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8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周兰花,伍维根,张树立,杨绍利
    摘要:
    开展了Fe3O4内配石墨球团还原试验,以考察球团的中温还原性。设定温度950~1 100 ℃,时间低于35 min。并采用新建立的还原动力学方程(PKV方程)计算球团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球团的还原能力随时间、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初始时间段及较低温度下增加幅度相对较大;温度对球团的还原影响很大。球团在19 min前后的活化能分别为102.046 kJ/mol和86.872 kJ/mol。控制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前19 min为碳的气化反应,后19 min为CO还原Fe3O4。
  • 张永禄,王成彦
    摘要:
    研究了在超声场下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中钴在H2SO4 H2O2浸出体系中的浸出动力学,并考察了超声场、H2O2加入量和温度对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场及H2O2可以显著促进钴的浸出,浸出动力学可以用Avrami方程描述,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72 kJ/mol。
  • 易超,鲁兴武,马爱军
    摘要:
    对锌冶炼含铟窑渣综合回收新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酸度、液固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锌和铟浸出率的影响以及不同酸度下金属铟的走向,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在二段浸出后铟综合回收率为82.8%。
  • 周雍茂,胡宝磊
    摘要:
    以镍转炉渣还原硫化熔炼得到的钴冰镍为原料,在常压下于硫酸体系中进行浸出,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及浸出温度对钴冰镍中有价成分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和硫酸浓度对钴、镍、铁的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硫酸浓度为1.6 mol/L、液固比5、浸出时间2.5 h、浸出温度85 ℃时,铁浸出率达到69%,镍、钴浸出率分别控制在1%和5%以内,取得了很好的选择性浸出效果。
  • 孙留根,王 云,刘大学,袁朝新,常耀超,黄海辉,徐晓辉
    摘要:
    采用浮选、硫酸化焙烧、酸浸、萃取电积、除铁沉钴流程从刚果(金)铜钴精矿中回收铜钴。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粒度-0.074 mm占90.77%,添加7.5%的Na2SO4在700 ℃焙烧30 min。焙砂进行两段浸出,铜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61%和95.92%。
  • 轻有色金属
  • 刘建辉,艾自金
    摘要:
    详细叙述了某电解铝厂320 kA大型预焙电解槽个别槽阴极内衬出现的早期破损现象,探讨了电解槽破损的原因,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电解槽破损的影响,进而提出通过控制工艺技术条件来预防电解槽破损的措施。
  • 郭焦星
    摘要:
    采用萃取法从钛白粉酸解废渣中回收钛铁矿,经过沉降分离、逆流洗涤及筛分等工序回收钛铁矿和溶液中的二氧化钛。工业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回收酸解废渣中的钛铁矿,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生产运行稳定。
  • 车洪生,周跃华
    摘要:
    通过改变絮凝剂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拜耳法赤泥沉降分离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添加量为0.02%~0.04%,二次添加比一次添加的效果要好,添加絮凝剂还能有效降低赤泥的压缩液固比。
  • 稀贵金属
  • 蒋应平,赵磊,王海北,蒋训雄
    摘要:
    针对目前从浸锌渣中回收镓锗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该渣,研究了始酸浓度、温度、时间、SO2分压、液固比、搅拌线速度等对镓锗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浸出渣经二段高温高酸浸出后, 锌、铁、镓、锗的累计浸出率分别为92.79%、97.87%、94.09%、75.18%。
  • 仓冰南,郭振宇,徐宁,王庆凯
    摘要: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术比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DCS)更具有优势,以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 200 t/d金精矿厂工程建设为背景,阐述了FCS在实际生产建设中的应用。
  • 王克勤,李生虎,朱国海,宋嘉伟,高燕
    摘要:
