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黄振华,林江顺,王忠,何德礼,苏立峰
    摘要:
    对我国电镍生产主要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工艺改进方案。在现有不溶阳极电积精炼工艺基础上,采用常压浸出渣添加焙砂加压选择性浸出固定硫、浸铜后渣电炉还原熔炼、产出的铜镍锍用返液及镍和铜电积的阳极液分段浸出等措施解决现有工艺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提高对原料成分波动的适应性,分阶段集中和提高各有价金属的回收率。
  • 曹洪杨,王继民,张力,隋智通
    摘要:
    采用高温氧化改性的方法富集含铜熔渣中的铁。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对磁铁矿相析出与长大的影响,结合相图考察了添加剂作用下磁铁矿相结晶量、晶粒度及晶体形貌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2%~5%的CaO量有利于磁铁矿相的析出;添加1%~3%的CaF2对磁铁矿相的析出与长大、粗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型复合添加剂既降低了熔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也提高了熔渣的碱性,对磁铁矿相析出、 长大的作用显著;磁铁矿相体积分数达到41.5%~42.4%,晶粒呈粗大等轴晶,晶粒尺寸50.2~55.6 ?m,有利于改性渣中磁铁矿的选矿分离。
  • 黄炳行,邓永光,王雨红,粟海锋
    摘要:
    采用氯化亚铜沉淀法脱除锰电解液中的氯离子,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铜和铁粉用量等因素对氯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用量对氯离子脱除率的影响最大,较适宜的脱氯条件为: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30 min,硫酸铜用量30.0 g/L,铁粉用量3.0 g/L。在此条件下,氯离子的脱除率为60.8%。
  • 石玉桥,梁杰,张爽,张强,李昌伟
    摘要:
    采用微波对低品位氧化铅锌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矿物对微波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微波在矿物的浸出方面有积极效果,矿物经微波活化后锌、铁的浸出率都有增加,且微波活化对铁浸出的影响更为明显。
  • 刘大学,王云,袁朝新,郭持皓,李云,孙聪
    摘要:
    研究了刚果(金)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结果表明,在矿样粒度为-0.074 mm占90%、终点pH为1.5、SO2用量为理论量的1.5倍(4 kg/t)、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4∶1的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3.35%和90.1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堆浸的柱浸试验,柱浸采用先浸铜再还原浸钴的分步浸出方式,铜浸出率达72%,钴浸出率为66%。
  • 轻有色金属
  • 窦守花,吴复忠,高成涛
    摘要:
    针对镁热法生产海绵钛还原过程散热慢和还原周期长的问题,采用强制散热的方法,考察了海绵钛散热量对海绵钛质量、四氯化钛加料速度和还原生产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散热是海绵钛还原中期降低反应釜壁温度、提高海绵钛质量和四氯化钛加料速度、缩短还原周期的有效方法。
  • 稀贵金属
  • 邢学永,万洪强,宁顺明,佘宗华,吴江华
    摘要:
    以湖南岳阳某石煤钒矿为原料,对其进行了浓酸熟化处理和两段逆流浸出提钒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硫酸加入量26%、物料粒度-2.0 mm、熟化温度150 ℃、熟化时间3.5 h条件下进行熟化,熟化料随后在常温下按液固比1.5∶1进行两段逆流浸出,每段浸出时间为3.0 h,矿石中钒总浸出率可达94%左右,该流程具有无焙烧烟尘污染、钒浸出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
  • 董海刚,刘杨,范兴祥,赵家春,吴跃东,李博捷,童伟锋
    摘要:
    综述了从矿石、冶炼废液、废催化剂、废旧合金物料中回收铼的主要工艺技术,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矿石及冶炼废液中回收铼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高效、清洁的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的开发将会是铼冶金领域的重大革新。从废催化剂、废旧合金等铼的二次资源中回收铼的研究较少,尚需开发适合于规模化、工业化应用的回收技术,这是今后铼回收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 杨德香,杨继生,白家福,马子辉,周先辉,周丽
    摘要:
    介绍了一种高铋高银低金银阳极泥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含铋10%~22%、含银49%~72%、含金0.97%~3.56%的银阳极泥进行处理,可以产出纯度99.95%以上的金粉,金直收率可达98%。
  • 付绸林,钟雄,付高明
    摘要:
    根据仙人岩地表金矿石的特性,比较了三种氰化方法的优劣,并考察矿石预处理、矿石粒径、鼓风搅拌和焙烧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仙人岩地表低品位金矿石采用堆浸法的成本低、处理量大、更为合理。
