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本期目录
  • 摘要:
  • 邹小平,童长仁,王海北
    摘要:
    针对铜闪速熔炼过程中反应塔内壁挂渣问题,基于传热学理论和塔壁挂渣消长过程机理,采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建立了三维圆柱坐标下的反应塔炉壁温度场及内壁挂渣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并对反应塔水套间距及烟气温度对炉壁温度场和内壁挂渣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系统对于炉体冷却元件配置设计以及生产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肖纯,杨声海
    摘要:
    硫化锌精矿的浸出受精矿粒度、酸度、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的最优化条件,使锌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并建立了符合混合控制的数学模型:1-(1-α)1/3=8.07×10-7D-1[H ]-0.47[Fe2 ]0.14 exp(-11072/RT)t B,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为11.0727 kJ/mol.
  • 袁铁锤,高亮,宁顺明,周科朝
    摘要:
    黄钾铁矾法处理高铁高铟锌精矿时,锌的总回收率较高;锌冶炼过程中原料中大部分的铟进入矾渣,少部分进入高浸渣,矾渣和高浸渣经高温焙烧、浸出、萃取、电解和铸锭后即可得到电铟.较好的浸出条件为:中浸始酸40 g/L、低浸始酸30 g/L、高浸终酸60 g/L.已有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铟总回收率可达72%左右,锌的总回收率可达92%.
  • 班丽丽,刘中华,雍岐龙,陈雯
    摘要:
    采用HSC热力学软件对Pb和S反应生成PbS,以及加PbS除铜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绘出不同温度和组分比例下各反应体系中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图,从而确定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可得,Pb和S生成PbS的反应温度越低越好,但考虑到动力学条件的限制,该反应温度应设置为340℃较为合理,且当S的过量率大于20%时,PbS的生成率较高.此外,加PbS除铜的温度高于320℃,反应才能进行,综合考虑动力学及热力学反应条件等因素,该反应温度应设在340℃较为合理,且PbS的过量率15%~30%对除铜有利.
  • 王雪,郑诗礼,张懿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溶析法分解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铝.考察了分解温度、铝酸钠溶液浓度、分子比、溶析剂体积比等工艺参数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率的影响,发现在常温下,Al2O3100~200g/L、分子比1.4~2.0的铝酸钠溶液与同体积的溶析剂反应,铝酸钠分解率大于90%.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TG-DTA对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拜耳石片状晶体,产品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
  • 范春华,颜灵光,陈彦,马军德,李冰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研究了铝在摩尔比为2:1的AlCl3-EMIC离子液体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和成核机理.研究表明:铝在钨极上存在欠电位沉积现象,铝的析出电位为-0.06 V,电化学反应为准可逆反应,形核过程为三维瞬时形核,半球形扩散控制长大.电沉积试验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25 mA/cm2时镀层较致密、均匀,附着力好,纯度高.
  • 王瑞祥,何静,张鹏,刘维,张文海
    摘要:
    采用电溶-萃取工艺从铅铟合金中回收铟.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55 A/m2、电解周期24 h、电解前液含In 1.8g/L、室温、极距为4 cm的最优条件下,金属铟的溶出率达到94.28%;采用P204从氟硅酸电解液中非平衡萃取提取铟,在有机相组成为30%P204 70%磺化煤油、萃取级数为3级、相比Vo:VA=1:3的条件下,金属铟的萃取率达到98.69%.负载有机相采用6 mol/L的盐酸反萃,在Vo:VA=6:1、级数为6级的条件下,反萃率接近100%,同时实现了与杂质元素Zn、Fe、Sn的分离.
  • 党明岩,张廷安,王娉,李薇
    摘要:
    研究了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铂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解吸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反应速率遵循一级速率方程,液膜扩散为控制步骤,吸附表观活化能为21.673 kJ/mol;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在吸附过程中氨基和巯基参加了与铂的配位;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吸附.
  • 刘中兴,伍永福,张宏光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具有的多重单元、多重属性的特点,建立了稀土电解槽的电极及熔体整体电场数学模型.对电解槽的电极插入不同深度及不同极间距的电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出了槽电压及电位分布与电极插入不同深度及不同极间距的关系.
  • 陈宁,姚英杰,程蓉,梁颖,黄亚洁,张永奎
    摘要:
    在均匀混合的间歇式反应器中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难处理金矿,研究了不同粒度矿粒分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细菌在矿粒表面的吸附符合兰格穆尔等温吸附式,等温吸附常数KA不受粒度大小的影响,而单位质量矿粒的最大吸收量XAm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减小.建立了用于描述细菌生长和矿石分解的动力学方程式,其与试验数据能很好的吻合,矿石的初始粒度对吸附在矿粒表面的细菌的生长以及矿石的分解都有很大的影响.