    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盐酸浸出镓的过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出温度、时间、液固比和酸度对镓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条件下:8 mol/L盐酸、液固比4.0、109 ℃浸出5 h,镓浸出率达到95.4%。用50%TBP 50%煤油一次萃取,镓萃取率达到98%。用0.5%食盐水反萃,镓反萃率为96.8%。反萃液用0.5 mol/L NaOH溶液中和、过滤、烘干后,固体中镓的质量百分数为4.32%,从赤泥中富集了136倍。镓的总回收率达到85%以上。
  • 王康柱,苏建军,周熙,周宇
    摘要:
    国内锌冶炼常规湿法流程锌浸出渣生产氧化锌脱氟氯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其中含有锌、铅、铟、镉、氟、氯、砷等元素。研究了该烟尘富集铟、回收锌和铅以及处理氟、氯、砷等有害元素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工艺后可以回收烟尘中的有价金属。
  • 材料与设备
  • 杨超,王文磊,曾德文,阳海棠,陈聪,陈启元
    摘要:
    分别采用重结晶法和氟化沉淀法脱除硫酸锰溶液中的杂质镁。用Pitzer热力学模型对二元系MgSO4-H2O、MnSO4-H2O和三元系MgSO4-MnSO4-H2O的溶解度相图进行模拟预测,并结合溶解度相图对三元系的固溶体用重结晶法验证其分配比。同时采用氟化沉淀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分配比,重结晶法对镁锰分离作用十分有限,而加入MgF2晶种的氟化沉淀除镁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氟化沉淀法的效率,在95 ℃下,加入0.3 g氟化镁晶种和250%理论用量的NH4F搅拌1 h,能使镁的除去率达到94.3%。
  • 陈启元,韩雪涛,胡慧萍
    摘要:
    采用腐蚀失重、塔菲尔曲线、恒电流放电等方法研究了纯铝在4 mol/L NaOH-乙醇体系以及添加了酒石酸钾钠体系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4 mol/L NaOH+50%乙醇体系能极大地降低析氢含量,缓蚀率可以达到53.09%,添加酒石酸钾钠后析氢腐蚀进一步降低。
  • 毕学松,朱亮
    摘要:
    分别通过接触式丝和气体放电式丝电爆法制备纳米粉,观察电极烧损情况并统计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结果表明,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过程电极烧损比较轻微,制备的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比例较小,并且更有利于工程上连续实施。提高初始电压也可以减小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
  • 程彩虹,彭绍琴,李越湘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0.5Zn0.5S和掺杂0.4%(摩尔百分数) Mg2 的0.4%Mg/Cd0.5Zn0. 5S固溶体光催化剂。采用UV-Vis、XRD以及电化学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查催化剂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活性。结果表明:Mg2 掺杂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光催化制氢的活性。
  • 邹兴武,王树轩,杨占寿,王舒亚,祁米香
    摘要:
    以SrCl2为原料,在70%SrCl2-29%KCl-1%SrF2体系中电解生产Al-Sr合金。考察了电解温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等条件对电流效率和合金Sr含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以生产锶含量在0~10%的Al-Sr合金,其物相主要为Al与Al4Sr。
    重有色金属
  • 周兰花,伍维根,张树立,杨绍利
    摘要:
    开展了Fe3O4内配石墨球团还原试验,以考察球团的中温还原性。设定温度950~1 100 ℃,时间低于35 min。并采用新建立的还原动力学方程(PKV方程)计算球团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球团的还原能力随时间、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初始时间段及较低温度下增加幅度相对较大;温度对球团的还原影响很大。球团在19 min前后的活化能分别为102.046 kJ/mol和86.872 kJ/mol。控制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前19 min为碳的气化反应,后19 min为CO还原Fe3O4。
  • 张永禄,王成彦
    摘要:
    研究了在超声场下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中钴在H2SO4 H2O2浸出体系中的浸出动力学,并考察了超声场、H2O2加入量和温度对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场及H2O2可以显著促进钴的浸出,浸出动力学可以用Avrami方程描述,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72 kJ/mol。
  • 易超,鲁兴武,马爱军
    摘要:
    对锌冶炼含铟窑渣综合回收新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酸度、液固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锌和铟浸出率的影响以及不同酸度下金属铟的走向,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在二段浸出后铟综合回收率为82.8%。
