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本期目录
  • 黄莉萍,张寿明
    摘要:
    烟化炉冶炼终点的判断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现场工人的肉眼,判断的准确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看火”,并用神经网络进行火焰识别的计算机终点判断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判别出烟化炉的冶炼终点。
  • 肖沃辉,吴义千,汪靖,黄羽飞
    摘要:
    介绍DBS吸附剂净化器治理高浓度NOx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用硝酸溶解银粉制备电解液产生的NOx废气的治理实践表明,采用本工艺治理间断的、阵发性排放的高浓度NOx废气,净化率可以达到98%以上,净化后的废气NOx浓度低于排放标准,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对高浓度NOx的治理具有很好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韦元基
    摘要:
    从物料和合金及炉渣熔点人手,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脆硫铅锑矿鼓风炉死炉的主要原因及避免死炉的措施,使死炉频次从l~4次/月降至0~1次/月,生产周期由0~12天/炉提高到28~40天/炉。
  • 王平艳,戴永年,蒋世新,钟洪权
    摘要:
    对真空下用碳热还原及低价氯化物分解法从含铝原料炼铝的试验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煤的用量、反应时间对试验的影响;最后得到在100Pa的真空下,最佳的反应温度为1370℃左右,最佳煤的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最佳的反应时间为2h左右。
  • 杜智勇,何晓东,钟向明
    摘要:
    根据丹江铝业股份公司114.5kA预焙槽阳极经济高度的实践,结合四期技改200kA槽型的阳极设计情况,从经济角度简单地分析了电解生产中适当的阳极高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 张明谦
    摘要:
    就大型预焙铝电解槽早期破损这一现象,结合近几年投产的部分铝厂尤其是连城铝业电解新系列启动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指出筑炉材料和筑炉质量、焙烧启动制度以及焙烧启动过程的管理是造成早期破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
  • 吴长河,胡志坤
    摘要:
    维持进料量稳定,是保证碳酸化分解过程生产优化稳定的关键。但由于分解槽进料管较短、管径比较大、容易结疤。进料量难以用常规的过程检测仪表进行检测。本文建立了汇流的伯努利方程,总结出进料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与开度的关系,推导出高位槽液位、进料阀门及进料流量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了进料流量的软测量模型。现场实验数据表明,进料流量软测量模型的预报精度在2.06%以内,可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 李云,袁朝新,王云,常耀超
    摘要:
    某含砷、碳的砷金矿、原矿焙砂以及氰化浸渣的物质组成研究表明,金在原矿中呈不可见一不可直接浸出的形式存在,该矿石属“难处理金矿石”。矿石焙烧后,其中所载的不可见金转化为可氰化浸出的不可见微粒金。浸渣中赤铁矿和脉石载金是构成渣中Au损失的2种主要因素。针对该砷金矿特点,采用原矿焙烧工艺流程提金,试验结果表明,砷金矿通过氧化焙烧一氰化浸出,金的浸出回收率大于80%。
  • 陈剑波,古国榜
    摘要:
    用苯并噻唑硫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钯萃取剂—丁基苯并噻唑硫醚(简写为SN)。研究了该合成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钯的萃取。实验结果表明:SN对钯的萃取性能很好,50%SN对钯的萃取饱和容量大于6 877g/L;SN萃取Pd(Ⅱ)的机理是配位溶剂化;从IR谱初步判断Pd与SN中的N配位。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Cl2·2SN。
  • 刘华英
    摘要:
    利用KClO3作氧化剂,对银精矿进行氧化预处理,考察了盐酸浓度、氧化剂加入量、亚硫酸钠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在盐酸3mol/L、氧化剂为矿量的5%、亚硫酸钠250g/L、2h、50~60℃条件下,银的浸出率平均达94.85%,所得银粉品位高达96%以上。
  • 黄利伟,周传让
    摘要:
    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研究了草酸钴氧化温度对氧化产物、及其相应还原钴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条件影响了钴粉的粒度,草酸钴直接还原的钴粉具有更小的粒度。
  • 先晋聪,王文志,黎志英
    摘要:
    着重就氧化铝生产工艺中铝酸钠溶液过滤工序在利用先进技术及设备方面的技术进步、效能、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 王小政,褚继军,陈青
    摘要:
    介绍110kt/a硫酸系统LD型电除尘器的结构、运行和改进情况。通过对烟气温度超温、烟气成分失控、电场压力变化等工艺条件对电收尘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针对性的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进,确保了电收尘器的送电时率,收尘效率大于99%,出口含尘量小于200mg/m^3,完全满足了系统稀酸洗净化工艺的需要。
