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赵晓东,曾克里,谢建刚,于月光,任先京
摘要:
由L9(34)试验确立了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La2Zr2O7粉末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初步讨论了各因子对凝胶质量的影响机理.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为具有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单一相.
易春龙,沈亚郯,刘国彬
摘要:
采用三步法制备了纳米改性含氟聚氨酯涂料,考察了纳米浓缩浆料的稳定性,检测了无机纳米粒子在涂料中的分散效果,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测定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耐液体介质性能、耐蚀性和耐紫外光人工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优异的附着力、高耐蚀性和高耐候性.
石建华
摘要:
阐述了γ相对WC-12Co喷涂粉末质量的影响,以及WC-12Co喷涂粉末生产过程中影响γ相的主要因素,并且从碳含量、烧结温度、冷却速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田玉亮,胡敦芫,许根国,杨晓剑,任先京
摘要:
采用SEM、XRD等研究手段观察分析了高钽MCrAlY粉末、涂层形貌、相结构,并测定了HVOF工艺喷涂的该涂层的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粉末呈球状,剖面显示含有未熔的Ta片,粉末主要含α-Cr固溶体、Ni基固溶体、微量的Ni3Al;涂层组织涂层较致密,由Ni3Al、γ-Ni基固溶体组成;与国外同类粉末相比涂层的结合强度无多大差别.
黄新春,任先京,冀晓鹃,李敦钫
摘要:
通过添加新型表面活化剂采用加压氢还原工艺制备了镍包天然石墨粉末,使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与进口粉末相当的水平.
黄新春,李墩钫,冀晓娟
摘要:
首次利用高压水热氢还原法制备钴包球形碳化钨,分析讨论了影响包覆效果的各个因素.确定了最优工艺和参数反应温度控制在160~170 ℃;硫铵加入量350g/L;氨水与钴的摩尔比2.51;可以制得包覆完整的球形WC-Co颗粒.制得的球形钴包碳化钨粉末流动性好,松装密度大.
肖宁,朱成才,方波
摘要:
研究了一种微量添加剂A含量对水雾化NiCr合金粉末流动性和松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的添加剂A能够提高水雾化NiCr合金粉末的球形度,进而显著提高粉末的流动性和松比,满足NiCrAl自粘结粉的生产需要.
朱成才,肖宁,许根国,田玉亮,岳岚
摘要:
通过向NiCr合金中加入微量添加剂A的方法,采用气雾化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NiCr合金粉末.研究发现,随着A含量的增加,NiCr合金粉末的球形度得到改善,进而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得到了提高.但A含量过高,不会进一步提高合金粉末的物理性能.最佳含量在0.2%左右.
冀晓鹃,黄新春,李敦钫,揭晓武,于月光
摘要:
采用常规铝粉及超细铝粉对镍铬合金粉进行包覆,制备镍铬铝粉末.结果表明,采用超细铝粉包覆的粉末表面包覆更严、更均匀.采用超细铝粉对两种形状不同的镍铬合金粉进行包覆,形状不规则的粉末更易被包覆.将以上三种包覆型粉末制备成涂层,超细铝粉包覆粉末制备的涂层孔隙率更小,涂层更致密.
梅雪珍,马江虹,王磊,任先京,肖立新
摘要:
着重介绍了液态锌液对金属的腐蚀机制,对耐锌蚀材料及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耐液态锌腐蚀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热喷涂WC/Co、Al2O3、ZrO2-Y2O3、MoB/CoCr等涂层材料能有效提高抗锌液腐蚀能力,其中超音速喷涂MoB/CoCr涂层的性能最为突出,抗锌液腐蚀能力达600多小时,是有望成为提高沉没辊使用寿命的涂层材料.
李振铎,占佳,周恒,陈美英
摘要:
论述了制备高晶度医用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HAP)方法,用SEM和XRD对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重熔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具有更好的晶体化程度,粉末表面致密光滑,具有优异的热喷涂使用性能.
李敦钫,黄新春,冀晓鹃,揭晓武
摘要:
以纯氧氯化锆、氧化钇和硝酸为原料,以碳酸铵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锆与碳酸钇的混合物,经喷雾干燥制粒、热处理后得到纳米YPSZ团聚粉末.由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YPSZ涂层,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观察和确定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
闫世凯,刘景辉,庞鹏沙,李学锋,林锋
摘要:
用水热氢还原法制备镍包铝喷涂粉体,研究了粉体的表面前处理对包覆后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研究粉体颗粒包覆的完整性,用XRD和SEM分别表征粉体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形貌.试验表明,铝粉经过NaOH处理并彻底清洗可以得到包覆完整的喷涂粉体.