  • 周雍茂,胡宝磊
    摘要:
    以镍转炉渣还原硫化熔炼得到的钴冰镍为原料,在常压下于硫酸体系中进行浸出,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及浸出温度对钴冰镍中有价成分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和硫酸浓度对钴、镍、铁的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硫酸浓度为1.6 mol/L、液固比5、浸出时间2.5 h、浸出温度85 ℃时,铁浸出率达到69%,镍、钴浸出率分别控制在1%和5%以内,取得了很好的选择性浸出效果。
  • 孙留根,王 云,刘大学,袁朝新,常耀超,黄海辉,徐晓辉
    摘要:
    采用浮选、硫酸化焙烧、酸浸、萃取电积、除铁沉钴流程从刚果(金)铜钴精矿中回收铜钴。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粒度-0.074 mm占90.77%,添加7.5%的Na2SO4在700 ℃焙烧30 min。焙砂进行两段浸出,铜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61%和95.92%。
  • 轻有色金属
  • 刘建辉,艾自金
    摘要:
    详细叙述了某电解铝厂320 kA大型预焙电解槽个别槽阴极内衬出现的早期破损现象,探讨了电解槽破损的原因,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电解槽破损的影响,进而提出通过控制工艺技术条件来预防电解槽破损的措施。
  • 郭焦星
    摘要:
    采用萃取法从钛白粉酸解废渣中回收钛铁矿,经过沉降分离、逆流洗涤及筛分等工序回收钛铁矿和溶液中的二氧化钛。工业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回收酸解废渣中的钛铁矿,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生产运行稳定。
  • 车洪生,周跃华
    摘要:
    通过改变絮凝剂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拜耳法赤泥沉降分离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添加量为0.02%~0.04%,二次添加比一次添加的效果要好,添加絮凝剂还能有效降低赤泥的压缩液固比。
  • 稀贵金属
  • 蒋应平,赵磊,王海北,蒋训雄
    摘要:
    针对目前从浸锌渣中回收镓锗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该渣,研究了始酸浓度、温度、时间、SO2分压、液固比、搅拌线速度等对镓锗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浸出渣经二段高温高酸浸出后, 锌、铁、镓、锗的累计浸出率分别为92.79%、97.87%、94.09%、75.18%。
  • 仓冰南,郭振宇,徐宁,王庆凯
    摘要: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术比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DCS)更具有优势,以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 200 t/d金精矿厂工程建设为背景,阐述了FCS在实际生产建设中的应用。
  • 王克勤,李生虎,朱国海,宋嘉伟,高燕
    摘要:
    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盐酸浸出镓的过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出温度、时间、液固比和酸度对镓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条件下:8 mol/L盐酸、液固比4.0、109 ℃浸出5 h,镓浸出率达到95.4%。用50%TBP 50%煤油一次萃取,镓萃取率达到98%。用0.5%食盐水反萃,镓反萃率为96.8%。反萃液用0.5 mol/L NaOH溶液中和、过滤、烘干后,固体中镓的质量百分数为4.32%,从赤泥中富集了136倍。镓的总回收率达到85%以上。
  • 王康柱,苏建军,周熙,周宇
    摘要:
    国内锌冶炼常规湿法流程锌浸出渣生产氧化锌脱氟氯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其中含有锌、铅、铟、镉、氟、氯、砷等元素。研究了该烟尘富集铟、回收锌和铅以及处理氟、氯、砷等有害元素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工艺后可以回收烟尘中的有价金属。
  • 材料与设备
  • 杨超,王文磊,曾德文,阳海棠,陈聪,陈启元
    摘要:
    分别采用重结晶法和氟化沉淀法脱除硫酸锰溶液中的杂质镁。用Pitzer热力学模型对二元系MgSO4-H2O、MnSO4-H2O和三元系MgSO4-MnSO4-H2O的溶解度相图进行模拟预测,并结合溶解度相图对三元系的固溶体用重结晶法验证其分配比。同时采用氟化沉淀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分配比,重结晶法对镁锰分离作用十分有限,而加入MgF2晶种的氟化沉淀除镁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氟化沉淀法的效率,在95 ℃下,加入0.3 g氟化镁晶种和250%理论用量的NH4F搅拌1 h,能使镁的除去率达到94.3%。
  • 陈启元,韩雪涛,胡慧萍
    摘要:
    采用腐蚀失重、塔菲尔曲线、恒电流放电等方法研究了纯铝在4 mol/L NaOH-乙醇体系以及添加了酒石酸钾钠体系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4 mol/L NaOH+50%乙醇体系能极大地降低析氢含量,缓蚀率可以达到53.09%,添加酒石酸钾钠后析氢腐蚀进一步降低。
