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黄有国,赖延清,田忠良,李劼,李庆余
摘要:
通过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用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研究KCl溶液与熔融KCl的电导率。实验证明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能满足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要求,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跫能满足常温实验和高温实验的电导率测试要求。通过此装置测定了钾冰晶石在(Na3AlF6+K3AlF6)熔体中的含量为40%,AlF3在(Na3AlF6+K3AlF6+AlF3)混合熔体中的含量分别为0、20%、24%和30%的电导率,实验还讨论了AlF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薛娟琴,杨娟娟,杜士毅,沈彬彬,孟令嫒
摘要:
分别采用201×70H型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732Na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对含铜2~3 g/L的氯化亚铜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阳离子交换反应的进行,但不利于阴离子交换反应的发生;用阴、阳两种树脂顺序处理氯化亚铜废水的多级交换方法,可以取得明显的处理效果.
陈少华,鲁道荣
摘要:
研究了脉冲电解铜电解液的净化方法,用电积法脱铜脱砷,用活性炭吸附铋和锑,并对用净化前后的电解液电解得到的阴极铜沉积层效果进行了比较,净化后效果明显好于净化前的.
洪涛,郑诗礼,张懿
摘要:
针对亚熔盐氧化铝流程中二氧化硅脱除的问题,提出采用钙铁榴石、水合碳铁酸钙和水合硫铁酸钙进行高浓环境介质分离;采用氧化物组成计算方法对此类化合物的Gibbs自由能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脱硅剂合成反应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确定了不同脱硅剂的脱硅产物及其Gibbs自由能,对三种脱硅剂的脱硅能力进行对比,选择了最优脱硅剂.
王建伟,汪模辉,袁源
摘要:
利用紫外线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和采自酸性温泉水的中度嗜热菌进行诱变,对黄铜矿浸出.诱变后菌活性分别提高40.6%和35.9%,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6.6%和23.5%,并对这两种菌混合后浸出做了探讨.
冉俊铭,史文革,郑燕琼,易健宏,魏昶
摘要:
介绍了铅锑冶炼鼓风炉水淬渣的综合回收处理工艺,指出冶炼废渣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回收有价金属,使废渣资源化,改善了环境,而且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最终的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实现了渣的"无害化处理",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的.
黄有国,赖延清,田忠良,李劫,李庆余
摘要:
通过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用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研究KCI溶液与熔融KCl的电导率.实验证明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能满足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要求,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能满足常温实验和高温实验的电导率测试要求.通过此装置测定了钾冰晶石在(Na3AlF6 K3AlF6)熔体中的含量为40%,AlF3在(Na3AlF6 K3AlF6 AlF3)混合熔体中的含量分别为0、20%、24%和30%的电导率,实验还讨论了AlF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王荣铸,王宇,宋明栋,张波,周玉豹
摘要:
针对小修槽自身的特点,并借鉴以往大修槽的启动经验,对预焙槽二次启动延长槽寿命的工艺进行了探讨.认为:炉膛修补是保证电解槽寿命的先决条件,焙烧时的温度控制需讲究平稳均匀的原则,而采用纯石墨焙烧以及利用软连接分流技术可以使焙烧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湿法小效应启动比较符合二次启动的特殊情况,而设定电压和效应都是后期管理中的控制关键.
汪胜东,蒋训雄,范艳青,张利华,蒋伟
摘要:
对低铝硅比的铝土矿进行了探索性酸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酸耗系数大有利于铝的溶出,直接硫酸浸出时,低的液固比有利于铝的溶出.无论是采用硫酸还是盐酸浸出,铝溶出的同时大部分铁也被溶出,浸出液用于生产硫酸铝需进行除铁处理,如考虑采用拜尔法生产冶金级氧化铝,可不除铁,直接处理即可.
刘虔,阳德炎
摘要:
介绍了烟化炉生产中采用传统吹练法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实施富氧吹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四个阶段的对比试验.通过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寻找理想的工艺条件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储爱民,高春贵,蒋学智
摘要:
运用化学分析法和热重法对镧热还原氧化钐的反应产物镧渣进行分析,得到坩埚不同部位镧渣的镧的扩散量△La和实际反应物料的Sm2O3:La的比值,并把理论反应物料的Sm2O3:La和实际的比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真空高温条件下,还原剂金属镧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有固定方向的扩散迁移.金属镧从反应物料中的由内向外的非平衡扩散,造成金属镧在反应物料中的分布不均,表面富集而芯部贫乏,降低了还原剂金属镧利用率及产物金属钐收率.