季珩,郑学斌,丁传贤
摘要:
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在Ti基体上制备Ti-HA涂层,研究了喷涂工艺因素对涂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当降低喷涂功率、减少氢气流量,有助于提高Ti涂层的粗糙度和HA涂层的结晶度.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粗糙度大(Ra 26.0 μm)的Ti涂层和结晶度高(67%)的HA涂层.本文还在人工髋关节实物表面制备了可满足临床植入要求的Ti-HA涂层.
尹春雷,贾贤赏,杨成斌,谢建刚
摘要:
可磨耗封严涂层是一种重要的热喷涂涂层,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对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油耗进而提升发动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材料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性能评价方法.
鲍君峰,魏伟,崔颖,方波
摘要:
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磨损方式下和不同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失效行为,探讨了热喷涂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
田晔,张淑婷,梅雪珍,马江虹
摘要:
论述了几种喷涂方法制备纳米涂层,包括热喷涂方法和冷喷涂方法.热喷涂方法中介绍了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以及爆炸喷涂制备纳米涂层的技术.
李会谦,马江虹,任先京,于月光
摘要:
热障涂层因其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金和能源等领域.描述了热障涂层体系中的氧化过程,并对热障涂层体系中热生长氧化层中的生长应力和热应力作了一个初步分析.
樊自拴,王勇,王国刚,孙冬柏,孟惠民,俞宏英
摘要:
利用先进的AC-HAVF喷涂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热稳定性以及耐磨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FeNi3和Fe2B相组成;涂层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的孔隙率约为1.8%;涂层表面硬度分布不是均匀,最高可达1 570 HV,平均硬度为1361.1 HV;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其磨损体积是0Gr13Ni5Mo不锈钢的0.15倍,平均腐蚀速度是0Cr13Ni5Mo不锈钢的0.56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磨损;所获得的非晶纳米晶涂层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姚娟娟,王全胜,柳彦博,李东荣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NiCoCrAlY粘结底层,选用两种微米ZrO2和一种纳米ZrO2粉末,分别采用APS1和APS2两种工艺制备面层.对三种涂层的金相组织、显微力学性能及热震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喷涂过程中变形粒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提高热障涂层热震性能的途径之一;采用AOS2方法制备的热障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低、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较高,具有较长的热震寿命,抗剥落性更好.
田玉亮,邓畅光,谢建刚,许根国,杨哓剑
摘要:
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的减磨Cu基涂层材料的影响,利用SEM、EDS、HV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该减磨涂层的形貌组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涂层组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粗化,且析出相呈均匀分布,但该涂层与基体材料没有明显的扩散带;涂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正好相反.
王乾羽,林锋,杨中元,李学锋
摘要:
采用超细碳化钨和草酸钴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造粒、氮气保护烧结、氢气还原等工艺得到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超细WC-12Co耐磨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及超细结构耐磨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制备的超细结构耐磨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适合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超细WC-12Co耐磨涂层,制备的超细WC-12Co耐磨涂层性能优异.
李振铎,吴朝军,曾克里,于月光
摘要:
通过在Cr2O3中添加纳米级SiO2、TiO2粉末制备球形Cr2O3·5SiO2·3TiO2复合粉末,与纯Cr2O3粉末和Metco 136F粉末表面和剖面显微组织对比分析,通过XRD分析纳米添加粉末相组成.通过SEM和图像分析软件对等离子喷涂纳米Cr2O3·5SiO2·3TiO2复合粉末涂层显微组织和孔隙率进行研究,测量涂层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纳米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致密度和表面硬度.
蒋建敏,傅斌友,贺定勇,李晓延
摘要: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含非晶/纳米晶铁基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形貌、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各区域的组织均匀一致,由熔融和半熔化状态的液滴的连续堆积而成层状,致密度高,孔隙率低,氧化物含量较少,并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显微硬度为1 393.52 HV0.1,同等试验条件下,涂层耐磨粒磨损性能为Q235钢的18.7倍.
曾克里,刘富荣,赵晓东,朱佳,赵颖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了一种新型的纳米La2Zr2O7热障涂层,比较了纳米La2Zr2O7和纳米ZrO2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与纳米YPSZ涂层相比,纳米结构的La2Zr2O7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并讨论了涂层显微组织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韩志海,候德门,王斌利,郑军利,锁伟
摘要:
采用独特的平面应变动态测量方法,在线测量了等离子喷涂NiCrAlY涂层过程中试样的动态残余应变及其分布,获得了喷涂热应力随喷涂次数以及涂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在线测试系统的置信度达到98%;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喷涂循环遍数的增多,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结合强度在不断减小,而在线测得的涂层动态热应力的累积则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最终将导致涂层脱落.
