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本期目录
  • 摘要:
    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的刊期自2011年开始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出版时
  • 重有色金属
  • 陈勃伟,刘爽,刘兴宇,温建康
    摘要:
    研究了某低品位硫化镍铜矿的生物浸出工艺矿物学,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矿石粒度、浸出周期对该矿摇瓶浸出过程的影响。在矿石粒度-0.074 mm占90%、矿浆浓度2%、细菌接种量30%、初始pH 1.5、浸出周期30天、摇床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镍铜浸出率,分别为89.79%和41.80%。
  • 曹耀华,刘红召,高照国,杨绍文
    摘要:
    针对某氧化钼精矿钼含量低、脉石矿物方解石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碳酸钠溶液高压浸出新工艺处理该原料,最佳浸出条件为: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1倍、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160 ℃、液固比1.5。最佳浸出条件下,钼浸出率大于97%。
  • 梁勇,李亮星,廖春发,石玉臣
    摘要:
    采用火法工艺对铜闪速炉烟灰中的砷进行脱除,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焦炭配入量、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脱砷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脱砷条件:焦碳配入量12%,焙烧温度1 100 ℃, 焙烧时间1 h,在该条件下脱砷率超过80%,铜回收率大于95%。
  • 黄娟,李坚,孙成余,罗永光,施哲
    摘要:
    采用实际生产电解槽的1:1 000规模,控制阴极电流密度450 A/m2,电积液温度37~40 ℃,电积液中的Zn2+浓度53~58 g/L,硫酸浓度170~180 g/L,连续电积48 h,研究了骨胶对长周期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电流效率和阴极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吨锌骨胶加入量控制在0.1~0.3 kg,可以使48 h锌电积的槽电压保持在2.99~3.05 V,吨锌直流电单耗在2 820~2 860 kw?h,而电流效率均高于90%,所产阴极锌表面光滑致密;吨锌骨胶加入量超过0.3 kg将使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显著升高、电流效率明显降低,且所产阴极锌表面粗糙、生长大量突瘤、颜色暗沉。
  • 轻有色金属
  • 张少云,刘云清,陈启元,马建业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溶出温度和压强对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组成以及溶出液沉淀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出温度和压强对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组成以及晶体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在较高温度较高压力下,铝酸钠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Al(OH)4-,溶出液沉淀较疏松;在较低温度较低压力下,铝酸钠溶液中不仅存在Al(OH)4-,还存在复合铝酸根离子,溶出液沉淀比较紧密;溶出温度压强对溶出液沉淀的红外光谱和XRD结构无明显的影响。
  • 徐徽,刘卫平,董瑞,杨喜云,石西昌,赵娜
    摘要:
    研究了NaF+NaCl、NaCl+冰晶石、NaCl+NaF+冰晶石、Na3PO3+NaF+NaCl、Na3PO3+NaCl+冰晶石5个熔盐体系氧化镁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熔盐体系氧化镁最大溶解度依次为1.2%、1.9%、2.1%、1.09%、6.04%。
  • 稀贵金属
  • 刘中兴,刘宇新,杨晓亮,刘宇慧,辛然
    摘要:
    采用多相流范畴的欧拉模型,以3 kA钕电解槽为模型, 着重研究了电解槽正常工作情况下, 不同电解槽电极间距时气体在熔场内的分布情况,并对得到结果进行了分析。
  • 孙进贺,贾永忠,景燕,王小华,孟宪党,徐跃伟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系统研究和对比了高原条件下P204磺化煤油和P204-Cyanex 923磺化煤油对铟的萃取和反萃条件。研究表明,适量添加Cyanex 923可在不影响萃取率的同时,降低有机相对铁的萃取;3 mol/L HCl+2 mol/L ZnCl2溶液对P204-Cyanex 923磺化煤油具有良好的反萃性能。