冯林永,雷霆,张家敏,张玉林,刘志斌,杨显万
摘要:
研究了高温干馏挥发锗和重介质分离焦炭中矿物质这一新工艺;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在高于600℃干馏时褐煤热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并解离出锗,使锗呈低价挥发成为可能;随干馏温度升高锗挥发率逐渐增大,在1 000℃时最大挥发率可达86.1%;焦炭灰分含量较高达47.59%.对焦炭进行重液分离矿物质结果表明:焦炭中矿物质可以有效分离,重液分离所得轻产物的固定碳都大于74.1%,产率为52.3%,平均固定碳含量84.9%,所得轻产物可以作为优质的冶金焦炭.
李东荣,王富耻,马壮,范群波,王全胜,柳彦博
摘要: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Al2O3涂层,研究了相结构对CO2连续激光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涂层中的主相为γ-Al2O3,涂层对CO2连续激光的反射率为23.65%±0.80%.γ-Al2O3的激光反射率高于α-Al2O3,主要原因是α-Al2O3和γ-Al2O3的晶体结构不同,在与激光相互作用时,由于γ-Al2O3存在电子轨道交叠,电子带间跃迁能力较强,提高了其对CO2连续激光的反射率.等离子喷涂Al2O3涂层在激光辐照过程中存在γ-Al2O3到α-Al2O3的相变,使得涂层的反射率下降.
成晓玲,唐德文,匡同春
摘要:
采用C2H2与O2火焰在低钴YG系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复合的碳材料.分别对市售态与研磨态的硬质合金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对复合碳涂层组织结构、涂层质量以及涂层横截面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市售态YG3、YG6、YG8硬质合金经沉积后,碳涂层主要以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为主,涂层均致密连续,与基体呈锯齿状咬合,通过划痕法测定结合力为80~100 N;研磨预处理的YG3、YG6、YG8硬质合金经沉积后,以石墨碳、碳纳米管(CNT)为主,涂层致密连续,根部钉扎在基体表层内,通过划痕法测定结合力为50~60 N.
张有新,赵中伟,陈爱良,霍广生
摘要:
简述了超细粉末在过滤、洗涤的特性,并介绍了高效精密微孔过滤机的原理及特点,通过超细碳酸钴粉末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微孔过滤机进行洗涤过滤可大大提高物料的洗涤效率,减少洗水用量,提高金属回收率.并且采用机内顶洗涤,过滤与洗涤于一机内,不需将滤饼来回人工转移,使产品不受外界污染.确认完全适宜微米级与亚微米级的超细粉体生产中的过滤与洗涤工序.
黄艳灵,夏天东,徐仰涛,赵文军,吴来红
摘要:
采用燃烧合成法成功制备了CoCrMo合金.燃烧合成的合金是由钴的两种固溶体组成,分别为密排六方的ε-CoCrMo相和面心立方的γ-CoCrMo相;渣相主要为Al2O3;合金的微观结构为铸态树枝晶,并且存在枝晶偏析现象,枝晶上富钴,枝晶间富钼,铬分布比较均匀;此外,燃烧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马氏体相变使γ-Co相转变为ε-Co相,并且在马氏体片中出现了带状亚结构.
本期目录
黄有国,赖延清,田忠良,李劼,李庆余
摘要:
通过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用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研究KCl溶液与熔融KCl的电导率。实验证明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能满足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要求,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跫能满足常温实验和高温实验的电导率测试要求。通过此装置测定了钾冰晶石在(Na3AlF6+K3AlF6)熔体中的含量为40%,AlF3在(Na3AlF6+K3AlF6+AlF3)混合熔体中的含量分别为0、20%、24%和30%的电导率,实验还讨论了AlF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薛娟琴,杨娟娟,杜士毅,沈彬彬,孟令嫒
摘要:
分别采用201×70H型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732Na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对含铜2~3 g/L的氯化亚铜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阳离子交换反应的进行,但不利于阴离子交换反应的发生;用阴、阳两种树脂顺序处理氯化亚铜废水的多级交换方法,可以取得明显的处理效果.
陈少华,鲁道荣
摘要:
研究了脉冲电解铜电解液的净化方法,用电积法脱铜脱砷,用活性炭吸附铋和锑,并对用净化前后的电解液电解得到的阴极铜沉积层效果进行了比较,净化后效果明显好于净化前的.
洪涛,郑诗礼,张懿
摘要:
针对亚熔盐氧化铝流程中二氧化硅脱除的问题,提出采用钙铁榴石、水合碳铁酸钙和水合硫铁酸钙进行高浓环境介质分离;采用氧化物组成计算方法对此类化合物的Gibbs自由能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脱硅剂合成反应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确定了不同脱硅剂的脱硅产物及其Gibbs自由能,对三种脱硅剂的脱硅能力进行对比,选择了最优脱硅剂.