贾永昌
摘要:
介绍了热喷涂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金属受热面的防磨技术.指出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金属陶瓷粉(如 NiCr-Cr3C2),能取得良好的耐磨效果,但成本太高,不宜在中国推广采用,而电弧喷涂仍是可取的工艺方法.涂层耐磨性的关键是选择优质的喷涂材料,实践表明,LX88A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沈国军,王泽华,林萍华
摘要:
简述了热喷涂技术的喷涂原理、涂层结构以及形成机理,热喷涂技术的主要特点;综述了水工钢结构耐蚀性涂层的研究情况及其在钢闸门、水轮机、启闭机柱塞杆等方面的应用.
庞训安,易春龙,洪伟,安云岐
摘要:
综述了电弧喷涂技术在风力发电设备防护中的应用情况,根据风力发电设备不同部位的防护要求,分析了不同的防腐蚀涂层方案,并列举了塔筒外、内表面和回转支承的防腐蚀涂层方案.
王磊,梅雪珍
摘要:
在模具行业中运用热喷涂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其应用包括基于快速原型的热喷涂直接金属模具制造技术和基于热喷涂的模具表面强化与修复技术.
陈惠国
摘要:
介绍了不同的热喷涂技术的性能,分析了不同的零部件的损坏形式及应用热喷涂技术进行修复的方法.
杨晓剑,田玉亮,许根国,冀国娟,任先京
摘要:
介绍了两种新型的高温封严涂层材料的进展,针对涂层的热处理工艺和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了这类涂层材料的优缺点.
孙寅,洪伟,贾平,刘国彬
摘要:
主要针对电厂水箱的腐蚀和防护方法进行了讨论,推荐了电厂水箱内外壁的电弧喷涂长效防腐蚀涂层体系,简要阐述了喷涂防腐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介绍了徐州华润电厂水箱电弧喷涂复合涂层防腐蚀效果的实例.
解峰,李云凯,田玉亮,宋希剑
摘要:
通过对新型高密度合金W-Ni-Mn进行静态拉伸实验,发现合金的烧结密度对其抗拉强度影响显著;从拉伸断口分析可知其主要断裂方式为W-W界面断裂,这是由于Mn元素的高氧化性导致合金内部形成钨晶粒与粘结相结合的弱面所致.
张淑婷,马江虹,田晔,梅雪珍,薛文涛
摘要:
就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的氚渗透途径、氚渗透模型及目前常用的几种防氚渗透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万伟伟,韩建民,李卫京
摘要:
用真空调压铸造方法,通过试验,得到铸件空隙率与铸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在孔隙率小于0.1%时,抗拉强度达到较高的数值,铸态下ZL101抗拉强度达到了200 MPa以上,且变化比较平缓;在孔隙率大于0.15%时,抗拉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升高急剧下降.
侯伟骜,胡江辉,宋希剑
摘要:
通过对目前正在应用的各种微弧氧化电源工作模式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源工作模式对微弧氧化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
薛文涛,刘全民,史凤岭,方波,孙海
摘要:
对烧结型耐磨耐热堆焊焊条在高温腐蚀气体的工况下使用时,焊层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焊条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适于在高温腐蚀工况下使用.
本期目录
赵晓东,曾克里,谢建刚,于月光,任先京
摘要:
由L9(34)试验确立了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La2Zr2O7粉末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初步讨论了各因子对凝胶质量的影响机理.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为具有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单一相.
易春龙,沈亚郯,刘国彬
摘要:
采用三步法制备了纳米改性含氟聚氨酯涂料,考察了纳米浓缩浆料的稳定性,检测了无机纳米粒子在涂料中的分散效果,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测定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耐液体介质性能、耐蚀性和耐紫外光人工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优异的附着力、高耐蚀性和高耐候性.
石建华
摘要:
阐述了γ相对WC-12Co喷涂粉末质量的影响,以及WC-12Co喷涂粉末生产过程中影响γ相的主要因素,并且从碳含量、烧结温度、冷却速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田玉亮,胡敦芫,许根国,杨晓剑,任先京
摘要:
采用SEM、XRD等研究手段观察分析了高钽MCrAlY粉末、涂层形貌、相结构,并测定了HVOF工艺喷涂的该涂层的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粉末呈球状,剖面显示含有未熔的Ta片,粉末主要含α-Cr固溶体、Ni基固溶体、微量的Ni3Al;涂层组织涂层较致密,由Ni3Al、γ-Ni基固溶体组成;与国外同类粉末相比涂层的结合强度无多大差别.
黄新春,任先京,冀晓鹃,李敦钫
摘要:
通过添加新型表面活化剂采用加压氢还原工艺制备了镍包天然石墨粉末,使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与进口粉末相当的水平.