  • 曲胜利,董准勤,陈涛
    摘要: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 材料与设备
  • 王学峰,柳召刚,胡艳宏,李梅,王觅堂
    摘要:
    在不同的(NH4)2CO3和Ce(NO3)3摩尔比值R、初始料液Ce(NO3)3溶液的pH以及(NH4)2CO3加料时间条件下制备了Ce2(CO3)3粒子,并用SEM和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pH对Ce2(CO3)3粒子形貌无影响,只是使得溶液离子浓度及双电层厚度发生改变,进而引发Ce2(CO3)3粒子的团聚。当R=1.6、pH=4、加料时间1 h时得到的Ce2(CO3)3形貌最好,颗粒分散性好。
  • 赵娟,刘云清,刘常青,戴宽
    摘要:
    以硅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硅孔雀石,考察了制备前驱体时反应物滴加顺序、反应温度、水热结晶温度、反应时间和矿化剂等因素对硅孔雀石合成的影响,采用红外、XRD、化学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铜溶液,反应温度为35 ℃,时间4 h,加入40 mL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2SiO3和20 mL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OH混合液为矿化剂,水热反应温度120 ℃,时间6 h的条件下,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天蓝色硅孔雀石。
  • 孔凡校,姚素娟,胡迎春,褚丙武
    摘要:
    研究钪在AZ91合金中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钪在合金中生成Al3Sc高温耐热相,细化了枝晶组织。钪添加量为0.6%时,室温和200 ℃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65.4 MPa和161.1 MPa。钪可显著降低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但腐蚀电位只有轻微增加。
  • 王玉华,张妮,贺来荣,王丽娜,徐文芳
    摘要:
    提出了镍电解生产过程中粗碳酸镍制备工序优化改造的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试验。结果表明,现有镍电解生产工艺设备可以进行三方面改造,即改变反应槽镍液和碱液进液位置及流量分布;反应槽改为并联反应方式;碳酸镍制备工艺技术条件改为:停留时间5 h,pH 7.8?0.1,反应温度55 ℃。改造后的碳酸镍各项指标和产能可以达到工艺要求,工艺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 环境工程
  • 潘嘉芬,马艳飞,李梦红
    摘要: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拜耳法赤泥质陶粒滤料对水中石油类溶解油的吸附除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拜耳法赤泥、煤矸石、河道底泥、造孔剂质量比分别为40∶12∶40∶8和45∶17∶30∶8时,陶粒滤料除油效果显著,在相同条件下,陶粒的除油率接近活性炭但高于砂粒,废水中少量碳酸钠的存在更有助于陶粒的除油。
  • 徐焰
    摘要:
    对粗铜冶炼中污酸、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出了高砷污酸、污水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以及中和渣无害化的方法。流程优化后高含砷污酸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重有色金属
  • 黄振华,林江顺,王忠,何德礼,苏立峰
    摘要:
    对我国电镍生产主要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工艺改进方案。在现有不溶阳极电积精炼工艺基础上,采用常压浸出渣添加焙砂加压选择性浸出固定硫、浸铜后渣电炉还原熔炼、产出的铜镍锍用返液及镍和铜电积的阳极液分段浸出等措施解决现有工艺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提高对原料成分波动的适应性,分阶段集中和提高各有价金属的回收率。
  • 曹洪杨,王继民,张力,隋智通
    摘要:
    采用高温氧化改性的方法富集含铜熔渣中的铁。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对磁铁矿相析出与长大的影响,结合相图考察了添加剂作用下磁铁矿相结晶量、晶粒度及晶体形貌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2%~5%的CaO量有利于磁铁矿相的析出;添加1%~3%的CaF2对磁铁矿相的析出与长大、粗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型复合添加剂既降低了熔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也提高了熔渣的碱性,对磁铁矿相析出、 长大的作用显著;磁铁矿相体积分数达到41.5%~42.4%,晶粒呈粗大等轴晶,晶粒尺寸50.2~55.6 ?m,有利于改性渣中磁铁矿的选矿分离。
  • 黄炳行,邓永光,王雨红,粟海锋
    摘要:
    采用氯化亚铜沉淀法脱除锰电解液中的氯离子,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铜和铁粉用量等因素对氯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用量对氯离子脱除率的影响最大,较适宜的脱氯条件为: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30 min,硫酸铜用量30.0 g/L,铁粉用量3.0 g/L。在此条件下,氯离子的脱除率为60.8%。