王建伟,汪模辉,袁源
摘要:
利用紫外线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和采自酸性温泉水的中度嗜热菌进行诱变,对黄铜矿浸出.诱变后菌活性分别提高40.6%和35.9%,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6.6%和23.5%,并对这两种菌混合后浸出做了探讨.
冉俊铭,史文革,郑燕琼,易健宏,魏昶
摘要:
介绍了铅锑冶炼鼓风炉水淬渣的综合回收处理工艺,指出冶炼废渣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回收有价金属,使废渣资源化,改善了环境,而且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最终的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实现了渣的"无害化处理",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的.
黄有国,赖延清,田忠良,李劫,李庆余
摘要:
通过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用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研究KCI溶液与熔融KCl的电导率.实验证明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能满足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要求,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能满足常温实验和高温实验的电导率测试要求.通过此装置测定了钾冰晶石在(Na3AlF6 K3AlF6)熔体中的含量为40%,AlF3在(Na3AlF6 K3AlF6 AlF3)混合熔体中的含量分别为0、20%、24%和30%的电导率,实验还讨论了AlF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王荣铸,王宇,宋明栋,张波,周玉豹
摘要:
针对小修槽自身的特点,并借鉴以往大修槽的启动经验,对预焙槽二次启动延长槽寿命的工艺进行了探讨.认为:炉膛修补是保证电解槽寿命的先决条件,焙烧时的温度控制需讲究平稳均匀的原则,而采用纯石墨焙烧以及利用软连接分流技术可以使焙烧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湿法小效应启动比较符合二次启动的特殊情况,而设定电压和效应都是后期管理中的控制关键.
汪胜东,蒋训雄,范艳青,张利华,蒋伟
摘要:
对低铝硅比的铝土矿进行了探索性酸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酸耗系数大有利于铝的溶出,直接硫酸浸出时,低的液固比有利于铝的溶出.无论是采用硫酸还是盐酸浸出,铝溶出的同时大部分铁也被溶出,浸出液用于生产硫酸铝需进行除铁处理,如考虑采用拜尔法生产冶金级氧化铝,可不除铁,直接处理即可.
刘虔,阳德炎
摘要:
介绍了烟化炉生产中采用传统吹练法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实施富氧吹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四个阶段的对比试验.通过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寻找理想的工艺条件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储爱民,高春贵,蒋学智
摘要:
运用化学分析法和热重法对镧热还原氧化钐的反应产物镧渣进行分析,得到坩埚不同部位镧渣的镧的扩散量△La和实际反应物料的Sm2O3:La的比值,并把理论反应物料的Sm2O3:La和实际的比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真空高温条件下,还原剂金属镧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有固定方向的扩散迁移.金属镧从反应物料中的由内向外的非平衡扩散,造成金属镧在反应物料中的分布不均,表面富集而芯部贫乏,降低了还原剂金属镧利用率及产物金属钐收率.
冯林永,雷霆,张家敏,张玉林,刘志斌,杨显万
摘要:
研究了高温干馏挥发锗和重介质分离焦炭中矿物质这一新工艺;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在高于600℃干馏时褐煤热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并解离出锗,使锗呈低价挥发成为可能;随干馏温度升高锗挥发率逐渐增大,在1 000℃时最大挥发率可达86.1%;焦炭灰分含量较高达47.59%.对焦炭进行重液分离矿物质结果表明:焦炭中矿物质可以有效分离,重液分离所得轻产物的固定碳都大于74.1%,产率为52.3%,平均固定碳含量84.9%,所得轻产物可以作为优质的冶金焦炭.
李东荣,王富耻,马壮,范群波,王全胜,柳彦博
摘要: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Al2O3涂层,研究了相结构对CO2连续激光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涂层中的主相为γ-Al2O3,涂层对CO2连续激光的反射率为23.65%±0.80%.γ-Al2O3的激光反射率高于α-Al2O3,主要原因是α-Al2O3和γ-Al2O3的晶体结构不同,在与激光相互作用时,由于γ-Al2O3存在电子轨道交叠,电子带间跃迁能力较强,提高了其对CO2连续激光的反射率.等离子喷涂Al2O3涂层在激光辐照过程中存在γ-Al2O3到α-Al2O3的相变,使得涂层的反射率下降.
