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7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马保中,杨玮娇,王成彦,尹飞,陈永强
    摘要:
    阐述并分析了处理红土镍矿的传统湿法工艺,总结了近年来湿法处理红土镍矿的新工艺,最后展望了红土镍矿处理工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指出加压酸浸—常规浸出(HPAL-AL)工艺、硝酸加压浸出工艺和矿改性后常压水浸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童伟锋,范兴祥,吴晓峰,赵家春,李博捷,吴跃东
    摘要:
    采用硫酸化氧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高铁低镁的红土镍矿中提取镍、钴,主要研究了硫酸用量、酸化氧化焙烧温度和时间、水浸时间、水浸液固比等因素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矿石粒度-1 mm,按酸料比0.54在300 ℃焙烧1 h再升至800 ℃焙烧2 h,水浸液固比3∶1,水浸温度70 ℃,水浸时间2 h,此时镍、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1.00%和91.51%,铁浸出率仅为2.72%。
  • 王维,郑更银
    摘要:
    采用钠离子交换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电解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铅,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氢氧化钠浓度、铅膏量等因素对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585 A/m2、阴极电解液(NaOH)浓度15%、温度55 ℃,不锈钢阴极铅膏量25 g(铅膏层厚度8~10 mm)。在该条件下,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1%。
  • 周骏宏,韦灏,陆大面,尤彩霞
    摘要:
    采用硫酸化焙烧再水浸的方法从钙镁磷肥的副产物镍磷铁中提取镍,重点研究了提镍过程中相关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料比0.5、焙烧温度300 ℃、焙烧时间3 h、水浸液固比7∶1、水浸温度70 ℃、水浸时间2.5 h的条件下,浸出效果最好,浸出液中镍浸出率达到73.43%。
  • 罗银华,王志超
    摘要:
    富邦炉为赤峰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开发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该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氧气浓度66%,烟气中SO2浓度25%~28%,渣含铜0.47%,Fe/SiO2=1.1~1.2,燃料率3.5%~4.0%,烟尘率1.0%~1.5%,床能力74.6 t/(m2?d)。
  • 卢苏君,杨粉娟,马天飞,豆银丽
    摘要:
    采用硫酸选择性浸出高含镁硫化镍精矿,考察了加酸量、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千克精矿加入150 mL浓硫酸、液固比1∶1、常温下反应0.5 h的条件下,镍、铜、钴浸出率分别为6.61%、6.67%、6.84%,精矿中MgO含量可以从10.80%降至5.57%,降镁后硫化镍精矿热值低于2 017 MJ/t,浸出液加入硫化钠可将浸出液中镍、铜降至5.2 mg/L、0.6 mg/L以下。
  • 轻有色金属
  • 侯世香,顾威,刘东雨
    摘要:
    详细介绍了目前铝熔体的净化方法及其对电工圆铝杆性能的影响,并对净化工艺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较好的净化工艺是气体、熔剂联合吹炼(精炼) 泡沫陶瓷过滤板过滤。
  • 稀贵金属
  • 李贺,王海北,王玉芳
    摘要:
    对低品位含铼复杂钼精矿进行氧压分解、萃取工艺研究。考察反应时间、氧分压、球磨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钼转化率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 ℃、反应时间2.5 h、氧分压600 kPa、液固比6的条件下氧压分解,钼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溶出率为20%左右。氧压分解液采用分步萃取法回收钼、铼,铼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到97%和99%以上,钼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
  • 宋文臣,李宏,李昆,郑权
    摘要:
    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的钒渣高温物理热被浪费,对“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熔融钒渣流动性良好,焙烧后钒渣水浸率为50%~80%,焙烧后钒渣中的钒主要以偏钒酸钠的形式存在。新工艺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 胡敏