  • 毕学松,朱亮
    摘要:
    分别通过接触式丝和气体放电式丝电爆法制备纳米粉,观察电极烧损情况并统计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结果表明,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过程电极烧损比较轻微,制备的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比例较小,并且更有利于工程上连续实施。提高初始电压也可以减小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
  • 程彩虹,彭绍琴,李越湘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0.5Zn0.5S和掺杂0.4%(摩尔百分数) Mg2 的0.4%Mg/Cd0.5Zn0. 5S固溶体光催化剂。采用UV-Vis、XRD以及电化学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查催化剂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活性。结果表明:Mg2 掺杂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光催化制氢的活性。
  • 邹兴武,王树轩,杨占寿,王舒亚,祁米香
    摘要:
    以SrCl2为原料,在70%SrCl2-29%KCl-1%SrF2体系中电解生产Al-Sr合金。考察了电解温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等条件对电流效率和合金Sr含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以生产锶含量在0~10%的Al-Sr合金,其物相主要为Al与Al4Sr。
    重有色金属
  • 周兰花,伍维根,张树立,杨绍利
    摘要:
    开展了Fe3O4内配石墨球团还原试验,以考察球团的中温还原性。设定温度950~1 100 ℃,时间低于35 min。并采用新建立的还原动力学方程(PKV方程)计算球团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球团的还原能力随时间、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初始时间段及较低温度下增加幅度相对较大;温度对球团的还原影响很大。球团在19 min前后的活化能分别为102.046 kJ/mol和86.872 kJ/mol。控制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前19 min为碳的气化反应,后19 min为CO还原Fe3O4。
  • 张永禄,王成彦
    摘要:
    研究了在超声场下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中钴在H2SO4 H2O2浸出体系中的浸出动力学,并考察了超声场、H2O2加入量和温度对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场及H2O2可以显著促进钴的浸出,浸出动力学可以用Avrami方程描述,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72 kJ/mol。
  • 易超,鲁兴武,马爱军
    摘要:
    对锌冶炼含铟窑渣综合回收新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酸度、液固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锌和铟浸出率的影响以及不同酸度下金属铟的走向,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在二段浸出后铟综合回收率为82.8%。
  • 周雍茂,胡宝磊
    摘要:
    以镍转炉渣还原硫化熔炼得到的钴冰镍为原料,在常压下于硫酸体系中进行浸出,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及浸出温度对钴冰镍中有价成分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和硫酸浓度对钴、镍、铁的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硫酸浓度为1.6 mol/L、液固比5、浸出时间2.5 h、浸出温度85 ℃时,铁浸出率达到69%,镍、钴浸出率分别控制在1%和5%以内,取得了很好的选择性浸出效果。
  • 孙留根,王 云,刘大学,袁朝新,常耀超,黄海辉,徐晓辉
    摘要:
    采用浮选、硫酸化焙烧、酸浸、萃取电积、除铁沉钴流程从刚果(金)铜钴精矿中回收铜钴。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粒度-0.074 mm占90.77%,添加7.5%的Na2SO4在700 ℃焙烧30 min。焙砂进行两段浸出,铜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61%和95.92%。
  • 轻有色金属
  • 刘建辉,艾自金
    摘要:
    详细叙述了某电解铝厂320 kA大型预焙电解槽个别槽阴极内衬出现的早期破损现象,探讨了电解槽破损的原因,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电解槽破损的影响,进而提出通过控制工艺技术条件来预防电解槽破损的措施。
  • 郭焦星
    摘要:
    采用萃取法从钛白粉酸解废渣中回收钛铁矿,经过沉降分离、逆流洗涤及筛分等工序回收钛铁矿和溶液中的二氧化钛。工业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回收酸解废渣中的钛铁矿,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生产运行稳定。