  • 刘金辉,陈功新,田娟
    摘要:
    以相山铀矿田细菌浸铀为例,运用717#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回收细菌浸出液中的铀.采用静态法对pH、浸出液铀浓度、振荡时间等对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动态法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及分离和提取铀时,铁作为一种杂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树脂对铀吸附性能好,铀回收率高,每克干树脂吸附铀容量可达62.2 mg,单位体积湿树脂吸附容量为145.7 mg/mL.
  • 摘要:
  • 魏奎先,MA Wen-hui,马文会,戴永年,杨斌,刘大春
    2008(1):46-47,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制备太阳能级硅,利用工业硅凝固过程中钛在固体和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采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钛.实验结果表明,钛的去除效率可达96.7%,工业硅中钛的含量可以降到4×10-6,说明利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钛是可行的.
  • 杜俊平,李洁,陈启元,赵娟
    摘要:
    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低量La3 (0.05%)掺杂的WO3催化材料,采用XRD、XPS和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样品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活性.结果表明,0.05%La3 掺杂可使WO3光谱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XPS分析表明,La3 掺杂可导致粉体表面晶格氧的增加.在可见光辐射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试验中,0.05%La3 掺杂WO3的光催化析氧速率高达177 μmol/(L·h),是未掺杂WO3的1.8倍.
    本期目录
  • 摘要:
  • 邹小平,童长仁,王海北
    摘要:
    针对铜闪速熔炼过程中反应塔内壁挂渣问题,基于传热学理论和塔壁挂渣消长过程机理,采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建立了三维圆柱坐标下的反应塔炉壁温度场及内壁挂渣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并对反应塔水套间距及烟气温度对炉壁温度场和内壁挂渣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系统对于炉体冷却元件配置设计以及生产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肖纯,杨声海
    摘要:
    硫化锌精矿的浸出受精矿粒度、酸度、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的最优化条件,使锌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并建立了符合混合控制的数学模型:1-(1-α)1/3=8.07×10-7D-1[H ]-0.47[Fe2 ]0.14 exp(-11072/RT)t B,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为11.0727 kJ/mol.
  • 袁铁锤,高亮,宁顺明,周科朝
    摘要:
    黄钾铁矾法处理高铁高铟锌精矿时,锌的总回收率较高;锌冶炼过程中原料中大部分的铟进入矾渣,少部分进入高浸渣,矾渣和高浸渣经高温焙烧、浸出、萃取、电解和铸锭后即可得到电铟.较好的浸出条件为:中浸始酸40 g/L、低浸始酸30 g/L、高浸终酸60 g/L.已有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铟总回收率可达72%左右,锌的总回收率可达92%.
  • 班丽丽,刘中华,雍岐龙,陈雯
    摘要:
    采用HSC热力学软件对Pb和S反应生成PbS,以及加PbS除铜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绘出不同温度和组分比例下各反应体系中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图,从而确定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可得,Pb和S生成PbS的反应温度越低越好,但考虑到动力学条件的限制,该反应温度应设置为340℃较为合理,且当S的过量率大于20%时,PbS的生成率较高.此外,加PbS除铜的温度高于320℃,反应才能进行,综合考虑动力学及热力学反应条件等因素,该反应温度应设在340℃较为合理,且PbS的过量率15%~30%对除铜有利.
  • 王雪,郑诗礼,张懿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溶析法分解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铝.考察了分解温度、铝酸钠溶液浓度、分子比、溶析剂体积比等工艺参数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率的影响,发现在常温下,Al2O3100~200g/L、分子比1.4~2.0的铝酸钠溶液与同体积的溶析剂反应,铝酸钠分解率大于90%.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TG-DTA对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拜耳石片状晶体,产品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
  • 范春华,颜灵光,陈彦,马军德,李冰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研究了铝在摩尔比为2:1的AlCl3-EMIC离子液体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和成核机理.研究表明:铝在钨极上存在欠电位沉积现象,铝的析出电位为-0.06 V,电化学反应为准可逆反应,形核过程为三维瞬时形核,半球形扩散控制长大.电沉积试验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25 mA/cm2时镀层较致密、均匀,附着力好,纯度高.