    摘要:
    提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抑铜浸金新工艺处理含铜氧化金矿,该工艺加入抑浸剂(MZY)后进行氰化浸出,可达到抑铜浸金的效果,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石灰、MZY和氰化钠用量分别为18、0.5和1.2 kg/t时,金、铜浸出率分别为83%~84%和4%~5%,新工艺的金浸出率高、铜抑制效果好、操作简单。
  • 王康柱,王正民,周熙,周玺
    摘要:
    锌冶炼酸浸渣先浮选再用硫脲富集获得粗银绵,粗银绵经化学法提纯后经过电解产出纯度达99.95%以上的成品银,全流程银回收率达到70%以上。还可同时回收金和铜,含锌液返回锌冶炼系统,且无三废产生。
  • 蒋小辉,罗明标,陈国贞,花榕,宋金如,张玲
    摘要:
    采用D302-II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组分复杂的地浸采铀浸出液中分离低浓度铼。结果表明,铼、铀分离系数在pH=2.0时有最大值7 965,铼吸附率在铼、铀质量比为100∶1时还有94.35%,地浸液中铀对铼的吸附和解吸干扰小。每克D302-II可以吸附62.5 mg铼,用250 mL 3 mol/L NH4OH解吸,解吸液中铼浓度为4.5 mg/mL,蒸发浓缩后可得到白色NH4ReO4晶体。
  • 吴文花,刘吉波,王志坚,苏正夫
    摘要:
    铅阳极泥经过自然堆放氧化后,在5 mol/L硫酸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c(Cl-)=3mol/L)和氧化剂氯酸钠,液固比为5∶1,80 ℃控制电位氧化浸出4 h。结果表明,当铅阳极泥堆放氧化4天以上,氧化剂用量大于20%,电位400~500 mV时,铜、铋、锑、砷的浸出率均在99%以上,碲浸出率大于97%,金、银入液损失均小于1%,很好地实现了铜、铋、锑、砷、碲与金、银的分离。
  • 材料与设备
  • 牟艳男,邱敏,皮艳梅,张秀平,杨玉蓉,刘平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a0.8Ba0.2TiO3:Pr纳米粉末,分别应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粉末Ca0.8Ba0.2TiO3:Pr形状近似为球形,在900 ℃煅烧8 h所得样品的激发主峰位于323 nm,发射主峰在612 nm处,对应Pr3 的1D2→3H4跃迁,并且,在900 ℃时样品的初始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都是最高的。
  • 李志刚,贾慧芳,王健
    摘要:
    运用Fluent软件,采取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标准k-?紊流模型对搅拌槽在水中产生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桨叶高度和转速对三维流场的影响,并对其宏观流动特性和时均速度分布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桨叶高度为1 200 mm、转速为1 909 r/min(200 rad/s)时,搅拌效果最佳。
  • 高远
    摘要:
    以电解法生产的99.995%(4N5)高纯铟为原料,采用真空蒸馏脱镉、铊,然后在氢气气氛中进一步进行区熔提纯,并对重要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6N超高纯铟,产品直收率大于72%。
    重有色金属
  • 马保中,杨玮娇,王成彦,尹飞,陈永强
    摘要:
    阐述并分析了处理红土镍矿的传统湿法工艺,总结了近年来湿法处理红土镍矿的新工艺,最后展望了红土镍矿处理工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指出加压酸浸—常规浸出(HPAL-AL)工艺、硝酸加压浸出工艺和矿改性后常压水浸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童伟锋,范兴祥,吴晓峰,赵家春,李博捷,吴跃东
    摘要:
    采用硫酸化氧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高铁低镁的红土镍矿中提取镍、钴,主要研究了硫酸用量、酸化氧化焙烧温度和时间、水浸时间、水浸液固比等因素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矿石粒度-1 mm,按酸料比0.54在300 ℃焙烧1 h再升至800 ℃焙烧2 h,水浸液固比3∶1,水浸温度70 ℃,水浸时间2 h,此时镍、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1.00%和91.51%,铁浸出率仅为2.72%。
  • 王维,郑更银
    摘要:
    采用钠离子交换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电解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铅,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氢氧化钠浓度、铅膏量等因素对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585 A/m2、阴极电解液(NaOH)浓度15%、温度55 ℃,不锈钢阴极铅膏量25 g(铅膏层厚度8~10 mm)。在该条件下,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1%。