成晓玲,唐德文,匡同春
摘要:
采用C2H2与O2火焰在低钴YG系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复合的碳材料.分别对市售态与研磨态的硬质合金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对复合碳涂层组织结构、涂层质量以及涂层横截面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市售态YG3、YG6、YG8硬质合金经沉积后,碳涂层主要以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为主,涂层均致密连续,与基体呈锯齿状咬合,通过划痕法测定结合力为80~100 N;研磨预处理的YG3、YG6、YG8硬质合金经沉积后,以石墨碳、碳纳米管(CNT)为主,涂层致密连续,根部钉扎在基体表层内,通过划痕法测定结合力为50~60 N.
张有新,赵中伟,陈爱良,霍广生
摘要:
简述了超细粉末在过滤、洗涤的特性,并介绍了高效精密微孔过滤机的原理及特点,通过超细碳酸钴粉末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微孔过滤机进行洗涤过滤可大大提高物料的洗涤效率,减少洗水用量,提高金属回收率.并且采用机内顶洗涤,过滤与洗涤于一机内,不需将滤饼来回人工转移,使产品不受外界污染.确认完全适宜微米级与亚微米级的超细粉体生产中的过滤与洗涤工序.
黄艳灵,夏天东,徐仰涛,赵文军,吴来红
摘要:
采用燃烧合成法成功制备了CoCrMo合金.燃烧合成的合金是由钴的两种固溶体组成,分别为密排六方的ε-CoCrMo相和面心立方的γ-CoCrMo相;渣相主要为Al2O3;合金的微观结构为铸态树枝晶,并且存在枝晶偏析现象,枝晶上富钴,枝晶间富钼,铬分布比较均匀;此外,燃烧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马氏体相变使γ-Co相转变为ε-Co相,并且在马氏体片中出现了带状亚结构.
本期目录
黄有国,赖延清,田忠良,李劼,李庆余
摘要:
通过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用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研究KCl溶液与熔融KCl的电导率。实验证明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能满足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要求,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跫能满足常温实验和高温实验的电导率测试要求。通过此装置测定了钾冰晶石在(Na3AlF6+K3AlF6)熔体中的含量为40%,AlF3在(Na3AlF6+K3AlF6+AlF3)混合熔体中的含量分别为0、20%、24%和30%的电导率,实验还讨论了AlF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薛娟琴,杨娟娟,杜士毅,沈彬彬,孟令嫒
摘要:
分别采用201×70H型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732Na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对含铜2~3 g/L的氯化亚铜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阳离子交换反应的进行,但不利于阴离子交换反应的发生;用阴、阳两种树脂顺序处理氯化亚铜废水的多级交换方法,可以取得明显的处理效果.
陈少华,鲁道荣
摘要:
研究了脉冲电解铜电解液的净化方法,用电积法脱铜脱砷,用活性炭吸附铋和锑,并对用净化前后的电解液电解得到的阴极铜沉积层效果进行了比较,净化后效果明显好于净化前的.
洪涛,郑诗礼,张懿
摘要:
针对亚熔盐氧化铝流程中二氧化硅脱除的问题,提出采用钙铁榴石、水合碳铁酸钙和水合硫铁酸钙进行高浓环境介质分离;采用氧化物组成计算方法对此类化合物的Gibbs自由能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脱硅剂合成反应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确定了不同脱硅剂的脱硅产物及其Gibbs自由能,对三种脱硅剂的脱硅能力进行对比,选择了最优脱硅剂.
王建伟,汪模辉,袁源
摘要:
利用紫外线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和采自酸性温泉水的中度嗜热菌进行诱变,对黄铜矿浸出.诱变后菌活性分别提高40.6%和35.9%,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6.6%和23.5%,并对这两种菌混合后浸出做了探讨.
冉俊铭,史文革,郑燕琼,易健宏,魏昶
摘要:
介绍了铅锑冶炼鼓风炉水淬渣的综合回收处理工艺,指出冶炼废渣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回收有价金属,使废渣资源化,改善了环境,而且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最终的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实现了渣的"无害化处理",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的.
黄有国,赖延清,田忠良,李劫,李庆余
摘要:
通过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用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研究KCI溶液与熔融KCl的电导率.实验证明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能满足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要求,自制的电导率测试装置能满足常温实验和高温实验的电导率测试要求.通过此装置测定了钾冰晶石在(Na3AlF6 K3AlF6)熔体中的含量为40%,AlF3在(Na3AlF6 K3AlF6 AlF3)混合熔体中的含量分别为0、20%、24%和30%的电导率,实验还讨论了AlF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王荣铸,王宇,宋明栋,张波,周玉豹
摘要:
针对小修槽自身的特点,并借鉴以往大修槽的启动经验,对预焙槽二次启动延长槽寿命的工艺进行了探讨.认为:炉膛修补是保证电解槽寿命的先决条件,焙烧时的温度控制需讲究平稳均匀的原则,而采用纯石墨焙烧以及利用软连接分流技术可以使焙烧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湿法小效应启动比较符合二次启动的特殊情况,而设定电压和效应都是后期管理中的控制关键.