黄新春,李墩钫,冀晓娟
摘要:
首次利用高压水热氢还原法制备钴包球形碳化钨,分析讨论了影响包覆效果的各个因素.确定了最优工艺和参数反应温度控制在160~170 ℃;硫铵加入量350g/L;氨水与钴的摩尔比2.51;可以制得包覆完整的球形WC-Co颗粒.制得的球形钴包碳化钨粉末流动性好,松装密度大.
肖宁,朱成才,方波
摘要:
研究了一种微量添加剂A含量对水雾化NiCr合金粉末流动性和松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的添加剂A能够提高水雾化NiCr合金粉末的球形度,进而显著提高粉末的流动性和松比,满足NiCrAl自粘结粉的生产需要.
朱成才,肖宁,许根国,田玉亮,岳岚
摘要:
通过向NiCr合金中加入微量添加剂A的方法,采用气雾化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NiCr合金粉末.研究发现,随着A含量的增加,NiCr合金粉末的球形度得到改善,进而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得到了提高.但A含量过高,不会进一步提高合金粉末的物理性能.最佳含量在0.2%左右.
冀晓鹃,黄新春,李敦钫,揭晓武,于月光
摘要:
采用常规铝粉及超细铝粉对镍铬合金粉进行包覆,制备镍铬铝粉末.结果表明,采用超细铝粉包覆的粉末表面包覆更严、更均匀.采用超细铝粉对两种形状不同的镍铬合金粉进行包覆,形状不规则的粉末更易被包覆.将以上三种包覆型粉末制备成涂层,超细铝粉包覆粉末制备的涂层孔隙率更小,涂层更致密.
梅雪珍,马江虹,王磊,任先京,肖立新
摘要:
着重介绍了液态锌液对金属的腐蚀机制,对耐锌蚀材料及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耐液态锌腐蚀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热喷涂WC/Co、Al2O3、ZrO2-Y2O3、MoB/CoCr等涂层材料能有效提高抗锌液腐蚀能力,其中超音速喷涂MoB/CoCr涂层的性能最为突出,抗锌液腐蚀能力达600多小时,是有望成为提高沉没辊使用寿命的涂层材料.
李振铎,占佳,周恒,陈美英
摘要:
论述了制备高晶度医用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HAP)方法,用SEM和XRD对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重熔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具有更好的晶体化程度,粉末表面致密光滑,具有优异的热喷涂使用性能.
李敦钫,黄新春,冀晓鹃,揭晓武
摘要:
以纯氧氯化锆、氧化钇和硝酸为原料,以碳酸铵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锆与碳酸钇的混合物,经喷雾干燥制粒、热处理后得到纳米YPSZ团聚粉末.由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YPSZ涂层,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观察和确定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
闫世凯,刘景辉,庞鹏沙,李学锋,林锋
摘要:
用水热氢还原法制备镍包铝喷涂粉体,研究了粉体的表面前处理对包覆后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研究粉体颗粒包覆的完整性,用XRD和SEM分别表征粉体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形貌.试验表明,铝粉经过NaOH处理并彻底清洗可以得到包覆完整的喷涂粉体.
季珩,郑学斌,丁传贤
摘要:
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在Ti基体上制备Ti-HA涂层,研究了喷涂工艺因素对涂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当降低喷涂功率、减少氢气流量,有助于提高Ti涂层的粗糙度和HA涂层的结晶度.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粗糙度大(Ra 26.0 μm)的Ti涂层和结晶度高(67%)的HA涂层.本文还在人工髋关节实物表面制备了可满足临床植入要求的Ti-HA涂层.
尹春雷,贾贤赏,杨成斌,谢建刚
摘要:
可磨耗封严涂层是一种重要的热喷涂涂层,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对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油耗进而提升发动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材料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性能评价方法.
鲍君峰,魏伟,崔颖,方波
摘要:
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磨损方式下和不同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失效行为,探讨了热喷涂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
田晔,张淑婷,梅雪珍,马江虹
摘要:
论述了几种喷涂方法制备纳米涂层,包括热喷涂方法和冷喷涂方法.热喷涂方法中介绍了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以及爆炸喷涂制备纳米涂层的技术.
李会谦,马江虹,任先京,于月光
摘要:
热障涂层因其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金和能源等领域.描述了热障涂层体系中的氧化过程,并对热障涂层体系中热生长氧化层中的生长应力和热应力作了一个初步分析.