  • 周骏宏,韦灏,陆大面,尤彩霞
    摘要:
    采用硫酸化焙烧再水浸的方法从钙镁磷肥的副产物镍磷铁中提取镍,重点研究了提镍过程中相关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料比0.5、焙烧温度300 ℃、焙烧时间3 h、水浸液固比7∶1、水浸温度70 ℃、水浸时间2.5 h的条件下,浸出效果最好,浸出液中镍浸出率达到73.43%。
  • 罗银华,王志超
    摘要:
    富邦炉为赤峰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开发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该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氧气浓度66%,烟气中SO2浓度25%~28%,渣含铜0.47%,Fe/SiO2=1.1~1.2,燃料率3.5%~4.0%,烟尘率1.0%~1.5%,床能力74.6 t/(m2?d)。
  • 卢苏君,杨粉娟,马天飞,豆银丽
    摘要:
    采用硫酸选择性浸出高含镁硫化镍精矿,考察了加酸量、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千克精矿加入150 mL浓硫酸、液固比1∶1、常温下反应0.5 h的条件下,镍、铜、钴浸出率分别为6.61%、6.67%、6.84%,精矿中MgO含量可以从10.80%降至5.57%,降镁后硫化镍精矿热值低于2 017 MJ/t,浸出液加入硫化钠可将浸出液中镍、铜降至5.2 mg/L、0.6 mg/L以下。
  • 轻有色金属
  • 侯世香,顾威,刘东雨
    摘要:
    详细介绍了目前铝熔体的净化方法及其对电工圆铝杆性能的影响,并对净化工艺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较好的净化工艺是气体、熔剂联合吹炼(精炼) 泡沫陶瓷过滤板过滤。
  • 稀贵金属
  • 李贺,王海北,王玉芳
    摘要:
    对低品位含铼复杂钼精矿进行氧压分解、萃取工艺研究。考察反应时间、氧分压、球磨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钼转化率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 ℃、反应时间2.5 h、氧分压600 kPa、液固比6的条件下氧压分解,钼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溶出率为20%左右。氧压分解液采用分步萃取法回收钼、铼,铼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到97%和99%以上,钼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
  • 宋文臣,李宏,李昆,郑权
    摘要:
    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的钒渣高温物理热被浪费,对“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熔融钒渣流动性良好,焙烧后钒渣水浸率为50%~80%,焙烧后钒渣中的钒主要以偏钒酸钠的形式存在。新工艺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 胡敏
    摘要:
    提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抑铜浸金新工艺处理含铜氧化金矿,该工艺加入抑浸剂(MZY)后进行氰化浸出,可达到抑铜浸金的效果,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石灰、MZY和氰化钠用量分别为18、0.5和1.2 kg/t时,金、铜浸出率分别为83%~84%和4%~5%,新工艺的金浸出率高、铜抑制效果好、操作简单。
  • 王康柱,王正民,周熙,周玺
    摘要:
    锌冶炼酸浸渣先浮选再用硫脲富集获得粗银绵,粗银绵经化学法提纯后经过电解产出纯度达99.95%以上的成品银,全流程银回收率达到70%以上。还可同时回收金和铜,含锌液返回锌冶炼系统,且无三废产生。
  • 蒋小辉,罗明标,陈国贞,花榕,宋金如,张玲
    摘要:
    采用D302-II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组分复杂的地浸采铀浸出液中分离低浓度铼。结果表明,铼、铀分离系数在pH=2.0时有最大值7 965,铼吸附率在铼、铀质量比为100∶1时还有94.35%,地浸液中铀对铼的吸附和解吸干扰小。每克D302-II可以吸附62.5 mg铼,用250 mL 3 mol/L NH4OH解吸,解吸液中铼浓度为4.5 mg/mL,蒸发浓缩后可得到白色NH4ReO4晶体。
  • 吴文花,刘吉波,王志坚,苏正夫
    摘要:
    铅阳极泥经过自然堆放氧化后,在5 mol/L硫酸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c(Cl-)=3mol/L)和氧化剂氯酸钠,液固比为5∶1,80 ℃控制电位氧化浸出4 h。结果表明,当铅阳极泥堆放氧化4天以上,氧化剂用量大于20%,电位400~500 mV时,铜、铋、锑、砷的浸出率均在99%以上,碲浸出率大于97%,金、银入液损失均小于1%,很好地实现了铜、铋、锑、砷、碲与金、银的分离。