  • 石玉桥,梁杰,张爽,张强,李昌伟
    摘要:
    采用微波对低品位氧化铅锌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矿物对微波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微波在矿物的浸出方面有积极效果,矿物经微波活化后锌、铁的浸出率都有增加,且微波活化对铁浸出的影响更为明显。
  • 刘大学,王云,袁朝新,郭持皓,李云,孙聪
    摘要:
    研究了刚果(金)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结果表明,在矿样粒度为-0.074 mm占90%、终点pH为1.5、SO2用量为理论量的1.5倍(4 kg/t)、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4∶1的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3.35%和90.1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堆浸的柱浸试验,柱浸采用先浸铜再还原浸钴的分步浸出方式,铜浸出率达72%,钴浸出率为66%。
  • 轻有色金属
  • 窦守花,吴复忠,高成涛
    摘要:
    针对镁热法生产海绵钛还原过程散热慢和还原周期长的问题,采用强制散热的方法,考察了海绵钛散热量对海绵钛质量、四氯化钛加料速度和还原生产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散热是海绵钛还原中期降低反应釜壁温度、提高海绵钛质量和四氯化钛加料速度、缩短还原周期的有效方法。
  • 稀贵金属
  • 邢学永,万洪强,宁顺明,佘宗华,吴江华
    摘要:
    以湖南岳阳某石煤钒矿为原料,对其进行了浓酸熟化处理和两段逆流浸出提钒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硫酸加入量26%、物料粒度-2.0 mm、熟化温度150 ℃、熟化时间3.5 h条件下进行熟化,熟化料随后在常温下按液固比1.5∶1进行两段逆流浸出,每段浸出时间为3.0 h,矿石中钒总浸出率可达94%左右,该流程具有无焙烧烟尘污染、钒浸出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
  • 董海刚,刘杨,范兴祥,赵家春,吴跃东,李博捷,童伟锋
    摘要:
    综述了从矿石、冶炼废液、废催化剂、废旧合金物料中回收铼的主要工艺技术,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矿石及冶炼废液中回收铼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高效、清洁的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的开发将会是铼冶金领域的重大革新。从废催化剂、废旧合金等铼的二次资源中回收铼的研究较少,尚需开发适合于规模化、工业化应用的回收技术,这是今后铼回收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 杨德香,杨继生,白家福,马子辉,周先辉,周丽
    摘要:
    介绍了一种高铋高银低金银阳极泥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含铋10%~22%、含银49%~72%、含金0.97%~3.56%的银阳极泥进行处理,可以产出纯度99.95%以上的金粉,金直收率可达98%。
  • 付绸林,钟雄,付高明
    摘要:
    根据仙人岩地表金矿石的特性,比较了三种氰化方法的优劣,并考察矿石预处理、矿石粒径、鼓风搅拌和焙烧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仙人岩地表低品位金矿石采用堆浸法的成本低、处理量大、更为合理。
  • 曲胜利,董准勤,陈涛
    摘要: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 材料与设备
  • 王学峰,柳召刚,胡艳宏,李梅,王觅堂
    摘要:
    在不同的(NH4)2CO3和Ce(NO3)3摩尔比值R、初始料液Ce(NO3)3溶液的pH以及(NH4)2CO3加料时间条件下制备了Ce2(CO3)3粒子,并用SEM和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pH对Ce2(CO3)3粒子形貌无影响,只是使得溶液离子浓度及双电层厚度发生改变,进而引发Ce2(CO3)3粒子的团聚。当R=1.6、pH=4、加料时间1 h时得到的Ce2(CO3)3形貌最好,颗粒分散性好。
  • 赵娟,刘云清,刘常青,戴宽
    摘要:
    以硅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硅孔雀石,考察了制备前驱体时反应物滴加顺序、反应温度、水热结晶温度、反应时间和矿化剂等因素对硅孔雀石合成的影响,采用红外、XRD、化学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铜溶液,反应温度为35 ℃,时间4 h,加入40 mL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2SiO3和20 mL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OH混合液为矿化剂,水热反应温度120 ℃,时间6 h的条件下,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天蓝色硅孔雀石。
  • 孔凡校,姚素娟,胡迎春,褚丙武
    摘要:
    研究钪在AZ91合金中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钪在合金中生成Al3Sc高温耐热相,细化了枝晶组织。钪添加量为0.6%时,室温和200 ℃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65.4 MPa和161.1 MPa。钪可显著降低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但腐蚀电位只有轻微增加。
  • 王玉华,张妮,贺来荣,王丽娜,徐文芳
    摘要:
    提出了镍电解生产过程中粗碳酸镍制备工序优化改造的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试验。结果表明,现有镍电解生产工艺设备可以进行三方面改造,即改变反应槽镍液和碱液进液位置及流量分布;反应槽改为并联反应方式;碳酸镍制备工艺技术条件改为:停留时间5 h,pH 7.8?0.1,反应温度55 ℃。改造后的碳酸镍各项指标和产能可以达到工艺要求,工艺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 环境工程
  • 潘嘉芬,马艳飞,李梦红
    摘要: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拜耳法赤泥质陶粒滤料对水中石油类溶解油的吸附除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拜耳法赤泥、煤矸石、河道底泥、造孔剂质量比分别为40∶12∶40∶8和45∶17∶30∶8时,陶粒滤料除油效果显著,在相同条件下,陶粒的除油率接近活性炭但高于砂粒,废水中少量碳酸钠的存在更有助于陶粒的除油。
  • 徐焰
    摘要:
    对粗铜冶炼中污酸、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出了高砷污酸、污水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以及中和渣无害化的方法。流程优化后高含砷污酸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重有色金属
  • 黄振华,林江顺,王忠,何德礼,苏立峰
    摘要:
    对我国电镍生产主要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工艺改进方案。在现有不溶阳极电积精炼工艺基础上,采用常压浸出渣添加焙砂加压选择性浸出固定硫、浸铜后渣电炉还原熔炼、产出的铜镍锍用返液及镍和铜电积的阳极液分段浸出等措施解决现有工艺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提高对原料成分波动的适应性,分阶段集中和提高各有价金属的回收率。
  • 曹洪杨,王继民,张力,隋智通
    摘要:
    采用高温氧化改性的方法富集含铜熔渣中的铁。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对磁铁矿相析出与长大的影响,结合相图考察了添加剂作用下磁铁矿相结晶量、晶粒度及晶体形貌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2%~5%的CaO量有利于磁铁矿相的析出;添加1%~3%的CaF2对磁铁矿相的析出与长大、粗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型复合添加剂既降低了熔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也提高了熔渣的碱性,对磁铁矿相析出、 长大的作用显著;磁铁矿相体积分数达到41.5%~42.4%,晶粒呈粗大等轴晶,晶粒尺寸50.2~55.6 ?m,有利于改性渣中磁铁矿的选矿分离。
  • 黄炳行,邓永光,王雨红,粟海锋
    摘要:
    采用氯化亚铜沉淀法脱除锰电解液中的氯离子,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铜和铁粉用量等因素对氯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用量对氯离子脱除率的影响最大,较适宜的脱氯条件为: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30 min,硫酸铜用量30.0 g/L,铁粉用量3.0 g/L。在此条件下,氯离子的脱除率为60.8%。
  • 石玉桥,梁杰,张爽,张强,李昌伟
    摘要:
    采用微波对低品位氧化铅锌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矿物对微波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微波在矿物的浸出方面有积极效果,矿物经微波活化后锌、铁的浸出率都有增加,且微波活化对铁浸出的影响更为明显。
  • 刘大学,王云,袁朝新,郭持皓,李云,孙聪
    摘要:
    研究了刚果(金)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结果表明,在矿样粒度为-0.074 mm占90%、终点pH为1.5、SO2用量为理论量的1.5倍(4 kg/t)、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4∶1的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3.35%和90.1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堆浸的柱浸试验,柱浸采用先浸铜再还原浸钴的分步浸出方式,铜浸出率达72%,钴浸出率为66%。
  • 轻有色金属
  • 窦守花,吴复忠,高成涛
    摘要:
    针对镁热法生产海绵钛还原过程散热慢和还原周期长的问题,采用强制散热的方法,考察了海绵钛散热量对海绵钛质量、四氯化钛加料速度和还原生产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散热是海绵钛还原中期降低反应釜壁温度、提高海绵钛质量和四氯化钛加料速度、缩短还原周期的有效方法。
  • 稀贵金属
  • 邢学永,万洪强,宁顺明,佘宗华,吴江华
    摘要:
    以湖南岳阳某石煤钒矿为原料,对其进行了浓酸熟化处理和两段逆流浸出提钒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硫酸加入量26%、物料粒度-2.0 mm、熟化温度150 ℃、熟化时间3.5 h条件下进行熟化,熟化料随后在常温下按液固比1.5∶1进行两段逆流浸出,每段浸出时间为3.0 h,矿石中钒总浸出率可达94%左右,该流程具有无焙烧烟尘污染、钒浸出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
  • 董海刚,刘杨,范兴祥,赵家春,吴跃东,李博捷,童伟锋
    摘要:
    综述了从矿石、冶炼废液、废催化剂、废旧合金物料中回收铼的主要工艺技术,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矿石及冶炼废液中回收铼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高效、清洁的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的开发将会是铼冶金领域的重大革新。从废催化剂、废旧合金等铼的二次资源中回收铼的研究较少,尚需开发适合于规模化、工业化应用的回收技术,这是今后铼回收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 杨德香,杨继生,白家福,马子辉,周先辉,周丽
    摘要:
    介绍了一种高铋高银低金银阳极泥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含铋10%~22%、含银49%~72%、含金0.97%~3.56%的银阳极泥进行处理,可以产出纯度99.95%以上的金粉,金直收率可达98%。
  • 付绸林,钟雄,付高明
    摘要:
    根据仙人岩地表金矿石的特性,比较了三种氰化方法的优劣,并考察矿石预处理、矿石粒径、鼓风搅拌和焙烧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仙人岩地表低品位金矿石采用堆浸法的成本低、处理量大、更为合理。
  • 曲胜利,董准勤,陈涛
    摘要: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 材料与设备
  • 王学峰,柳召刚,胡艳宏,李梅,王觅堂
    摘要:
    在不同的(NH4)2CO3和Ce(NO3)3摩尔比值R、初始料液Ce(NO3)3溶液的pH以及(NH4)2CO3加料时间条件下制备了Ce2(CO3)3粒子,并用SEM和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pH对Ce2(CO3)3粒子形貌无影响,只是使得溶液离子浓度及双电层厚度发生改变,进而引发Ce2(CO3)3粒子的团聚。当R=1.6、pH=4、加料时间1 h时得到的Ce2(CO3)3形貌最好,颗粒分散性好。
  • 赵娟,刘云清,刘常青,戴宽
    摘要:
    以硅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硅孔雀石,考察了制备前驱体时反应物滴加顺序、反应温度、水热结晶温度、反应时间和矿化剂等因素对硅孔雀石合成的影响,采用红外、XRD、化学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铜溶液,反应温度为35 ℃,时间4 h,加入40 mL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2SiO3和20 mL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OH混合液为矿化剂,水热反应温度120 ℃,时间6 h的条件下,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天蓝色硅孔雀石。
  • 孔凡校,姚素娟,胡迎春,褚丙武
    摘要:
    研究钪在AZ91合金中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钪在合金中生成Al3Sc高温耐热相,细化了枝晶组织。钪添加量为0.6%时,室温和200 ℃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65.4 MPa和161.1 MPa。钪可显著降低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但腐蚀电位只有轻微增加。
  • 王玉华,张妮,贺来荣,王丽娜,徐文芳
    摘要:
    提出了镍电解生产过程中粗碳酸镍制备工序优化改造的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试验。结果表明,现有镍电解生产工艺设备可以进行三方面改造,即改变反应槽镍液和碱液进液位置及流量分布;反应槽改为并联反应方式;碳酸镍制备工艺技术条件改为:停留时间5 h,pH 7.8?0.1,反应温度55 ℃。改造后的碳酸镍各项指标和产能可以达到工艺要求,工艺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 环境工程
  • 潘嘉芬,马艳飞,李梦红
    摘要: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拜耳法赤泥质陶粒滤料对水中石油类溶解油的吸附除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拜耳法赤泥、煤矸石、河道底泥、造孔剂质量比分别为40∶12∶40∶8和45∶17∶30∶8时,陶粒滤料除油效果显著,在相同条件下,陶粒的除油率接近活性炭但高于砂粒,废水中少量碳酸钠的存在更有助于陶粒的除油。
  • 徐焰
    摘要:
    对粗铜冶炼中污酸、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出了高砷污酸、污水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以及中和渣无害化的方法。流程优化后高含砷污酸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