  • 材料与设备
  • 钟金莲,谢春燕,罗序中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利用XRD、BET及电化学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用于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PA)的降解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光催化降解2,4-DPA溶液一定时间后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光度的变化,很直接地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能够有效地降解2, 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使得它的荧光强度及紫外吸收强度下降明显。而且紫外光、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及超声波震荡对反应都有一定的影响。
  • 先桁,王芹,佘顺利,孙克萍,陈肖虎
    摘要:
    探讨了从磷资源回收的碘产品中除氟去杂的工艺机理,设计正交实验得出了富碘溶液脱氟除砷的最优工艺条件及有效方法:在pH为7左右、铝盐量为50 g/L、 钙盐量为5 g/L条件下,脱氟率能达到99%,精碘含I2≥99.5%,Pb、Hg、As杂质元素含量均低于1 mg/kg。
  • 杨大锦,陈加希,王吉坤,徐亚飞,廖元双,李永刚
    摘要:
    根据ZnO晶体结构和研究得到的正四面体晶核,认为T-ZnOw是在以立方闪锌矿结构的正四面体晶核基础上,于其四个角上结晶出六方纤锌矿晶体,该晶体进一步结晶、长大,包裹原有晶核,最终形成T-ZnOw。
  • 张志兵,石西昌,刘建华
    摘要:
    研究了用高速雾化分解法由锌焙砂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结果表明,锌焙砂经碳酸氢铵、氨水与水浸取液浸取,浸取率为98.48%。浸取液中的氧化锌含量可达25.3%(质量分数),用锌粉除杂净化,过滤除去杂质。滤液在喷雾干燥塔430 ℃的入口温度下喷雾热分解,可得到高活性的氧化锌。其吸碘值为42.445 mg/g,活性显著高于蒸氨煅烧法所得的氧化锌。
  • 马尧,于月光,于军,张淑婷
    摘要: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NiCoCrAlY合金锭,并对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NiCoCrAlY铸态合金主要由4个相组成,分别为γ相、γˊ相、Y富集相及共晶组织β+γˊ。其中Y富集相为Ni3.55Co0.5Cr0.2Al0.75Y,以网状形式偏聚于γ相周围;共晶组织中β相为(Ni,Co)Al,γˊ为(Ni,Co)3Al,且γˊ呈圆棒状镶嵌在β相中。
  • 杨荣山,常耀超,梅玉伟
    摘要:
    某直接还原铁厂的回转窑原出料端密封采用气缸密封,由于密封效果欠佳,导致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高昂。后对其中一条窑的密封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迷宫密封和弹簧压片密封的混合形式,实践证明密封效果明显改善。
    本期目录
  • 摘要:
    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的刊期自2011年开始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出版时
  • 重有色金属
  • 陈勃伟,刘爽,刘兴宇,温建康
    摘要:
    研究了某低品位硫化镍铜矿的生物浸出工艺矿物学,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矿石粒度、浸出周期对该矿摇瓶浸出过程的影响。在矿石粒度-0.074 mm占90%、矿浆浓度2%、细菌接种量30%、初始pH 1.5、浸出周期30天、摇床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镍铜浸出率,分别为89.79%和41.80%。
  • 曹耀华,刘红召,高照国,杨绍文
    摘要:
    针对某氧化钼精矿钼含量低、脉石矿物方解石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碳酸钠溶液高压浸出新工艺处理该原料,最佳浸出条件为: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1倍、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160 ℃、液固比1.5。最佳浸出条件下,钼浸出率大于97%。
  • 梁勇,李亮星,廖春发,石玉臣
    摘要:
    采用火法工艺对铜闪速炉烟灰中的砷进行脱除,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焦炭配入量、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脱砷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脱砷条件:焦碳配入量12%,焙烧温度1 100 ℃, 焙烧时间1 h,在该条件下脱砷率超过80%,铜回收率大于95%。
  • 黄娟,李坚,孙成余,罗永光,施哲
    摘要:
    采用实际生产电解槽的1:1 000规模,控制阴极电流密度450 A/m2,电积液温度37~40 ℃,电积液中的Zn2+浓度53~58 g/L,硫酸浓度170~180 g/L,连续电积48 h,研究了骨胶对长周期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电流效率和阴极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吨锌骨胶加入量控制在0.1~0.3 kg,可以使48 h锌电积的槽电压保持在2.99~3.05 V,吨锌直流电单耗在2 820~2 860 kw?h,而电流效率均高于90%,所产阴极锌表面光滑致密;吨锌骨胶加入量超过0.3 kg将使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显著升高、电流效率明显降低,且所产阴极锌表面粗糙、生长大量突瘤、颜色暗沉。
  • 轻有色金属
  • 张少云,刘云清,陈启元,马建业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溶出温度和压强对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组成以及溶出液沉淀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出温度和压强对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组成以及晶体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在较高温度较高压力下,铝酸钠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Al(OH)4-,溶出液沉淀较疏松;在较低温度较低压力下,铝酸钠溶液中不仅存在Al(OH)4-,还存在复合铝酸根离子,溶出液沉淀比较紧密;溶出温度压强对溶出液沉淀的红外光谱和XRD结构无明显的影响。
  • 徐徽,刘卫平,董瑞,杨喜云,石西昌,赵娜
    摘要:
    研究了NaF+NaCl、NaCl+冰晶石、NaCl+NaF+冰晶石、Na3PO3+NaF+NaCl、Na3PO3+NaCl+冰晶石5个熔盐体系氧化镁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熔盐体系氧化镁最大溶解度依次为1.2%、1.9%、2.1%、1.09%、6.04%。
  • 稀贵金属
  • 刘中兴,刘宇新,杨晓亮,刘宇慧,辛然
    摘要:
    采用多相流范畴的欧拉模型,以3 kA钕电解槽为模型, 着重研究了电解槽正常工作情况下, 不同电解槽电极间距时气体在熔场内的分布情况,并对得到结果进行了分析。
  • 孙进贺,贾永忠,景燕,王小华,孟宪党,徐跃伟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系统研究和对比了高原条件下P204磺化煤油和P204-Cyanex 923磺化煤油对铟的萃取和反萃条件。研究表明,适量添加Cyanex 923可在不影响萃取率的同时,降低有机相对铁的萃取;3 mol/L HCl+2 mol/L ZnCl2溶液对P204-Cyanex 923磺化煤油具有良好的反萃性能。
  • 材料与设备
  • 钟金莲,谢春燕,罗序中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利用XRD、BET及电化学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用于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PA)的降解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光催化降解2,4-DPA溶液一定时间后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光度的变化,很直接地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能够有效地降解2, 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使得它的荧光强度及紫外吸收强度下降明显。而且紫外光、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及超声波震荡对反应都有一定的影响。
  • 先桁,王芹,佘顺利,孙克萍,陈肖虎
    摘要:
    探讨了从磷资源回收的碘产品中除氟去杂的工艺机理,设计正交实验得出了富碘溶液脱氟除砷的最优工艺条件及有效方法:在pH为7左右、铝盐量为50 g/L、 钙盐量为5 g/L条件下,脱氟率能达到99%,精碘含I2≥99.5%,Pb、Hg、As杂质元素含量均低于1 mg/kg。
  • 杨大锦,陈加希,王吉坤,徐亚飞,廖元双,李永刚
    摘要:
    根据ZnO晶体结构和研究得到的正四面体晶核,认为T-ZnOw是在以立方闪锌矿结构的正四面体晶核基础上,于其四个角上结晶出六方纤锌矿晶体,该晶体进一步结晶、长大,包裹原有晶核,最终形成T-ZnOw。
  • 张志兵,石西昌,刘建华
    摘要:
    研究了用高速雾化分解法由锌焙砂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结果表明,锌焙砂经碳酸氢铵、氨水与水浸取液浸取,浸取率为98.48%。浸取液中的氧化锌含量可达25.3%(质量分数),用锌粉除杂净化,过滤除去杂质。滤液在喷雾干燥塔430 ℃的入口温度下喷雾热分解,可得到高活性的氧化锌。其吸碘值为42.445 mg/g,活性显著高于蒸氨煅烧法所得的氧化锌。
  • 马尧,于月光,于军,张淑婷
    摘要: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NiCoCrAlY合金锭,并对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NiCoCrAlY铸态合金主要由4个相组成,分别为γ相、γˊ相、Y富集相及共晶组织β+γˊ。其中Y富集相为Ni3.55Co0.5Cr0.2Al0.75Y,以网状形式偏聚于γ相周围;共晶组织中β相为(Ni,Co)Al,γˊ为(Ni,Co)3Al,且γˊ呈圆棒状镶嵌在β相中。
  • 杨荣山,常耀超,梅玉伟
    摘要:
    某直接还原铁厂的回转窑原出料端密封采用气缸密封,由于密封效果欠佳,导致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高昂。后对其中一条窑的密封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迷宫密封和弹簧压片密封的混合形式,实践证明密封效果明显改善。
    本期目录
  • 摘要:
    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的刊期自2011年开始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出版时
  • 重有色金属
  • 陈勃伟,刘爽,刘兴宇,温建康
    摘要:
    研究了某低品位硫化镍铜矿的生物浸出工艺矿物学,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矿石粒度、浸出周期对该矿摇瓶浸出过程的影响。在矿石粒度-0.074 mm占90%、矿浆浓度2%、细菌接种量30%、初始pH 1.5、浸出周期30天、摇床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镍铜浸出率,分别为89.79%和41.80%。
  • 曹耀华,刘红召,高照国,杨绍文
    摘要:
    针对某氧化钼精矿钼含量低、脉石矿物方解石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碳酸钠溶液高压浸出新工艺处理该原料,最佳浸出条件为: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1倍、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160 ℃、液固比1.5。最佳浸出条件下,钼浸出率大于97%。
  • 梁勇,李亮星,廖春发,石玉臣
    摘要:
    采用火法工艺对铜闪速炉烟灰中的砷进行脱除,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焦炭配入量、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脱砷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脱砷条件:焦碳配入量12%,焙烧温度1 100 ℃, 焙烧时间1 h,在该条件下脱砷率超过80%,铜回收率大于95%。
  • 黄娟,李坚,孙成余,罗永光,施哲
    摘要:
    采用实际生产电解槽的1:1 000规模,控制阴极电流密度450 A/m2,电积液温度37~40 ℃,电积液中的Zn2+浓度53~58 g/L,硫酸浓度170~180 g/L,连续电积48 h,研究了骨胶对长周期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电流效率和阴极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吨锌骨胶加入量控制在0.1~0.3 kg,可以使48 h锌电积的槽电压保持在2.99~3.05 V,吨锌直流电单耗在2 820~2 860 kw?h,而电流效率均高于90%,所产阴极锌表面光滑致密;吨锌骨胶加入量超过0.3 kg将使锌电积的直流电单耗显著升高、电流效率明显降低,且所产阴极锌表面粗糙、生长大量突瘤、颜色暗沉。
  • 轻有色金属
  • 张少云,刘云清,陈启元,马建业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溶出温度和压强对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组成以及溶出液沉淀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出温度和压强对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组成以及晶体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在较高温度较高压力下,铝酸钠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Al(OH)4-,溶出液沉淀较疏松;在较低温度较低压力下,铝酸钠溶液中不仅存在Al(OH)4-,还存在复合铝酸根离子,溶出液沉淀比较紧密;溶出温度压强对溶出液沉淀的红外光谱和XRD结构无明显的影响。