樊自拴,王勇,王国刚,孙冬柏,孟惠民,俞宏英
摘要:
利用先进的AC-HAVF喷涂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热稳定性以及耐磨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FeNi3和Fe2B相组成;涂层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的孔隙率约为1.8%;涂层表面硬度分布不是均匀,最高可达1 570 HV,平均硬度为1361.1 HV;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其磨损体积是0Gr13Ni5Mo不锈钢的0.15倍,平均腐蚀速度是0Cr13Ni5Mo不锈钢的0.56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磨损;所获得的非晶纳米晶涂层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姚娟娟,王全胜,柳彦博,李东荣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NiCoCrAlY粘结底层,选用两种微米ZrO2和一种纳米ZrO2粉末,分别采用APS1和APS2两种工艺制备面层.对三种涂层的金相组织、显微力学性能及热震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喷涂过程中变形粒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提高热障涂层热震性能的途径之一;采用AOS2方法制备的热障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低、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较高,具有较长的热震寿命,抗剥落性更好.
田玉亮,邓畅光,谢建刚,许根国,杨哓剑
摘要:
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的减磨Cu基涂层材料的影响,利用SEM、EDS、HV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该减磨涂层的形貌组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涂层组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粗化,且析出相呈均匀分布,但该涂层与基体材料没有明显的扩散带;涂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正好相反.
王乾羽,林锋,杨中元,李学锋
摘要:
采用超细碳化钨和草酸钴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造粒、氮气保护烧结、氢气还原等工艺得到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超细WC-12Co耐磨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及超细结构耐磨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制备的超细结构耐磨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适合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超细WC-12Co耐磨涂层,制备的超细WC-12Co耐磨涂层性能优异.
李振铎,吴朝军,曾克里,于月光
摘要:
通过在Cr2O3中添加纳米级SiO2、TiO2粉末制备球形Cr2O3·5SiO2·3TiO2复合粉末,与纯Cr2O3粉末和Metco 136F粉末表面和剖面显微组织对比分析,通过XRD分析纳米添加粉末相组成.通过SEM和图像分析软件对等离子喷涂纳米Cr2O3·5SiO2·3TiO2复合粉末涂层显微组织和孔隙率进行研究,测量涂层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纳米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致密度和表面硬度.
蒋建敏,傅斌友,贺定勇,李晓延
摘要: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含非晶/纳米晶铁基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形貌、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各区域的组织均匀一致,由熔融和半熔化状态的液滴的连续堆积而成层状,致密度高,孔隙率低,氧化物含量较少,并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显微硬度为1 393.52 HV0.1,同等试验条件下,涂层耐磨粒磨损性能为Q235钢的18.7倍.
曾克里,刘富荣,赵晓东,朱佳,赵颖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了一种新型的纳米La2Zr2O7热障涂层,比较了纳米La2Zr2O7和纳米ZrO2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与纳米YPSZ涂层相比,纳米结构的La2Zr2O7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并讨论了涂层显微组织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韩志海,候德门,王斌利,郑军利,锁伟
摘要:
采用独特的平面应变动态测量方法,在线测量了等离子喷涂NiCrAlY涂层过程中试样的动态残余应变及其分布,获得了喷涂热应力随喷涂次数以及涂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在线测试系统的置信度达到98%;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喷涂循环遍数的增多,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结合强度在不断减小,而在线测得的涂层动态热应力的累积则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最终将导致涂层脱落.
贾永昌
摘要:
介绍了热喷涂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金属受热面的防磨技术.指出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金属陶瓷粉(如 NiCr-Cr3C2),能取得良好的耐磨效果,但成本太高,不宜在中国推广采用,而电弧喷涂仍是可取的工艺方法.涂层耐磨性的关键是选择优质的喷涂材料,实践表明,LX88A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沈国军,王泽华,林萍华
摘要:
简述了热喷涂技术的喷涂原理、涂层结构以及形成机理,热喷涂技术的主要特点;综述了水工钢结构耐蚀性涂层的研究情况及其在钢闸门、水轮机、启闭机柱塞杆等方面的应用.
庞训安,易春龙,洪伟,安云岐
摘要:
综述了电弧喷涂技术在风力发电设备防护中的应用情况,根据风力发电设备不同部位的防护要求,分析了不同的防腐蚀涂层方案,并列举了塔筒外、内表面和回转支承的防腐蚀涂层方案.
王磊,梅雪珍
摘要:
在模具行业中运用热喷涂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其应用包括基于快速原型的热喷涂直接金属模具制造技术和基于热喷涂的模具表面强化与修复技术.
陈惠国
摘要:
介绍了不同的热喷涂技术的性能,分析了不同的零部件的损坏形式及应用热喷涂技术进行修复的方法.
杨晓剑,田玉亮,许根国,冀国娟,任先京
摘要:
介绍了两种新型的高温封严涂层材料的进展,针对涂层的热处理工艺和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了这类涂层材料的优缺点.
