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王曼,谭军,陈启元,胡慧萍,姚腾猛
    摘要:
    研究了“氧化还原—机械活化—盐酸浸出”的方法对钛铁矿中主要杂质离子铁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并采用XRD、SEM/EDS对处理前后的矿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还原—活化处理,钛铁矿的物相明显发生改变,铁迁移至表面,形成了富铁的新表面,表面变得疏松、凹凸不平,出现了大量的微裂缝,铁浸出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 吴军,宋祥莉,姜国敏
    摘要:
    考察了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等条件对稀硫酸浸出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所得焙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搅拌速度400 r/min、浸出时间70 min、初始硫酸浓度0.8 mol/L、浸出温度60 ℃、液固质量比5∶1,铜、铁、砷、铟等有价金属浸出率均在90%以上。
  • 郭持皓,李云,王云,袁朝新,刘大学
    摘要:
    测定了As2O3在稀硫酸中的溶解度和湿法收砷结晶出的As2O3粒度,考察了影响Na2S沉淀稀酸中As2O3的因素。结果表明,As2O3在60%稀硫酸中的溶解度最低;湿法收砷的As2O3平均粒度为25.13 μm;在S/As=3.75、反应时间120 min、常温和两步加料的条件下,Na2S沉淀As2O3效果最佳。并提出一种全新安全环保的湿法收砷工艺,以回收含砷难处理金矿中的砷。
  • 施友富,蒋开喜,王海北
    摘要:
    用传统湿法炼锌厂的热酸浸出液在高压釜中浸出锌精矿。结果表明,在温度130 ℃,液固比14∶1,精矿粒度-50 μm占96%,浸出时间3 h,氧分压600 kPa,添加木质素磺酸钙0.4%的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7%以上,浸出液中的铁含量低于2 g/L,加压浸出液可直接返到传统湿法炼锌流程的中性浸出,同时精矿中的硫以元素硫形式进入渣相。该工艺流程易与传统湿法炼锌厂现有流程结合,具有同时浸锌除铁、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 包稚群,瞿仁静,朱良
    摘要:
    采用“两段熔炼法”电炉熔炼锡精矿直接产出弃渣工艺可以缩短流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生产中的配料、熔炼、操作制度。获得的主要生产指标:直收率96.3%~98.9%,回收率98.8%~99.5%,渣含锡0.2%~2.9%,吨矿电耗779~1 099 kWh。
  • 童长仁,武金朋,李俊朝,张鹏,刘秀
    摘要:
    采用TBP和N1923协同萃取铜电解液中的砷、锑、铋,考察TBP和N1923的浓度、电解液酸度、相比、时间、反萃取相比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相组成为60%TBP 25%N1923 5%异辛醇 10%磺化煤油,萃取相比O/A=3时,砷、锑、铋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58.01%,53.49%和68.97%。反萃相比O/A=2时,用水反萃砷的单级反萃率为53.61%。在反萃液组成为反萃剂 50 g/L、硫酸1 mol/L,反萃相比O/A=2时,锑、铋的单级反萃率分别为58.63%和79.46%。
  • 轻有色金属
  • 贾瑞博,张惠,刘中兴,伍永福,王亮亮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四阳极制钠电解槽的三维电磁场数学模型,获得了电解槽内磁感应强度、电磁力等的分布情况。
  • 先桁,冯鹤,孙克萍,陈肖虎
    摘要: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从醋酸厂废水中循环回收碘的过程。在确定还原剂用量的基础上对影响碘的还原吸收效果的各因素进行试验,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下:填料高度40 cm,pH 6~7,吸收温度37 ℃左右,碘的吹出率可达到92%,吸收率为85%以上,提取的精碘纯度达99.5%以上。
  • 宋强,王家伟,徐本军
    摘要:
    制备了赤泥富钛渣,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查了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二氧化钛酸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二氧化钛酸解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较佳酸化条件是反应温度180 ℃、反应时间140 min和硫酸浓度95%,二氧化钛酸解率为96.32%。
  • 稀贵金属
  • 段东平,周娥,陈思明,李婷,夏光祥
    摘要:
    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银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直接氰化时,银浸出率<10%,金浸出率<50%,因此应先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金银浸出率。结果表明,对含金、银、铜、铅、锌的多金属精矿,采用氨浸—氰化或氨浸—酸脱铅—氰化方案可以得到良好效果。在85~100 ℃、0.2 MPa氧压条件下进行氨性浸出后,铜、锌浸出率分别达到99%及93.8%,铅转化率94.8%,再进行常规氰化,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8%及99%。