  • 材料与设备
  • 牟艳男,邱敏,皮艳梅,张秀平,杨玉蓉,刘平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a0.8Ba0.2TiO3:Pr纳米粉末,分别应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粉末Ca0.8Ba0.2TiO3:Pr形状近似为球形,在900 ℃煅烧8 h所得样品的激发主峰位于323 nm,发射主峰在612 nm处,对应Pr3 的1D2→3H4跃迁,并且,在900 ℃时样品的初始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都是最高的。
  • 李志刚,贾慧芳,王健
    摘要:
    运用Fluent软件,采取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标准k-?紊流模型对搅拌槽在水中产生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桨叶高度和转速对三维流场的影响,并对其宏观流动特性和时均速度分布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桨叶高度为1 200 mm、转速为1 909 r/min(200 rad/s)时,搅拌效果最佳。
  • 高远
    摘要:
    以电解法生产的99.995%(4N5)高纯铟为原料,采用真空蒸馏脱镉、铊,然后在氢气气氛中进一步进行区熔提纯,并对重要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6N超高纯铟,产品直收率大于72%。
    重有色金属
  • 马保中,杨玮娇,王成彦,尹飞,陈永强
    摘要:
    阐述并分析了处理红土镍矿的传统湿法工艺,总结了近年来湿法处理红土镍矿的新工艺,最后展望了红土镍矿处理工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指出加压酸浸—常规浸出(HPAL-AL)工艺、硝酸加压浸出工艺和矿改性后常压水浸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童伟锋,范兴祥,吴晓峰,赵家春,李博捷,吴跃东
    摘要:
    采用硫酸化氧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高铁低镁的红土镍矿中提取镍、钴,主要研究了硫酸用量、酸化氧化焙烧温度和时间、水浸时间、水浸液固比等因素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矿石粒度-1 mm,按酸料比0.54在300 ℃焙烧1 h再升至800 ℃焙烧2 h,水浸液固比3∶1,水浸温度70 ℃,水浸时间2 h,此时镍、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1.00%和91.51%,铁浸出率仅为2.72%。
  • 王维,郑更银
    摘要:
    采用钠离子交换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电解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铅,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氢氧化钠浓度、铅膏量等因素对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585 A/m2、阴极电解液(NaOH)浓度15%、温度55 ℃,不锈钢阴极铅膏量25 g(铅膏层厚度8~10 mm)。在该条件下,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1%。
  • 周骏宏,韦灏,陆大面,尤彩霞
    摘要:
    采用硫酸化焙烧再水浸的方法从钙镁磷肥的副产物镍磷铁中提取镍,重点研究了提镍过程中相关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料比0.5、焙烧温度300 ℃、焙烧时间3 h、水浸液固比7∶1、水浸温度70 ℃、水浸时间2.5 h的条件下,浸出效果最好,浸出液中镍浸出率达到73.43%。
  • 罗银华,王志超
    摘要:
    富邦炉为赤峰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开发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该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氧气浓度66%,烟气中SO2浓度25%~28%,渣含铜0.47%,Fe/SiO2=1.1~1.2,燃料率3.5%~4.0%,烟尘率1.0%~1.5%,床能力74.6 t/(m2?d)。
  • 卢苏君,杨粉娟,马天飞,豆银丽
    摘要:
    采用硫酸选择性浸出高含镁硫化镍精矿,考察了加酸量、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千克精矿加入150 mL浓硫酸、液固比1∶1、常温下反应0.5 h的条件下,镍、铜、钴浸出率分别为6.61%、6.67%、6.84%,精矿中MgO含量可以从10.80%降至5.57%,降镁后硫化镍精矿热值低于2 017 MJ/t,浸出液加入硫化钠可将浸出液中镍、铜降至5.2 mg/L、0.6 mg/L以下。