孙寅,洪伟,贾平,刘国彬
摘要:
主要针对电厂水箱的腐蚀和防护方法进行了讨论,推荐了电厂水箱内外壁的电弧喷涂长效防腐蚀涂层体系,简要阐述了喷涂防腐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介绍了徐州华润电厂水箱电弧喷涂复合涂层防腐蚀效果的实例.
解峰,李云凯,田玉亮,宋希剑
摘要:
通过对新型高密度合金W-Ni-Mn进行静态拉伸实验,发现合金的烧结密度对其抗拉强度影响显著;从拉伸断口分析可知其主要断裂方式为W-W界面断裂,这是由于Mn元素的高氧化性导致合金内部形成钨晶粒与粘结相结合的弱面所致.
张淑婷,马江虹,田晔,梅雪珍,薛文涛
摘要:
就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的氚渗透途径、氚渗透模型及目前常用的几种防氚渗透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万伟伟,韩建民,李卫京
摘要:
用真空调压铸造方法,通过试验,得到铸件空隙率与铸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在孔隙率小于0.1%时,抗拉强度达到较高的数值,铸态下ZL101抗拉强度达到了200 MPa以上,且变化比较平缓;在孔隙率大于0.15%时,抗拉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升高急剧下降.
侯伟骜,胡江辉,宋希剑
摘要:
通过对目前正在应用的各种微弧氧化电源工作模式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源工作模式对微弧氧化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
薛文涛,刘全民,史凤岭,方波,孙海
摘要:
对烧结型耐磨耐热堆焊焊条在高温腐蚀气体的工况下使用时,焊层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焊条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适于在高温腐蚀工况下使用.
本期目录
赵晓东,曾克里,谢建刚,于月光,任先京
摘要:
由L9(34)试验确立了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La2Zr2O7粉末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初步讨论了各因子对凝胶质量的影响机理.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为具有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单一相.
易春龙,沈亚郯,刘国彬
摘要:
采用三步法制备了纳米改性含氟聚氨酯涂料,考察了纳米浓缩浆料的稳定性,检测了无机纳米粒子在涂料中的分散效果,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测定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耐液体介质性能、耐蚀性和耐紫外光人工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优异的附着力、高耐蚀性和高耐候性.
石建华
摘要:
阐述了γ相对WC-12Co喷涂粉末质量的影响,以及WC-12Co喷涂粉末生产过程中影响γ相的主要因素,并且从碳含量、烧结温度、冷却速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田玉亮,胡敦芫,许根国,杨晓剑,任先京
摘要:
采用SEM、XRD等研究手段观察分析了高钽MCrAlY粉末、涂层形貌、相结构,并测定了HVOF工艺喷涂的该涂层的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粉末呈球状,剖面显示含有未熔的Ta片,粉末主要含α-Cr固溶体、Ni基固溶体、微量的Ni3Al;涂层组织涂层较致密,由Ni3Al、γ-Ni基固溶体组成;与国外同类粉末相比涂层的结合强度无多大差别.
黄新春,任先京,冀晓鹃,李敦钫
摘要:
通过添加新型表面活化剂采用加压氢还原工艺制备了镍包天然石墨粉末,使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与进口粉末相当的水平.
黄新春,李墩钫,冀晓娟
摘要:
首次利用高压水热氢还原法制备钴包球形碳化钨,分析讨论了影响包覆效果的各个因素.确定了最优工艺和参数反应温度控制在160~170 ℃;硫铵加入量350g/L;氨水与钴的摩尔比2.51;可以制得包覆完整的球形WC-Co颗粒.制得的球形钴包碳化钨粉末流动性好,松装密度大.
肖宁,朱成才,方波
摘要:
研究了一种微量添加剂A含量对水雾化NiCr合金粉末流动性和松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的添加剂A能够提高水雾化NiCr合金粉末的球形度,进而显著提高粉末的流动性和松比,满足NiCrAl自粘结粉的生产需要.
朱成才,肖宁,许根国,田玉亮,岳岚
摘要:
通过向NiCr合金中加入微量添加剂A的方法,采用气雾化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NiCr合金粉末.研究发现,随着A含量的增加,NiCr合金粉末的球形度得到改善,进而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得到了提高.但A含量过高,不会进一步提高合金粉末的物理性能.最佳含量在0.2%左右.
冀晓鹃,黄新春,李敦钫,揭晓武,于月光
摘要:
采用常规铝粉及超细铝粉对镍铬合金粉进行包覆,制备镍铬铝粉末.结果表明,采用超细铝粉包覆的粉末表面包覆更严、更均匀.采用超细铝粉对两种形状不同的镍铬合金粉进行包覆,形状不规则的粉末更易被包覆.将以上三种包覆型粉末制备成涂层,超细铝粉包覆粉末制备的涂层孔隙率更小,涂层更致密.