汪胜东,蒋训雄,范艳青,张利华,蒋伟
摘要:
对低铝硅比的铝土矿进行了探索性酸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酸耗系数大有利于铝的溶出,直接硫酸浸出时,低的液固比有利于铝的溶出.无论是采用硫酸还是盐酸浸出,铝溶出的同时大部分铁也被溶出,浸出液用于生产硫酸铝需进行除铁处理,如考虑采用拜尔法生产冶金级氧化铝,可不除铁,直接处理即可.
刘虔,阳德炎
摘要:
介绍了烟化炉生产中采用传统吹练法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实施富氧吹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四个阶段的对比试验.通过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寻找理想的工艺条件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储爱民,高春贵,蒋学智
摘要:
运用化学分析法和热重法对镧热还原氧化钐的反应产物镧渣进行分析,得到坩埚不同部位镧渣的镧的扩散量△La和实际反应物料的Sm2O3:La的比值,并把理论反应物料的Sm2O3:La和实际的比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真空高温条件下,还原剂金属镧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有固定方向的扩散迁移.金属镧从反应物料中的由内向外的非平衡扩散,造成金属镧在反应物料中的分布不均,表面富集而芯部贫乏,降低了还原剂金属镧利用率及产物金属钐收率.
冯林永,雷霆,张家敏,张玉林,刘志斌,杨显万
摘要:
研究了高温干馏挥发锗和重介质分离焦炭中矿物质这一新工艺;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在高于600℃干馏时褐煤热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并解离出锗,使锗呈低价挥发成为可能;随干馏温度升高锗挥发率逐渐增大,在1 000℃时最大挥发率可达86.1%;焦炭灰分含量较高达47.59%.对焦炭进行重液分离矿物质结果表明:焦炭中矿物质可以有效分离,重液分离所得轻产物的固定碳都大于74.1%,产率为52.3%,平均固定碳含量84.9%,所得轻产物可以作为优质的冶金焦炭.
李东荣,王富耻,马壮,范群波,王全胜,柳彦博
摘要: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Al2O3涂层,研究了相结构对CO2连续激光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涂层中的主相为γ-Al2O3,涂层对CO2连续激光的反射率为23.65%±0.80%.γ-Al2O3的激光反射率高于α-Al2O3,主要原因是α-Al2O3和γ-Al2O3的晶体结构不同,在与激光相互作用时,由于γ-Al2O3存在电子轨道交叠,电子带间跃迁能力较强,提高了其对CO2连续激光的反射率.等离子喷涂Al2O3涂层在激光辐照过程中存在γ-Al2O3到α-Al2O3的相变,使得涂层的反射率下降.
成晓玲,唐德文,匡同春
摘要:
采用C2H2与O2火焰在低钴YG系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复合的碳材料.分别对市售态与研磨态的硬质合金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对复合碳涂层组织结构、涂层质量以及涂层横截面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市售态YG3、YG6、YG8硬质合金经沉积后,碳涂层主要以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为主,涂层均致密连续,与基体呈锯齿状咬合,通过划痕法测定结合力为80~100 N;研磨预处理的YG3、YG6、YG8硬质合金经沉积后,以石墨碳、碳纳米管(CNT)为主,涂层致密连续,根部钉扎在基体表层内,通过划痕法测定结合力为50~60 N.
张有新,赵中伟,陈爱良,霍广生
摘要:
简述了超细粉末在过滤、洗涤的特性,并介绍了高效精密微孔过滤机的原理及特点,通过超细碳酸钴粉末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微孔过滤机进行洗涤过滤可大大提高物料的洗涤效率,减少洗水用量,提高金属回收率.并且采用机内顶洗涤,过滤与洗涤于一机内,不需将滤饼来回人工转移,使产品不受外界污染.确认完全适宜微米级与亚微米级的超细粉体生产中的过滤与洗涤工序.
黄艳灵,夏天东,徐仰涛,赵文军,吴来红
摘要:
采用燃烧合成法成功制备了CoCrMo合金.燃烧合成的合金是由钴的两种固溶体组成,分别为密排六方的ε-CoCrMo相和面心立方的γ-CoCrMo相;渣相主要为Al2O3;合金的微观结构为铸态树枝晶,并且存在枝晶偏析现象,枝晶上富钴,枝晶间富钼,铬分布比较均匀;此外,燃烧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马氏体相变使γ-Co相转变为ε-Co相,并且在马氏体片中出现了带状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