  • 轻有色金属
  • 侯世香,顾威,刘东雨
    摘要:
    详细介绍了目前铝熔体的净化方法及其对电工圆铝杆性能的影响,并对净化工艺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较好的净化工艺是气体、熔剂联合吹炼(精炼) 泡沫陶瓷过滤板过滤。
  • 稀贵金属
  • 李贺,王海北,王玉芳
    摘要:
    对低品位含铼复杂钼精矿进行氧压分解、萃取工艺研究。考察反应时间、氧分压、球磨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钼转化率和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 ℃、反应时间2.5 h、氧分压600 kPa、液固比6的条件下氧压分解,钼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溶出率为20%左右。氧压分解液采用分步萃取法回收钼、铼,铼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到97%和99%以上,钼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
  • 宋文臣,李宏,李昆,郑权
    摘要:
    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的钒渣高温物理热被浪费,对“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熔融钒渣流动性良好,焙烧后钒渣水浸率为50%~80%,焙烧后钒渣中的钒主要以偏钒酸钠的形式存在。新工艺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 胡敏
    摘要:
    提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抑铜浸金新工艺处理含铜氧化金矿,该工艺加入抑浸剂(MZY)后进行氰化浸出,可达到抑铜浸金的效果,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石灰、MZY和氰化钠用量分别为18、0.5和1.2 kg/t时,金、铜浸出率分别为83%~84%和4%~5%,新工艺的金浸出率高、铜抑制效果好、操作简单。
  • 王康柱,王正民,周熙,周玺
    摘要:
    锌冶炼酸浸渣先浮选再用硫脲富集获得粗银绵,粗银绵经化学法提纯后经过电解产出纯度达99.95%以上的成品银,全流程银回收率达到70%以上。还可同时回收金和铜,含锌液返回锌冶炼系统,且无三废产生。
  • 蒋小辉,罗明标,陈国贞,花榕,宋金如,张玲
    摘要:
    采用D302-II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组分复杂的地浸采铀浸出液中分离低浓度铼。结果表明,铼、铀分离系数在pH=2.0时有最大值7 965,铼吸附率在铼、铀质量比为100∶1时还有94.35%,地浸液中铀对铼的吸附和解吸干扰小。每克D302-II可以吸附62.5 mg铼,用250 mL 3 mol/L NH4OH解吸,解吸液中铼浓度为4.5 mg/mL,蒸发浓缩后可得到白色NH4ReO4晶体。
  • 吴文花,刘吉波,王志坚,苏正夫
    摘要:
    铅阳极泥经过自然堆放氧化后,在5 mol/L硫酸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c(Cl-)=3mol/L)和氧化剂氯酸钠,液固比为5∶1,80 ℃控制电位氧化浸出4 h。结果表明,当铅阳极泥堆放氧化4天以上,氧化剂用量大于20%,电位400~500 mV时,铜、铋、锑、砷的浸出率均在99%以上,碲浸出率大于97%,金、银入液损失均小于1%,很好地实现了铜、铋、锑、砷、碲与金、银的分离。
  • 材料与设备
  • 牟艳男,邱敏,皮艳梅,张秀平,杨玉蓉,刘平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a0.8Ba0.2TiO3:Pr纳米粉末,分别应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粉末Ca0.8Ba0.2TiO3:Pr形状近似为球形,在900 ℃煅烧8 h所得样品的激发主峰位于323 nm,发射主峰在612 nm处,对应Pr3 的1D2→3H4跃迁,并且,在900 ℃时样品的初始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都是最高的。
  • 李志刚,贾慧芳,王健
    摘要:
    运用Fluent软件,采取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标准k-?紊流模型对搅拌槽在水中产生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桨叶高度和转速对三维流场的影响,并对其宏观流动特性和时均速度分布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桨叶高度为1 200 mm、转速为1 909 r/min(200 rad/s)时,搅拌效果最佳。
  • 高远
    摘要:
    以电解法生产的99.995%(4N5)高纯铟为原料,采用真空蒸馏脱镉、铊,然后在氢气气氛中进一步进行区熔提纯,并对重要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6N超高纯铟,产品直收率大于72%。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