梅雪珍,马江虹,王磊,任先京,肖立新
摘要:
着重介绍了液态锌液对金属的腐蚀机制,对耐锌蚀材料及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耐液态锌腐蚀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热喷涂WC/Co、Al2O3、ZrO2-Y2O3、MoB/CoCr等涂层材料能有效提高抗锌液腐蚀能力,其中超音速喷涂MoB/CoCr涂层的性能最为突出,抗锌液腐蚀能力达600多小时,是有望成为提高沉没辊使用寿命的涂层材料.
李振铎,占佳,周恒,陈美英
摘要:
论述了制备高晶度医用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HAP)方法,用SEM和XRD对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重熔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具有更好的晶体化程度,粉末表面致密光滑,具有优异的热喷涂使用性能.
李敦钫,黄新春,冀晓鹃,揭晓武
摘要:
以纯氧氯化锆、氧化钇和硝酸为原料,以碳酸铵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锆与碳酸钇的混合物,经喷雾干燥制粒、热处理后得到纳米YPSZ团聚粉末.由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YPSZ涂层,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观察和确定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
闫世凯,刘景辉,庞鹏沙,李学锋,林锋
摘要:
用水热氢还原法制备镍包铝喷涂粉体,研究了粉体的表面前处理对包覆后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研究粉体颗粒包覆的完整性,用XRD和SEM分别表征粉体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形貌.试验表明,铝粉经过NaOH处理并彻底清洗可以得到包覆完整的喷涂粉体.
季珩,郑学斌,丁传贤
摘要:
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在Ti基体上制备Ti-HA涂层,研究了喷涂工艺因素对涂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当降低喷涂功率、减少氢气流量,有助于提高Ti涂层的粗糙度和HA涂层的结晶度.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粗糙度大(Ra 26.0 μm)的Ti涂层和结晶度高(67%)的HA涂层.本文还在人工髋关节实物表面制备了可满足临床植入要求的Ti-HA涂层.
尹春雷,贾贤赏,杨成斌,谢建刚
摘要:
可磨耗封严涂层是一种重要的热喷涂涂层,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对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油耗进而提升发动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材料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性能评价方法.
鲍君峰,魏伟,崔颖,方波
摘要:
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磨损方式下和不同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失效行为,探讨了热喷涂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
田晔,张淑婷,梅雪珍,马江虹
摘要:
论述了几种喷涂方法制备纳米涂层,包括热喷涂方法和冷喷涂方法.热喷涂方法中介绍了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以及爆炸喷涂制备纳米涂层的技术.
李会谦,马江虹,任先京,于月光
摘要:
热障涂层因其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金和能源等领域.描述了热障涂层体系中的氧化过程,并对热障涂层体系中热生长氧化层中的生长应力和热应力作了一个初步分析.
樊自拴,王勇,王国刚,孙冬柏,孟惠民,俞宏英
摘要:
利用先进的AC-HAVF喷涂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热稳定性以及耐磨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FeNi3和Fe2B相组成;涂层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的孔隙率约为1.8%;涂层表面硬度分布不是均匀,最高可达1 570 HV,平均硬度为1361.1 HV;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其磨损体积是0Gr13Ni5Mo不锈钢的0.15倍,平均腐蚀速度是0Cr13Ni5Mo不锈钢的0.56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磨损;所获得的非晶纳米晶涂层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姚娟娟,王全胜,柳彦博,李东荣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NiCoCrAlY粘结底层,选用两种微米ZrO2和一种纳米ZrO2粉末,分别采用APS1和APS2两种工艺制备面层.对三种涂层的金相组织、显微力学性能及热震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喷涂过程中变形粒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提高热障涂层热震性能的途径之一;采用AOS2方法制备的热障涂层结构致密、孔隙率低、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较高,具有较长的热震寿命,抗剥落性更好.
田玉亮,邓畅光,谢建刚,许根国,杨哓剑
摘要:
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的减磨Cu基涂层材料的影响,利用SEM、EDS、HV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该减磨涂层的形貌组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涂层组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粗化,且析出相呈均匀分布,但该涂层与基体材料没有明显的扩散带;涂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正好相反.
王乾羽,林锋,杨中元,李学锋
摘要:
采用超细碳化钨和草酸钴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造粒、氮气保护烧结、氢气还原等工艺得到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超细WC-12Co耐磨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及超细结构耐磨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制备的超细结构耐磨涂层的结合强度、硬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WC-12Co超细热喷涂粉末材料适合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超细WC-12Co耐磨涂层,制备的超细WC-12Co耐磨涂层性能优异.