  • 宗琳,王宗杰,邹广华,刘群
    摘要:
    研究了各种成分对MgO-CaF2-Al2O3-MnO渣系焊剂焊接工艺性能和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影响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碱度BⅡw为2.3、脱渣性良好、焊缝成形美观、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达到低氢水平、与合适的焊丝配合适于焊接有-20℃低温冲击韧度要求、且抗拉强度达到650MPa级的低合金钢埋弧焊焊剂。
  • 摘要:
  • 王正军,刘天佐,夏天东,赵文军,王晓军
    摘要:
    用熔配法制备了Al-10Ce中间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相分析(XRD)等技术对Al-10Ce中间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l-10Ce中间合金由Al、Ce、Al4Ce三相组成。且通过试验从熔体温度、溶解时间、搅拌方式等三方面分析了用熔配法制备Al-10%Ce中间合金的工艺参数,确证了参数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张毅,田保红,陈小红,刘平,李炎
    摘要:
    提出了用稀土合金CeCl3进行催渗的纯铜渗铝技术。采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导电材料。研究了CeCl3合金催渗对渗铝层的影响和表面弥散层的显微组织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稀土合金CeCl3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渗层厚度远高于同等工艺参数下未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内氧化后,能在渗铝层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
    本期目录
  • 黄莉萍,张寿明
    摘要:
    烟化炉冶炼终点的判断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现场工人的肉眼,判断的准确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看火”,并用神经网络进行火焰识别的计算机终点判断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判别出烟化炉的冶炼终点。
  • 肖沃辉,吴义千,汪靖,黄羽飞
    摘要:
    介绍DBS吸附剂净化器治理高浓度NOx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用硝酸溶解银粉制备电解液产生的NOx废气的治理实践表明,采用本工艺治理间断的、阵发性排放的高浓度NOx废气,净化率可以达到98%以上,净化后的废气NOx浓度低于排放标准,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对高浓度NOx的治理具有很好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韦元基
    摘要:
    从物料和合金及炉渣熔点人手,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脆硫铅锑矿鼓风炉死炉的主要原因及避免死炉的措施,使死炉频次从l~4次/月降至0~1次/月,生产周期由0~12天/炉提高到28~40天/炉。
  • 王平艳,戴永年,蒋世新,钟洪权
    摘要:
    对真空下用碳热还原及低价氯化物分解法从含铝原料炼铝的试验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煤的用量、反应时间对试验的影响;最后得到在100Pa的真空下,最佳的反应温度为1370℃左右,最佳煤的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最佳的反应时间为2h左右。
  • 杜智勇,何晓东,钟向明
    摘要:
    根据丹江铝业股份公司114.5kA预焙槽阳极经济高度的实践,结合四期技改200kA槽型的阳极设计情况,从经济角度简单地分析了电解生产中适当的阳极高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 张明谦
    摘要:
    就大型预焙铝电解槽早期破损这一现象,结合近几年投产的部分铝厂尤其是连城铝业电解新系列启动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指出筑炉材料和筑炉质量、焙烧启动制度以及焙烧启动过程的管理是造成早期破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
  • 吴长河,胡志坤
    摘要:
    维持进料量稳定,是保证碳酸化分解过程生产优化稳定的关键。但由于分解槽进料管较短、管径比较大、容易结疤。进料量难以用常规的过程检测仪表进行检测。本文建立了汇流的伯努利方程,总结出进料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与开度的关系,推导出高位槽液位、进料阀门及进料流量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了进料流量的软测量模型。现场实验数据表明,进料流量软测量模型的预报精度在2.06%以内,可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 李云,袁朝新,王云,常耀超
    摘要:
    某含砷、碳的砷金矿、原矿焙砂以及氰化浸渣的物质组成研究表明,金在原矿中呈不可见一不可直接浸出的形式存在,该矿石属“难处理金矿石”。矿石焙烧后,其中所载的不可见金转化为可氰化浸出的不可见微粒金。浸渣中赤铁矿和脉石载金是构成渣中Au损失的2种主要因素。针对该砷金矿特点,采用原矿焙烧工艺流程提金,试验结果表明,砷金矿通过氧化焙烧一氰化浸出,金的浸出回收率大于80%。
  • 陈剑波,古国榜
    摘要:
    用苯并噻唑硫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钯萃取剂—丁基苯并噻唑硫醚(简写为SN)。研究了该合成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钯的萃取。实验结果表明:SN对钯的萃取性能很好,50%SN对钯的萃取饱和容量大于6 877g/L;SN萃取Pd(Ⅱ)的机理是配位溶剂化;从IR谱初步判断Pd与SN中的N配位。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Cl2·2SN。
  • 刘华英
    摘要:
    利用KClO3作氧化剂,对银精矿进行氧化预处理,考察了盐酸浓度、氧化剂加入量、亚硫酸钠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在盐酸3mol/L、氧化剂为矿量的5%、亚硫酸钠250g/L、2h、50~60℃条件下,银的浸出率平均达94.85%,所得银粉品位高达96%以上。
  • 黄利伟,周传让
    摘要:
    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研究了草酸钴氧化温度对氧化产物、及其相应还原钴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条件影响了钴粉的粒度,草酸钴直接还原的钴粉具有更小的粒度。
  • 先晋聪,王文志,黎志英
    摘要:
    着重就氧化铝生产工艺中铝酸钠溶液过滤工序在利用先进技术及设备方面的技术进步、效能、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 王小政,褚继军,陈青
    摘要:
    介绍110kt/a硫酸系统LD型电除尘器的结构、运行和改进情况。通过对烟气温度超温、烟气成分失控、电场压力变化等工艺条件对电收尘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针对性的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进,确保了电收尘器的送电时率,收尘效率大于99%,出口含尘量小于200mg/m^3,完全满足了系统稀酸洗净化工艺的需要。
  • 宗琳,王宗杰,邹广华,刘群
    摘要:
    研究了各种成分对MgO-CaF2-Al2O3-MnO渣系焊剂焊接工艺性能和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影响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碱度BⅡw为2.3、脱渣性良好、焊缝成形美观、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达到低氢水平、与合适的焊丝配合适于焊接有-20℃低温冲击韧度要求、且抗拉强度达到650MPa级的低合金钢埋弧焊焊剂。
  • 摘要:
  • 王正军,刘天佐,夏天东,赵文军,王晓军
    摘要:
    用熔配法制备了Al-10Ce中间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相分析(XRD)等技术对Al-10Ce中间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l-10Ce中间合金由Al、Ce、Al4Ce三相组成。且通过试验从熔体温度、溶解时间、搅拌方式等三方面分析了用熔配法制备Al-10%Ce中间合金的工艺参数,确证了参数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张毅,田保红,陈小红,刘平,李炎
    摘要:
    提出了用稀土合金CeCl3进行催渗的纯铜渗铝技术。采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导电材料。研究了CeCl3合金催渗对渗铝层的影响和表面弥散层的显微组织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稀土合金CeCl3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渗层厚度远高于同等工艺参数下未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内氧化后,能在渗铝层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
    本期目录
  • 黄莉萍,张寿明
    摘要:
    烟化炉冶炼终点的判断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现场工人的肉眼,判断的准确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看火”,并用神经网络进行火焰识别的计算机终点判断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判别出烟化炉的冶炼终点。
  • 肖沃辉,吴义千,汪靖,黄羽飞
    摘要:
    介绍DBS吸附剂净化器治理高浓度NOx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用硝酸溶解银粉制备电解液产生的NOx废气的治理实践表明,采用本工艺治理间断的、阵发性排放的高浓度NOx废气,净化率可以达到98%以上,净化后的废气NOx浓度低于排放标准,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对高浓度NOx的治理具有很好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韦元基
    摘要:
    从物料和合金及炉渣熔点人手,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脆硫铅锑矿鼓风炉死炉的主要原因及避免死炉的措施,使死炉频次从l~4次/月降至0~1次/月,生产周期由0~12天/炉提高到28~40天/炉。
  • 王平艳,戴永年,蒋世新,钟洪权
    摘要:
    对真空下用碳热还原及低价氯化物分解法从含铝原料炼铝的试验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煤的用量、反应时间对试验的影响;最后得到在100Pa的真空下,最佳的反应温度为1370℃左右,最佳煤的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最佳的反应时间为2h左右。
  • 杜智勇,何晓东,钟向明
    摘要:
    根据丹江铝业股份公司114.5kA预焙槽阳极经济高度的实践,结合四期技改200kA槽型的阳极设计情况,从经济角度简单地分析了电解生产中适当的阳极高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 张明谦
    摘要:
    就大型预焙铝电解槽早期破损这一现象,结合近几年投产的部分铝厂尤其是连城铝业电解新系列启动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指出筑炉材料和筑炉质量、焙烧启动制度以及焙烧启动过程的管理是造成早期破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
  • 吴长河,胡志坤
    摘要:
    维持进料量稳定,是保证碳酸化分解过程生产优化稳定的关键。但由于分解槽进料管较短、管径比较大、容易结疤。进料量难以用常规的过程检测仪表进行检测。本文建立了汇流的伯努利方程,总结出进料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与开度的关系,推导出高位槽液位、进料阀门及进料流量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了进料流量的软测量模型。现场实验数据表明,进料流量软测量模型的预报精度在2.06%以内,可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 李云,袁朝新,王云,常耀超
    摘要:
    某含砷、碳的砷金矿、原矿焙砂以及氰化浸渣的物质组成研究表明,金在原矿中呈不可见一不可直接浸出的形式存在,该矿石属“难处理金矿石”。矿石焙烧后,其中所载的不可见金转化为可氰化浸出的不可见微粒金。浸渣中赤铁矿和脉石载金是构成渣中Au损失的2种主要因素。针对该砷金矿特点,采用原矿焙烧工艺流程提金,试验结果表明,砷金矿通过氧化焙烧一氰化浸出,金的浸出回收率大于80%。
  • 陈剑波,古国榜
    摘要:
    用苯并噻唑硫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钯萃取剂—丁基苯并噻唑硫醚(简写为SN)。研究了该合成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钯的萃取。实验结果表明:SN对钯的萃取性能很好,50%SN对钯的萃取饱和容量大于6 877g/L;SN萃取Pd(Ⅱ)的机理是配位溶剂化;从IR谱初步判断Pd与SN中的N配位。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Cl2·2SN。
  • 刘华英
    摘要:
    利用KClO3作氧化剂,对银精矿进行氧化预处理,考察了盐酸浓度、氧化剂加入量、亚硫酸钠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在盐酸3mol/L、氧化剂为矿量的5%、亚硫酸钠250g/L、2h、50~60℃条件下,银的浸出率平均达94.85%,所得银粉品位高达96%以上。
  • 黄利伟,周传让
    摘要:
    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研究了草酸钴氧化温度对氧化产物、及其相应还原钴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条件影响了钴粉的粒度,草酸钴直接还原的钴粉具有更小的粒度。
  • 先晋聪,王文志,黎志英
    摘要:
    着重就氧化铝生产工艺中铝酸钠溶液过滤工序在利用先进技术及设备方面的技术进步、效能、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 王小政,褚继军,陈青
    摘要:
    介绍110kt/a硫酸系统LD型电除尘器的结构、运行和改进情况。通过对烟气温度超温、烟气成分失控、电场压力变化等工艺条件对电收尘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针对性的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进,确保了电收尘器的送电时率,收尘效率大于99%,出口含尘量小于200mg/m^3,完全满足了系统稀酸洗净化工艺的需要。
  • 宗琳,王宗杰,邹广华,刘群
    摘要:
    研究了各种成分对MgO-CaF2-Al2O3-MnO渣系焊剂焊接工艺性能和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影响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碱度BⅡw为2.3、脱渣性良好、焊缝成形美观、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达到低氢水平、与合适的焊丝配合适于焊接有-20℃低温冲击韧度要求、且抗拉强度达到650MPa级的低合金钢埋弧焊焊剂。
  • 摘要:
  • 王正军,刘天佐,夏天东,赵文军,王晓军
    摘要:
    用熔配法制备了Al-10Ce中间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相分析(XRD)等技术对Al-10Ce中间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l-10Ce中间合金由Al、Ce、Al4Ce三相组成。且通过试验从熔体温度、溶解时间、搅拌方式等三方面分析了用熔配法制备Al-10%Ce中间合金的工艺参数,确证了参数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张毅,田保红,陈小红,刘平,李炎
    摘要:
    提出了用稀土合金CeCl3进行催渗的纯铜渗铝技术。采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导电材料。研究了CeCl3合金催渗对渗铝层的影响和表面弥散层的显微组织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稀土合金CeCl3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渗层厚度远高于同等工艺参数下未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内氧化后,能在渗铝层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