  • 刘珍珍,刘勇,刘牡丹
    摘要:
    采用溶剂萃取法从某复杂低品位铍矿的硫酸浸出液中进行铍的分离,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铍的单级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水相pH=2~2.5、浸出液初始铍浓度1.5~2.5 g/L、P204体积分数30%、萃取时间20 min、相比为1。在此条件下四级逆流萃取后铍萃取率可达到98.50%。
  • 李大江,王云,袁朝新
    摘要:
    对某含砷高硫金精矿进行了两段焙烧与酸性氧压浸出两种预氧化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精矿在两段焙烧试验条件下金回收率为88.59%,酸性氧压浸出条件下金回收率95.6%。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该矿石宜采用氧压浸出工艺处理。
  • 材料与设备
  • 赵志龙,唐惠庆,郭占成
    摘要:
    利用高温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高温热台研究MgO对CO还原Fe2O3中铁晶须成核、生长的影响,并结合SEM、EDS、TG、红外光谱等,从微观角度揭示MgO对还原过程气固界面上金属铁的析出形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掺入MgO能有效改变氧化铁还原后析出铁的形态,抑制了铁晶须成核和生长;当掺入质量分数超过2%时,还原后金属铁全部以层状晶析出,无铁晶须形成。
  • 毛贵国,刘俊成,何庆坤,王进
    摘要:
    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中制取高纯镁基Mg-Cu-Y合金。根据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考察中间合金、保温时间以及浇铸模具对合金成分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合金的熔炼对于合金成分的均匀有决定性的影响,保温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浇铸模具影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程度,保护气体可以抑制合金液的挥发,对合金成分均匀性影响较小。
  • 张学,司乃潮,司松海
    摘要:
    研究了热处理前后ZCuSn10P1在20~500 ℃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提高,δ相减少,Sn扩散于Cu基体中。630 ℃保温50 min后水淬的试样抗冷热疲劳性能最优。在20~500 ℃范围内,裂纹长度L与循环次数N的a次方成正比(a>1),裂纹扩展速率v与循环次数N的(a-1)次方成正比(a>1)。
  • 姚增远
    摘要:
    采用回转窑从攀钢高炉瓦斯泥中提取锌,对生产原料、生产操作、结圈物等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分别采用洗窑、机械处理、降铁处理3种方式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回转窑结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稀贵金属
  • 于先进,李怀梅,张亚莉
    摘要:
    采用硫脲法浸金工艺对某难处理氰化尾渣进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3∶1,pH=1~1.5,硫脲浓度2 kg/t,温度60 ℃,浸出时间6 h时,金浸出率可达82.30%。
    重有色金属
  • 王曼,谭军,陈启元,胡慧萍,姚腾猛
    摘要:
    研究了“氧化还原—机械活化—盐酸浸出”的方法对钛铁矿中主要杂质离子铁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并采用XRD、SEM/EDS对处理前后的矿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还原—活化处理,钛铁矿的物相明显发生改变,铁迁移至表面,形成了富铁的新表面,表面变得疏松、凹凸不平,出现了大量的微裂缝,铁浸出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 吴军,宋祥莉,姜国敏
    摘要:
    考察了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等条件对稀硫酸浸出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所得焙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搅拌速度400 r/min、浸出时间70 min、初始硫酸浓度0.8 mol/L、浸出温度60 ℃、液固质量比5∶1,铜、铁、砷、铟等有价金属浸出率均在90%以上。
  • 郭持皓,李云,王云,袁朝新,刘大学
    摘要:
    测定了As2O3在稀硫酸中的溶解度和湿法收砷结晶出的As2O3粒度,考察了影响Na2S沉淀稀酸中As2O3的因素。结果表明,As2O3在60%稀硫酸中的溶解度最低;湿法收砷的As2O3平均粒度为25.13 μm;在S/As=3.75、反应时间120 min、常温和两步加料的条件下,Na2S沉淀As2O3效果最佳。并提出一种全新安全环保的湿法收砷工艺,以回收含砷难处理金矿中的砷。
  • 施友富,蒋开喜,王海北
    摘要:
    用传统湿法炼锌厂的热酸浸出液在高压釜中浸出锌精矿。结果表明,在温度130 ℃,液固比14∶1,精矿粒度-50 μm占96%,浸出时间3 h,氧分压600 kPa,添加木质素磺酸钙0.4%的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7%以上,浸出液中的铁含量低于2 g/L,加压浸出液可直接返到传统湿法炼锌流程的中性浸出,同时精矿中的硫以元素硫形式进入渣相。该工艺流程易与传统湿法炼锌厂现有流程结合,具有同时浸锌除铁、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 包稚群,瞿仁静,朱良
    摘要:
    采用“两段熔炼法”电炉熔炼锡精矿直接产出弃渣工艺可以缩短流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生产中的配料、熔炼、操作制度。获得的主要生产指标:直收率96.3%~98.9%,回收率98.8%~99.5%,渣含锡0.2%~2.9%,吨矿电耗779~1 099 kWh。
  • 童长仁,武金朋,李俊朝,张鹏,刘秀
    摘要:
    采用TBP和N1923协同萃取铜电解液中的砷、锑、铋,考察TBP和N1923的浓度、电解液酸度、相比、时间、反萃取相比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相组成为60%TBP 25%N1923 5%异辛醇 10%磺化煤油,萃取相比O/A=3时,砷、锑、铋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58.01%,53.49%和68.97%。反萃相比O/A=2时,用水反萃砷的单级反萃率为53.61%。在反萃液组成为反萃剂 50 g/L、硫酸1 mol/L,反萃相比O/A=2时,锑、铋的单级反萃率分别为58.63%和79.46%。
  • 轻有色金属
  • 贾瑞博,张惠,刘中兴,伍永福,王亮亮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四阳极制钠电解槽的三维电磁场数学模型,获得了电解槽内磁感应强度、电磁力等的分布情况。
  • 先桁,冯鹤,孙克萍,陈肖虎
    摘要: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从醋酸厂废水中循环回收碘的过程。在确定还原剂用量的基础上对影响碘的还原吸收效果的各因素进行试验,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下:填料高度40 cm,pH 6~7,吸收温度37 ℃左右,碘的吹出率可达到92%,吸收率为85%以上,提取的精碘纯度达99.5%以上。
  • 宋强,王家伟,徐本军
    摘要:
    制备了赤泥富钛渣,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查了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二氧化钛酸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二氧化钛酸解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较佳酸化条件是反应温度180 ℃、反应时间140 min和硫酸浓度95%,二氧化钛酸解率为96.32%。
  • 稀贵金属
  • 段东平,周娥,陈思明,李婷,夏光祥
    摘要:
    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银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直接氰化时,银浸出率<10%,金浸出率<50%,因此应先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金银浸出率。结果表明,对含金、银、铜、铅、锌的多金属精矿,采用氨浸—氰化或氨浸—酸脱铅—氰化方案可以得到良好效果。在85~100 ℃、0.2 MPa氧压条件下进行氨性浸出后,铜、锌浸出率分别达到99%及93.8%,铅转化率94.8%,再进行常规氰化,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8%及99%。
  • 刘珍珍,刘勇,刘牡丹
    摘要:
    采用溶剂萃取法从某复杂低品位铍矿的硫酸浸出液中进行铍的分离,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铍的单级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水相pH=2~2.5、浸出液初始铍浓度1.5~2.5 g/L、P204体积分数30%、萃取时间20 min、相比为1。在此条件下四级逆流萃取后铍萃取率可达到98.50%。
  • 李大江,王云,袁朝新
    摘要:
    对某含砷高硫金精矿进行了两段焙烧与酸性氧压浸出两种预氧化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精矿在两段焙烧试验条件下金回收率为88.59%,酸性氧压浸出条件下金回收率95.6%。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该矿石宜采用氧压浸出工艺处理。
  • 材料与设备
  • 赵志龙,唐惠庆,郭占成
    摘要:
    利用高温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高温热台研究MgO对CO还原Fe2O3中铁晶须成核、生长的影响,并结合SEM、EDS、TG、红外光谱等,从微观角度揭示MgO对还原过程气固界面上金属铁的析出形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掺入MgO能有效改变氧化铁还原后析出铁的形态,抑制了铁晶须成核和生长;当掺入质量分数超过2%时,还原后金属铁全部以层状晶析出,无铁晶须形成。
  • 毛贵国,刘俊成,何庆坤,王进
    摘要:
    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中制取高纯镁基Mg-Cu-Y合金。根据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考察中间合金、保温时间以及浇铸模具对合金成分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合金的熔炼对于合金成分的均匀有决定性的影响,保温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浇铸模具影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程度,保护气体可以抑制合金液的挥发,对合金成分均匀性影响较小。
  • 张学,司乃潮,司松海
    摘要:
    研究了热处理前后ZCuSn10P1在20~500 ℃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提高,δ相减少,Sn扩散于Cu基体中。630 ℃保温50 min后水淬的试样抗冷热疲劳性能最优。在20~500 ℃范围内,裂纹长度L与循环次数N的a次方成正比(a>1),裂纹扩展速率v与循环次数N的(a-1)次方成正比(a>1)。
  • 姚增远
    摘要:
    采用回转窑从攀钢高炉瓦斯泥中提取锌,对生产原料、生产操作、结圈物等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分别采用洗窑、机械处理、降铁处理3种方式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回转窑结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稀贵金属
  • 于先进,李怀梅,张亚莉
    摘要:
    采用硫脲法浸金工艺对某难处理氰化尾渣进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3∶1,pH=1~1.5,硫脲浓度2 kg/t,温度60 ℃,浸出时间6 h时,金浸出率可达82.30%。
    重有色金属
  • 王曼,谭军,陈启元,胡慧萍,姚腾猛
    摘要:
    研究了“氧化还原—机械活化—盐酸浸出”的方法对钛铁矿中主要杂质离子铁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并采用XRD、SEM/EDS对处理前后的矿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还原—活化处理,钛铁矿的物相明显发生改变,铁迁移至表面,形成了富铁的新表面,表面变得疏松、凹凸不平,出现了大量的微裂缝,铁浸出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 吴军,宋祥莉,姜国敏
    摘要:
    考察了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等条件对稀硫酸浸出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所得焙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搅拌速度400 r/min、浸出时间70 min、初始硫酸浓度0.8 mol/L、浸出温度60 ℃、液固质量比5∶1,铜、铁、砷、铟等有价金属浸出率均在90%以上。
  • 郭持皓,李云,王云,袁朝新,刘大学
    摘要:
    测定了As2O3在稀硫酸中的溶解度和湿法收砷结晶出的As2O3粒度,考察了影响Na2S沉淀稀酸中As2O3的因素。结果表明,As2O3在60%稀硫酸中的溶解度最低;湿法收砷的As2O3平均粒度为25.13 μm;在S/As=3.75、反应时间120 min、常温和两步加料的条件下,Na2S沉淀As2O3效果最佳。并提出一种全新安全环保的湿法收砷工艺,以回收含砷难处理金矿中的砷。
  • 施友富,蒋开喜,王海北
    摘要:
    用传统湿法炼锌厂的热酸浸出液在高压釜中浸出锌精矿。结果表明,在温度130 ℃,液固比14∶1,精矿粒度-50 μm占96%,浸出时间3 h,氧分压600 kPa,添加木质素磺酸钙0.4%的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7%以上,浸出液中的铁含量低于2 g/L,加压浸出液可直接返到传统湿法炼锌流程的中性浸出,同时精矿中的硫以元素硫形式进入渣相。该工艺流程易与传统湿法炼锌厂现有流程结合,具有同时浸锌除铁、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 包稚群,瞿仁静,朱良
    摘要:
    采用“两段熔炼法”电炉熔炼锡精矿直接产出弃渣工艺可以缩短流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生产中的配料、熔炼、操作制度。获得的主要生产指标:直收率96.3%~98.9%,回收率98.8%~99.5%,渣含锡0.2%~2.9%,吨矿电耗779~1 099 kWh。
  • 童长仁,武金朋,李俊朝,张鹏,刘秀
    摘要:
    采用TBP和N1923协同萃取铜电解液中的砷、锑、铋,考察TBP和N1923的浓度、电解液酸度、相比、时间、反萃取相比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相组成为60%TBP 25%N1923 5%异辛醇 10%磺化煤油,萃取相比O/A=3时,砷、锑、铋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58.01%,53.49%和68.97%。反萃相比O/A=2时,用水反萃砷的单级反萃率为53.61%。在反萃液组成为反萃剂 50 g/L、硫酸1 mol/L,反萃相比O/A=2时,锑、铋的单级反萃率分别为58.63%和79.46%。
  • 轻有色金属
  • 贾瑞博,张惠,刘中兴,伍永福,王亮亮
    摘要: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四阳极制钠电解槽的三维电磁场数学模型,获得了电解槽内磁感应强度、电磁力等的分布情况。
  • 先桁,冯鹤,孙克萍,陈肖虎