  • 车洪生,周跃华
    摘要:
    通过改变絮凝剂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拜耳法赤泥沉降分离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添加量为0.02%~0.04%,二次添加比一次添加的效果要好,添加絮凝剂还能有效降低赤泥的压缩液固比。
  • 稀贵金属
  • 蒋应平,赵磊,王海北,蒋训雄
    摘要:
    针对目前从浸锌渣中回收镓锗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该渣,研究了始酸浓度、温度、时间、SO2分压、液固比、搅拌线速度等对镓锗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浸出渣经二段高温高酸浸出后, 锌、铁、镓、锗的累计浸出率分别为92.79%、97.87%、94.09%、75.18%。
  • 仓冰南,郭振宇,徐宁,王庆凯
    摘要: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术比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DCS)更具有优势,以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 200 t/d金精矿厂工程建设为背景,阐述了FCS在实际生产建设中的应用。
  • 王克勤,李生虎,朱国海,宋嘉伟,高燕
    摘要:
    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盐酸浸出镓的过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出温度、时间、液固比和酸度对镓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条件下:8 mol/L盐酸、液固比4.0、109 ℃浸出5 h,镓浸出率达到95.4%。用50%TBP 50%煤油一次萃取,镓萃取率达到98%。用0.5%食盐水反萃,镓反萃率为96.8%。反萃液用0.5 mol/L NaOH溶液中和、过滤、烘干后,固体中镓的质量百分数为4.32%,从赤泥中富集了136倍。镓的总回收率达到85%以上。
  • 王康柱,苏建军,周熙,周宇
    摘要:
    国内锌冶炼常规湿法流程锌浸出渣生产氧化锌脱氟氯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其中含有锌、铅、铟、镉、氟、氯、砷等元素。研究了该烟尘富集铟、回收锌和铅以及处理氟、氯、砷等有害元素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工艺后可以回收烟尘中的有价金属。
  • 材料与设备
  • 杨超,王文磊,曾德文,阳海棠,陈聪,陈启元
    摘要:
    分别采用重结晶法和氟化沉淀法脱除硫酸锰溶液中的杂质镁。用Pitzer热力学模型对二元系MgSO4-H2O、MnSO4-H2O和三元系MgSO4-MnSO4-H2O的溶解度相图进行模拟预测,并结合溶解度相图对三元系的固溶体用重结晶法验证其分配比。同时采用氟化沉淀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分配比,重结晶法对镁锰分离作用十分有限,而加入MgF2晶种的氟化沉淀除镁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氟化沉淀法的效率,在95 ℃下,加入0.3 g氟化镁晶种和250%理论用量的NH4F搅拌1 h,能使镁的除去率达到94.3%。
  • 陈启元,韩雪涛,胡慧萍
    摘要:
    采用腐蚀失重、塔菲尔曲线、恒电流放电等方法研究了纯铝在4 mol/L NaOH-乙醇体系以及添加了酒石酸钾钠体系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4 mol/L NaOH+50%乙醇体系能极大地降低析氢含量,缓蚀率可以达到53.09%,添加酒石酸钾钠后析氢腐蚀进一步降低。
  • 毕学松,朱亮
    摘要:
    分别通过接触式丝和气体放电式丝电爆法制备纳米粉,观察电极烧损情况并统计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结果表明,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过程电极烧损比较轻微,制备的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比例较小,并且更有利于工程上连续实施。提高初始电压也可以减小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
  • 程彩虹,彭绍琴,李越湘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0.5Zn0.5S和掺杂0.4%(摩尔百分数) Mg2 的0.4%Mg/Cd0.5Zn0. 5S固溶体光催化剂。采用UV-Vis、XRD以及电化学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查催化剂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活性。结果表明:Mg2 掺杂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了Cd0.5Zn0.5S固溶体光催化制氢的活性。
  • 邹兴武,王树轩,杨占寿,王舒亚,祁米香
    摘要:
    以SrCl2为原料,在70%SrCl2-29%KCl-1%SrF2体系中电解生产Al-Sr合金。考察了电解温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等条件对电流效率和合金Sr含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以生产锶含量在0~10%的Al-Sr合金,其物相主要为Al与Al4Sr。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