  • 徐徽,刘卫平,董瑞,杨喜云,石西昌,赵娜
    摘要:
    研究了NaF+NaCl、NaCl+冰晶石、NaCl+NaF+冰晶石、Na3PO3+NaF+NaCl、Na3PO3+NaCl+冰晶石5个熔盐体系氧化镁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熔盐体系氧化镁最大溶解度依次为1.2%、1.9%、2.1%、1.09%、6.04%。
  • 稀贵金属
  • 刘中兴,刘宇新,杨晓亮,刘宇慧,辛然
    摘要:
    采用多相流范畴的欧拉模型,以3 kA钕电解槽为模型, 着重研究了电解槽正常工作情况下, 不同电解槽电极间距时气体在熔场内的分布情况,并对得到结果进行了分析。
  • 孙进贺,贾永忠,景燕,王小华,孟宪党,徐跃伟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系统研究和对比了高原条件下P204磺化煤油和P204-Cyanex 923磺化煤油对铟的萃取和反萃条件。研究表明,适量添加Cyanex 923可在不影响萃取率的同时,降低有机相对铁的萃取;3 mol/L HCl+2 mol/L ZnCl2溶液对P204-Cyanex 923磺化煤油具有良好的反萃性能。
  • 材料与设备
  • 钟金莲,谢春燕,罗序中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利用XRD、BET及电化学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用于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PA)的降解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光催化降解2,4-DPA溶液一定时间后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光度的变化,很直接地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覆的TiO2粉体能够有效地降解2, 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使得它的荧光强度及紫外吸收强度下降明显。而且紫外光、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及超声波震荡对反应都有一定的影响。
  • 先桁,王芹,佘顺利,孙克萍,陈肖虎
    摘要:
    探讨了从磷资源回收的碘产品中除氟去杂的工艺机理,设计正交实验得出了富碘溶液脱氟除砷的最优工艺条件及有效方法:在pH为7左右、铝盐量为50 g/L、 钙盐量为5 g/L条件下,脱氟率能达到99%,精碘含I2≥99.5%,Pb、Hg、As杂质元素含量均低于1 mg/kg。
  • 杨大锦,陈加希,王吉坤,徐亚飞,廖元双,李永刚
    摘要:
    根据ZnO晶体结构和研究得到的正四面体晶核,认为T-ZnOw是在以立方闪锌矿结构的正四面体晶核基础上,于其四个角上结晶出六方纤锌矿晶体,该晶体进一步结晶、长大,包裹原有晶核,最终形成T-ZnOw。
  • 张志兵,石西昌,刘建华
    摘要:
    研究了用高速雾化分解法由锌焙砂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结果表明,锌焙砂经碳酸氢铵、氨水与水浸取液浸取,浸取率为98.48%。浸取液中的氧化锌含量可达25.3%(质量分数),用锌粉除杂净化,过滤除去杂质。滤液在喷雾干燥塔430 ℃的入口温度下喷雾热分解,可得到高活性的氧化锌。其吸碘值为42.445 mg/g,活性显著高于蒸氨煅烧法所得的氧化锌。
  • 马尧,于月光,于军,张淑婷
    摘要: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NiCoCrAlY合金锭,并对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NiCoCrAlY铸态合金主要由4个相组成,分别为γ相、γˊ相、Y富集相及共晶组织β+γˊ。其中Y富集相为Ni3.55Co0.5Cr0.2Al0.75Y,以网状形式偏聚于γ相周围;共晶组织中β相为(Ni,Co)Al,γˊ为(Ni,Co)3Al,且γˊ呈圆棒状镶嵌在β相中。
  • 杨荣山,常耀超,梅玉伟
    摘要:
    某直接还原铁厂的回转窑原出料端密封采用气缸密封,由于密封效果欠佳,导致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高昂。后对其中一条窑的密封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迷宫密封和弹簧压片密封的混合形式,实践证明密封效果明显改善。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