    摘要: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从醋酸厂废水中循环回收碘的过程。在确定还原剂用量的基础上对影响碘的还原吸收效果的各因素进行试验,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下:填料高度40 cm,pH 6~7,吸收温度37 ℃左右,碘的吹出率可达到92%,吸收率为85%以上,提取的精碘纯度达99.5%以上。
  • 宋强,王家伟,徐本军
    摘要:
    制备了赤泥富钛渣,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查了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二氧化钛酸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二氧化钛酸解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较佳酸化条件是反应温度180 ℃、反应时间140 min和硫酸浓度95%,二氧化钛酸解率为96.32%。
  • 稀贵金属
  • 段东平,周娥,陈思明,李婷,夏光祥
    摘要:
    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银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直接氰化时,银浸出率<10%,金浸出率<50%,因此应先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金银浸出率。结果表明,对含金、银、铜、铅、锌的多金属精矿,采用氨浸—氰化或氨浸—酸脱铅—氰化方案可以得到良好效果。在85~100 ℃、0.2 MPa氧压条件下进行氨性浸出后,铜、锌浸出率分别达到99%及93.8%,铅转化率94.8%,再进行常规氰化,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8%及99%。
  • 刘珍珍,刘勇,刘牡丹
    摘要:
    采用溶剂萃取法从某复杂低品位铍矿的硫酸浸出液中进行铍的分离,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铍的单级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水相pH=2~2.5、浸出液初始铍浓度1.5~2.5 g/L、P204体积分数30%、萃取时间20 min、相比为1。在此条件下四级逆流萃取后铍萃取率可达到98.50%。
  • 李大江,王云,袁朝新
    摘要:
    对某含砷高硫金精矿进行了两段焙烧与酸性氧压浸出两种预氧化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精矿在两段焙烧试验条件下金回收率为88.59%,酸性氧压浸出条件下金回收率95.6%。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该矿石宜采用氧压浸出工艺处理。
  • 材料与设备
  • 赵志龙,唐惠庆,郭占成
    摘要:
    利用高温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高温热台研究MgO对CO还原Fe2O3中铁晶须成核、生长的影响,并结合SEM、EDS、TG、红外光谱等,从微观角度揭示MgO对还原过程气固界面上金属铁的析出形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掺入MgO能有效改变氧化铁还原后析出铁的形态,抑制了铁晶须成核和生长;当掺入质量分数超过2%时,还原后金属铁全部以层状晶析出,无铁晶须形成。
  • 毛贵国,刘俊成,何庆坤,王进
    摘要:
    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中制取高纯镁基Mg-Cu-Y合金。根据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考察中间合金、保温时间以及浇铸模具对合金成分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合金的熔炼对于合金成分的均匀有决定性的影响,保温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浇铸模具影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程度,保护气体可以抑制合金液的挥发,对合金成分均匀性影响较小。
  • 张学,司乃潮,司松海
    摘要:
    研究了热处理前后ZCuSn10P1在20~500 ℃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提高,δ相减少,Sn扩散于Cu基体中。630 ℃保温50 min后水淬的试样抗冷热疲劳性能最优。在20~500 ℃范围内,裂纹长度L与循环次数N的a次方成正比(a>1),裂纹扩展速率v与循环次数N的(a-1)次方成正比(a>1)。
  • 姚增远
    摘要:
    采用回转窑从攀钢高炉瓦斯泥中提取锌,对生产原料、生产操作、结圈物等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分别采用洗窑、机械处理、降铁处理3种方式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回转窑结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稀贵金属
  • 于先进,李怀梅,张亚莉
    摘要:
    采用硫脲法浸金工艺对某难处理氰化尾渣进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3∶1,pH=1~1.5,硫脲浓度2 kg/t,温度60 ℃,浸出时间6 h时,金浸出率可达82.30%。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