李振铎,吴朝军,曾克里,于月光
摘要:
通过在Cr2O3中添加纳米级SiO2、TiO2粉末制备球形Cr2O3·5SiO2·3TiO2复合粉末,与纯Cr2O3粉末和Metco 136F粉末表面和剖面显微组织对比分析,通过XRD分析纳米添加粉末相组成.通过SEM和图像分析软件对等离子喷涂纳米Cr2O3·5SiO2·3TiO2复合粉末涂层显微组织和孔隙率进行研究,测量涂层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纳米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致密度和表面硬度.
蒋建敏,傅斌友,贺定勇,李晓延
摘要: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含非晶/纳米晶铁基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形貌、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各区域的组织均匀一致,由熔融和半熔化状态的液滴的连续堆积而成层状,致密度高,孔隙率低,氧化物含量较少,并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显微硬度为1 393.52 HV0.1,同等试验条件下,涂层耐磨粒磨损性能为Q235钢的18.7倍.
曾克里,刘富荣,赵晓东,朱佳,赵颖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了一种新型的纳米La2Zr2O7热障涂层,比较了纳米La2Zr2O7和纳米ZrO2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与纳米YPSZ涂层相比,纳米结构的La2Zr2O7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并讨论了涂层显微组织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韩志海,候德门,王斌利,郑军利,锁伟
摘要:
采用独特的平面应变动态测量方法,在线测量了等离子喷涂NiCrAlY涂层过程中试样的动态残余应变及其分布,获得了喷涂热应力随喷涂次数以及涂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在线测试系统的置信度达到98%;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喷涂循环遍数的增多,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结合强度在不断减小,而在线测得的涂层动态热应力的累积则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最终将导致涂层脱落.
贾永昌
摘要:
介绍了热喷涂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金属受热面的防磨技术.指出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金属陶瓷粉(如 NiCr-Cr3C2),能取得良好的耐磨效果,但成本太高,不宜在中国推广采用,而电弧喷涂仍是可取的工艺方法.涂层耐磨性的关键是选择优质的喷涂材料,实践表明,LX88A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沈国军,王泽华,林萍华
摘要:
简述了热喷涂技术的喷涂原理、涂层结构以及形成机理,热喷涂技术的主要特点;综述了水工钢结构耐蚀性涂层的研究情况及其在钢闸门、水轮机、启闭机柱塞杆等方面的应用.
庞训安,易春龙,洪伟,安云岐
摘要:
综述了电弧喷涂技术在风力发电设备防护中的应用情况,根据风力发电设备不同部位的防护要求,分析了不同的防腐蚀涂层方案,并列举了塔筒外、内表面和回转支承的防腐蚀涂层方案.
王磊,梅雪珍
摘要:
在模具行业中运用热喷涂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其应用包括基于快速原型的热喷涂直接金属模具制造技术和基于热喷涂的模具表面强化与修复技术.
陈惠国
摘要:
介绍了不同的热喷涂技术的性能,分析了不同的零部件的损坏形式及应用热喷涂技术进行修复的方法.
杨晓剑,田玉亮,许根国,冀国娟,任先京
摘要:
介绍了两种新型的高温封严涂层材料的进展,针对涂层的热处理工艺和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了这类涂层材料的优缺点.
孙寅,洪伟,贾平,刘国彬
摘要:
主要针对电厂水箱的腐蚀和防护方法进行了讨论,推荐了电厂水箱内外壁的电弧喷涂长效防腐蚀涂层体系,简要阐述了喷涂防腐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介绍了徐州华润电厂水箱电弧喷涂复合涂层防腐蚀效果的实例.
解峰,李云凯,田玉亮,宋希剑
摘要:
通过对新型高密度合金W-Ni-Mn进行静态拉伸实验,发现合金的烧结密度对其抗拉强度影响显著;从拉伸断口分析可知其主要断裂方式为W-W界面断裂,这是由于Mn元素的高氧化性导致合金内部形成钨晶粒与粘结相结合的弱面所致.
张淑婷,马江虹,田晔,梅雪珍,薛文涛
摘要:
就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的氚渗透途径、氚渗透模型及目前常用的几种防氚渗透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万伟伟,韩建民,李卫京
摘要:
用真空调压铸造方法,通过试验,得到铸件空隙率与铸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在孔隙率小于0.1%时,抗拉强度达到较高的数值,铸态下ZL101抗拉强度达到了200 MPa以上,且变化比较平缓;在孔隙率大于0.15%时,抗拉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升高急剧下降.
侯伟骜,胡江辉,宋希剑
摘要:
通过对目前正在应用的各种微弧氧化电源工作模式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源工作模式对微弧氧化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
薛文涛,刘全民,史凤岭,方波,孙海
摘要:
对烧结型耐磨耐热堆焊焊条在高温腐蚀气体的工况下使用时,焊层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焊条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适于在高温腐蚀工况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