  • 王瑞祥,何静,张鹏,刘维,张文海
    摘要:
    采用电溶-萃取工艺从铅铟合金中回收铟.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55 A/m2、电解周期24 h、电解前液含In 1.8g/L、室温、极距为4 cm的最优条件下,金属铟的溶出率达到94.28%;采用P204从氟硅酸电解液中非平衡萃取提取铟,在有机相组成为30%P204 70%磺化煤油、萃取级数为3级、相比Vo:VA=1:3的条件下,金属铟的萃取率达到98.69%.负载有机相采用6 mol/L的盐酸反萃,在Vo:VA=6:1、级数为6级的条件下,反萃率接近100%,同时实现了与杂质元素Zn、Fe、Sn的分离.
  • 党明岩,张廷安,王娉,李薇
    摘要:
    研究了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铂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解吸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反应速率遵循一级速率方程,液膜扩散为控制步骤,吸附表观活化能为21.673 kJ/mol;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在吸附过程中氨基和巯基参加了与铂的配位;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吸附.
  • 刘中兴,伍永福,张宏光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具有的多重单元、多重属性的特点,建立了稀土电解槽的电极及熔体整体电场数学模型.对电解槽的电极插入不同深度及不同极间距的电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出了槽电压及电位分布与电极插入不同深度及不同极间距的关系.
  • 陈宁,姚英杰,程蓉,梁颖,黄亚洁,张永奎
    摘要:
    在均匀混合的间歇式反应器中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难处理金矿,研究了不同粒度矿粒分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细菌在矿粒表面的吸附符合兰格穆尔等温吸附式,等温吸附常数KA不受粒度大小的影响,而单位质量矿粒的最大吸收量XAm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减小.建立了用于描述细菌生长和矿石分解的动力学方程式,其与试验数据能很好的吻合,矿石的初始粒度对吸附在矿粒表面的细菌的生长以及矿石的分解都有很大的影响.
  • 刘金辉,陈功新,田娟
    摘要:
    以相山铀矿田细菌浸铀为例,运用717#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回收细菌浸出液中的铀.采用静态法对pH、浸出液铀浓度、振荡时间等对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动态法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及分离和提取铀时,铁作为一种杂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树脂对铀吸附性能好,铀回收率高,每克干树脂吸附铀容量可达62.2 mg,单位体积湿树脂吸附容量为145.7 mg/mL.
  • 摘要:
  • 魏奎先,MA Wen-hui,马文会,戴永年,杨斌,刘大春
    2008(1):46-47,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制备太阳能级硅,利用工业硅凝固过程中钛在固体和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采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钛.实验结果表明,钛的去除效率可达96.7%,工业硅中钛的含量可以降到4×10-6,说明利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钛是可行的.
  • 杜俊平,李洁,陈启元,赵娟
    摘要:
    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低量La3 (0.05%)掺杂的WO3催化材料,采用XRD、XPS和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样品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活性.结果表明,0.05%La3 掺杂可使WO3光谱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XPS分析表明,La3 掺杂可导致粉体表面晶格氧的增加.在可见光辐射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试验中,0.05%La3 掺杂WO3的光催化析氧速率高达177 μmol/(L·h),是未掺杂WO3的1.8倍.
    本期目录
  • 摘要:
  • 邹小平,童长仁,王海北
    摘要:
    针对铜闪速熔炼过程中反应塔内壁挂渣问题,基于传热学理论和塔壁挂渣消长过程机理,采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建立了三维圆柱坐标下的反应塔炉壁温度场及内壁挂渣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并对反应塔水套间距及烟气温度对炉壁温度场和内壁挂渣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系统对于炉体冷却元件配置设计以及生产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肖纯,杨声海
    摘要:
    硫化锌精矿的浸出受精矿粒度、酸度、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的最优化条件,使锌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并建立了符合混合控制的数学模型:1-(1-α)1/3=8.07×10-7D-1[H ]-0.47[Fe2 ]0.14 exp(-11072/RT)t B,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为11.0727 kJ/mol.
  • 袁铁锤,高亮,宁顺明,周科朝
    摘要:
    黄钾铁矾法处理高铁高铟锌精矿时,锌的总回收率较高;锌冶炼过程中原料中大部分的铟进入矾渣,少部分进入高浸渣,矾渣和高浸渣经高温焙烧、浸出、萃取、电解和铸锭后即可得到电铟.较好的浸出条件为:中浸始酸40 g/L、低浸始酸30 g/L、高浸终酸60 g/L.已有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铟总回收率可达72%左右,锌的总回收率可达92%.
