写为DMSO/H_2O/Cl~-)提取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回收银很成功。试验所用原料为成都电冶厂的阳极泥,其化学成分为(%):Ni9.56,Cu50.65,S18.67,Ag0.212。为综合回收其他有价金属,在提银前要进行
黄英科,罗云清
摘要:
1989年,萍乡铝厂对60kA 侧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槽阴极钢棒棒头与爆炸块间的焊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焊接方式见附图,改进后
-
摘要: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学术委员会等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锡冶金学术交流会,199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衡阳冶炼厂进行,国内从事锡冶金的厂矿、科研设计院所和有关大专院校的科技工作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有关锡业采、选、冶方面的学术论文18篇(已汇编成册)。
张学文 宋修明
摘要:
炼铜密闭鼓风炉富氧熔炼在增产节能、减少污染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较空气熔炼优越,是向现代炼铜技术过渡时期的一种可行措施。
鲁落成
摘要:
大冶回转式阳极炉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回转式阳极炉,公称能力100吨/炉。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解决了重油还原等工艺与设备问题,生产逐渐正常,最高炉产量达120吨,重油单耗最低降到70公斤,操作环境改善。尤其是,应用重油代替气态还原剂的成功,为在我国推广采用回转阳极炉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
李福shen 杨荣
摘要:
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含镍粗铜在精炼过程中硫和镍应控制的含量。在生产条件下,测得了温度、氧活度同硫、镍含量的关系:当熔炼温度为1180~1220℃,铜液中氧活度a(?)=1.3~1.5时除渣,可使镍含量降至0.79%以下;控制氧化终点a(?)=2.4~2.5,并加搅拌,可将硫含量降到0.005%以下;还原终点氧活度控制在0.06~0.1时,可以浇铸出光亮平整的铜阳极板。
姜玉敬
摘要:
通过对我国贵铝首次引进消化的160kA 中间下料预焙槽空载联动试车的实践,阐述了电解槽各部位的绝缘性能、下料量标定以及在各种通电条件下电解槽电路中物理量的测试,综述了测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李喜桂
摘要:
本文从转炉热强度、鼓风效率、风口尺寸与布置、供风系统等方面阐述了供风制度对转炉吹炼的重要意义。
邱竹贤
摘要:
文中阐述了锂盐糊的性能及其制备工艺,介绍了锂盐糊在工业铝电解槽上的应用实例。
杨显万 陈东方
摘要:
从硅氟酸电解液中提取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用P_(204)作萃取剂,经一级萃取、反萃、中和除锡、粗铟置换除锡、锌置换铟、压团和熔铸得到粗铟的工艺。小型实验与实验室扩大实验完成了从萃取到产出99.40%的粗铟的整个流程,全流程铟的直收率为90.89%。
王辉
摘要:
彭光复 张学发
摘要:
邓日章 罗庆文
摘要:
详细考察了接近工业生产条件的CO——CO_2还原性混合气氛下亚锡硅酸盐的硫化挥发规律,探讨了气氛的氧势对挥发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在以FeS 作硫化剂的情况下,加或不加添加剂CaO 时,过程的最佳氧势区分别在Po_2=10~(-6·5)~10~(-5·5)Pa、Po_2=10~(-1·75)~10~(-4·25)Pa(Ca/Sn=1.5时)和Po_2=10~(-5·5)~10~(-4·5)Pa(Ca/Sn=1.0时)。对实验结果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则得出了CO/CO_2混合气氛下以FeS 作硫化剂时,添加CaO 或不加时挥发反应的级数分别为n=1.03~1.20和n=1.78~2.18,活化能分别为85.221kJ/mol 和183.485kJ/mol。
罗东
摘要:
在韶关冶炼厂改变铅锌鼓风炉炉腹角和风口配置,澳大利亚柯克尔—克里克厂改为3°斜形炉腹和连续放渣以后,两厂产量大幅度增加,能耗降低,事故减少。本文就改进鼓风炉形状、风口、连续放渣及横跨烟道等提出商榷,以求进一步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
孟繁杓
摘要:
本文介绍近年国内外重有色冶炼炉渣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我国用熔炼法处理铅浮渣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国外研制新型贫化炉和火焰反应器等炉渣处理设备,取得进展。
本期目录
王辉
摘要:
提出直接从锂云母精矿生产含锂氧化铝新工艺,并对其关键工序锂云母石灰乳高压浸出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浸出数学模型,找出了最佳浸出条件。
彭光复,张学发,李挡
摘要:
介绍了从含铅锑的原料中富集金银的一种新方法,即用甘油碱液浸出铅锑,除锑率达90~95%,除铅率约70%,原料中金银富集达4倍,为深入研究有机试剂甘油在冶金上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探索了用电解法及水解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铅锑的可能性。
田恩成
摘要:
保护环境,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本文展示了葫芦岛锌厂在治理环境、美化工厂中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环保工作的基本经验。
杨志红,彭少方
摘要:
本文以冶炼厂的阳极泥为原料,在回收伴存元素的基础上,用二甲基亚砜—水—氯盐混合溶剂(简写为DMSO/H_2O/Cl~-)提取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回收银很成功。试验所用原料为成都电冶厂的阳极泥,其化学成分为(%):Ni9.56,Cu50.65,S18.67,Ag0.212。为综合回收其他有价金属,在提银前要进行
黄英科,罗云清
摘要:
1989年,萍乡铝厂对60kA 侧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槽阴极钢棒棒头与爆炸块间的焊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焊接方式见附图,改进后
-
摘要: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学术委员会等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锡冶金学术交流会,199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衡阳冶炼厂进行,国内从事锡冶金的厂矿、科研设计院所和有关大专院校的科技工作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有关锡业采、选、冶方面的学术论文18篇(已汇编成册)。
张学文 宋修明
摘要:
炼铜密闭鼓风炉富氧熔炼在增产节能、减少污染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较空气熔炼优越,是向现代炼铜技术过渡时期的一种可行措施。
鲁落成
摘要:
大冶回转式阳极炉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回转式阳极炉,公称能力100吨/炉。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解决了重油还原等工艺与设备问题,生产逐渐正常,最高炉产量达120吨,重油单耗最低降到70公斤,操作环境改善。尤其是,应用重油代替气态还原剂的成功,为在我国推广采用回转阳极炉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
李福shen 杨荣
摘要:
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含镍粗铜在精炼过程中硫和镍应控制的含量。在生产条件下,测得了温度、氧活度同硫、镍含量的关系:当熔炼温度为1180~1220℃,铜液中氧活度a(?)=1.3~1.5时除渣,可使镍含量降至0.79%以下;控制氧化终点a(?)=2.4~2.5,并加搅拌,可将硫含量降到0.005%以下;还原终点氧活度控制在0.06~0.1时,可以浇铸出光亮平整的铜阳极板。
姜玉敬
摘要:
通过对我国贵铝首次引进消化的160kA 中间下料预焙槽空载联动试车的实践,阐述了电解槽各部位的绝缘性能、下料量标定以及在各种通电条件下电解槽电路中物理量的测试,综述了测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李喜桂
摘要:
本文从转炉热强度、鼓风效率、风口尺寸与布置、供风系统等方面阐述了供风制度对转炉吹炼的重要意义。
邱竹贤
摘要:
文中阐述了锂盐糊的性能及其制备工艺,介绍了锂盐糊在工业铝电解槽上的应用实例。
杨显万 陈东方
摘要:
从硅氟酸电解液中提取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用P_(204)作萃取剂,经一级萃取、反萃、中和除锡、粗铟置换除锡、锌置换铟、压团和熔铸得到粗铟的工艺。小型实验与实验室扩大实验完成了从萃取到产出99.40%的粗铟的整个流程,全流程铟的直收率为90.89%。
王辉
摘要:
彭光复 张学发
摘要:
邓日章 罗庆文
摘要:
详细考察了接近工业生产条件的CO——CO_2还原性混合气氛下亚锡硅酸盐的硫化挥发规律,探讨了气氛的氧势对挥发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在以FeS 作硫化剂的情况下,加或不加添加剂CaO 时,过程的最佳氧势区分别在Po_2=10~(-6·5)~10~(-5·5)Pa、Po_2=10~(-1·75)~10~(-4·25)Pa(Ca/Sn=1.5时)和Po_2=10~(-5·5)~10~(-4·5)Pa(Ca/Sn=1.0时)。对实验结果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则得出了CO/CO_2混合气氛下以FeS 作硫化剂时,添加CaO 或不加时挥发反应的级数分别为n=1.03~1.20和n=1.78~2.18,活化能分别为85.221kJ/mol 和183.485kJ/mol。
罗东
摘要:
在韶关冶炼厂改变铅锌鼓风炉炉腹角和风口配置,澳大利亚柯克尔—克里克厂改为3°斜形炉腹和连续放渣以后,两厂产量大幅度增加,能耗降低,事故减少。本文就改进鼓风炉形状、风口、连续放渣及横跨烟道等提出商榷,以求进一步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
孟繁杓
摘要:
本文介绍近年国内外重有色冶炼炉渣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我国用熔炼法处理铅浮渣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国外研制新型贫化炉和火焰反应器等炉渣处理设备,取得进展。
本期目录
王辉
摘要:
提出直接从锂云母精矿生产含锂氧化铝新工艺,并对其关键工序锂云母石灰乳高压浸出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浸出数学模型,找出了最佳浸出条件。
彭光复,张学发,李挡
摘要:
介绍了从含铅锑的原料中富集金银的一种新方法,即用甘油碱液浸出铅锑,除锑率达90~95%,除铅率约70%,原料中金银富集达4倍,为深入研究有机试剂甘油在冶金上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探索了用电解法及水解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铅锑的可能性。
田恩成
摘要:
保护环境,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本文展示了葫芦岛锌厂在治理环境、美化工厂中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环保工作的基本经验。
杨志红,彭少方
摘要:
本文以冶炼厂的阳极泥为原料,在回收伴存元素的基础上,用二甲基亚砜—水—氯盐混合溶剂(简写为DMSO/H_2O/Cl~-)提取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回收银很成功。试验所用原料为成都电冶厂的阳极泥,其化学成分为(%):Ni9.56,Cu50.65,S18.67,Ag0.212。为综合回收其他有价金属,在提银前要进行
黄英科,罗云清
摘要:
1989年,萍乡铝厂对60kA 侧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槽阴极钢棒棒头与爆炸块间的焊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焊接方式见附图,改进后
-
摘要: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学术委员会等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锡冶金学术交流会,199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衡阳冶炼厂进行,国内从事锡冶金的厂矿、科研设计院所和有关大专院校的科技工作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有关锡业采、选、冶方面的学术论文18篇(已汇编成册)。
张学文 宋修明
摘要:
炼铜密闭鼓风炉富氧熔炼在增产节能、减少污染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较空气熔炼优越,是向现代炼铜技术过渡时期的一种可行措施。
鲁落成
摘要:
大冶回转式阳极炉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回转式阳极炉,公称能力100吨/炉。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解决了重油还原等工艺与设备问题,生产逐渐正常,最高炉产量达120吨,重油单耗最低降到70公斤,操作环境改善。尤其是,应用重油代替气态还原剂的成功,为在我国推广采用回转阳极炉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
李福shen 杨荣
摘要:
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含镍粗铜在精炼过程中硫和镍应控制的含量。在生产条件下,测得了温度、氧活度同硫、镍含量的关系:当熔炼温度为1180~1220℃,铜液中氧活度a(?)=1.3~1.5时除渣,可使镍含量降至0.79%以下;控制氧化终点a(?)=2.4~2.5,并加搅拌,可将硫含量降到0.005%以下;还原终点氧活度控制在0.06~0.1时,可以浇铸出光亮平整的铜阳极板。
姜玉敬
摘要:
通过对我国贵铝首次引进消化的160kA 中间下料预焙槽空载联动试车的实践,阐述了电解槽各部位的绝缘性能、下料量标定以及在各种通电条件下电解槽电路中物理量的测试,综述了测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李喜桂
摘要:
本文从转炉热强度、鼓风效率、风口尺寸与布置、供风系统等方面阐述了供风制度对转炉吹炼的重要意义。
邱竹贤
摘要:
文中阐述了锂盐糊的性能及其制备工艺,介绍了锂盐糊在工业铝电解槽上的应用实例。
杨显万 陈东方
摘要:
从硅氟酸电解液中提取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用P_(204)作萃取剂,经一级萃取、反萃、中和除锡、粗铟置换除锡、锌置换铟、压团和熔铸得到粗铟的工艺。小型实验与实验室扩大实验完成了从萃取到产出99.40%的粗铟的整个流程,全流程铟的直收率为90.89%。
王辉
摘要:
彭光复 张学发
摘要:
邓日章 罗庆文
摘要:
详细考察了接近工业生产条件的CO——CO_2还原性混合气氛下亚锡硅酸盐的硫化挥发规律,探讨了气氛的氧势对挥发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在以FeS 作硫化剂的情况下,加或不加添加剂CaO 时,过程的最佳氧势区分别在Po_2=10~(-6·5)~10~(-5·5)Pa、Po_2=10~(-1·75)~10~(-4·25)Pa(Ca/Sn=1.5时)和Po_2=10~(-5·5)~10~(-4·5)Pa(Ca/Sn=1.0时)。对实验结果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则得出了CO/CO_2混合气氛下以FeS 作硫化剂时,添加CaO 或不加时挥发反应的级数分别为n=1.03~1.20和n=1.78~2.18,活化能分别为85.221kJ/mol 和183.485kJ/mol。
罗东
摘要:
在韶关冶炼厂改变铅锌鼓风炉炉腹角和风口配置,澳大利亚柯克尔—克里克厂改为3°斜形炉腹和连续放渣以后,两厂产量大幅度增加,能耗降低,事故减少。本文就改进鼓风炉形状、风口、连续放渣及横跨烟道等提出商榷,以求进一步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
孟繁杓
摘要:
本文介绍近年国内外重有色冶炼炉渣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我国用熔炼法处理铅浮渣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国外研制新型贫化炉和火焰反应器等炉渣处理设备,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