  • 班丽丽,刘中华,雍岐龙,陈雯
    摘要:
    采用HSC热力学软件对Pb和S反应生成PbS,以及加PbS除铜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绘出不同温度和组分比例下各反应体系中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图,从而确定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可得,Pb和S生成PbS的反应温度越低越好,但考虑到动力学条件的限制,该反应温度应设置为340℃较为合理,且当S的过量率大于20%时,PbS的生成率较高.此外,加PbS除铜的温度高于320℃,反应才能进行,综合考虑动力学及热力学反应条件等因素,该反应温度应设在340℃较为合理,且PbS的过量率15%~30%对除铜有利.
  • 王雪,郑诗礼,张懿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溶析法分解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铝.考察了分解温度、铝酸钠溶液浓度、分子比、溶析剂体积比等工艺参数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率的影响,发现在常温下,Al2O3100~200g/L、分子比1.4~2.0的铝酸钠溶液与同体积的溶析剂反应,铝酸钠分解率大于90%.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TG-DTA对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拜耳石片状晶体,产品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
  • 范春华,颜灵光,陈彦,马军德,李冰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研究了铝在摩尔比为2:1的AlCl3-EMIC离子液体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和成核机理.研究表明:铝在钨极上存在欠电位沉积现象,铝的析出电位为-0.06 V,电化学反应为准可逆反应,形核过程为三维瞬时形核,半球形扩散控制长大.电沉积试验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25 mA/cm2时镀层较致密、均匀,附着力好,纯度高.
  • 王瑞祥,何静,张鹏,刘维,张文海
    摘要:
    采用电溶-萃取工艺从铅铟合金中回收铟.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55 A/m2、电解周期24 h、电解前液含In 1.8g/L、室温、极距为4 cm的最优条件下,金属铟的溶出率达到94.28%;采用P204从氟硅酸电解液中非平衡萃取提取铟,在有机相组成为30%P204 70%磺化煤油、萃取级数为3级、相比Vo:VA=1:3的条件下,金属铟的萃取率达到98.69%.负载有机相采用6 mol/L的盐酸反萃,在Vo:VA=6:1、级数为6级的条件下,反萃率接近100%,同时实现了与杂质元素Zn、Fe、Sn的分离.
  • 党明岩,张廷安,王娉,李薇
    摘要:
    研究了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铂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解吸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反应速率遵循一级速率方程,液膜扩散为控制步骤,吸附表观活化能为21.673 kJ/mol;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在吸附过程中氨基和巯基参加了与铂的配位;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吸附.
  • 刘中兴,伍永福,张宏光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具有的多重单元、多重属性的特点,建立了稀土电解槽的电极及熔体整体电场数学模型.对电解槽的电极插入不同深度及不同极间距的电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出了槽电压及电位分布与电极插入不同深度及不同极间距的关系.
  • 陈宁,姚英杰,程蓉,梁颖,黄亚洁,张永奎
    摘要:
    在均匀混合的间歇式反应器中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难处理金矿,研究了不同粒度矿粒分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细菌在矿粒表面的吸附符合兰格穆尔等温吸附式,等温吸附常数KA不受粒度大小的影响,而单位质量矿粒的最大吸收量XAm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减小.建立了用于描述细菌生长和矿石分解的动力学方程式,其与试验数据能很好的吻合,矿石的初始粒度对吸附在矿粒表面的细菌的生长以及矿石的分解都有很大的影响.
  • 刘金辉,陈功新,田娟
    摘要:
    以相山铀矿田细菌浸铀为例,运用717#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回收细菌浸出液中的铀.采用静态法对pH、浸出液铀浓度、振荡时间等对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动态法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及分离和提取铀时,铁作为一种杂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树脂对铀吸附性能好,铀回收率高,每克干树脂吸附铀容量可达62.2 mg,单位体积湿树脂吸附容量为145.7 mg/mL.
  • 摘要:
  • 魏奎先,MA Wen-hui,马文会,戴永年,杨斌,刘大春
    2008(1):46-47,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制备太阳能级硅,利用工业硅凝固过程中钛在固体和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采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钛.实验结果表明,钛的去除效率可达96.7%,工业硅中钛的含量可以降到4×10-6,说明利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钛是可行的.
  • 杜俊平,李洁,陈启元,赵娟
    摘要:
    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低量La3 (0.05%)掺杂的WO3催化材料,采用XRD、XPS和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样品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活性.结果表明,0.05%La3 掺杂可使WO3光谱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XPS分析表明,La3 掺杂可导致粉体表面晶格氧的增加.在可见光辐射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试验中,0.05%La3 掺杂WO3的光催化析氧速率高达177 μmol/(L·h),是未掺杂WO3的1.8倍.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