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8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桑世华,王渊,胡咏霞,唐明林
    摘要:
    研究了氨水体系浸出氧化锌矿制取金属锌的新工艺,并考察了温度、电流、异极距、锌质量浓度对锌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及添加剂对锌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中的锌浸出率达98%,在浸矿前用石灰水对矿粉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氨的有效利用率。最佳电积工艺条件为:温度20~40 ℃、电流2.5 A、异极距3.5 cm,明胶、TP、TNB加入量分别为0.1 g/L、0.1 g/L、10 mg/L,槽电压3.3 V。电流效率94.33%,每吨锌耗电2 869 kWh,锌品位达99.58%。
  • 王治钧,王靖坤,郭瑞,李进,陈昆昆,马光
    摘要:
    以氯酸钠为氧化剂,采用常压氧化酸浸工艺从废旧镍基合金中浸出镍、钴,钨、钼、钽等稀贵元素富集在浸出渣中。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镍、钴的浸出率均可达到99%以上:粒度0.075~0.100 mm、硫酸浓度4.5 mol/L、液固比8∶1、氯酸钠用量2.0 g(占合金废料的2%)、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85±3)℃。
  • 朱茂兰,涂弢,朱根松,杨珏
    摘要:
    概述了我国铜电积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了铜电积工艺的成果与不足,重点评述对阳极材料、电积添加剂及其检测、电解液杂质离子除杂等的研究。
  • 孔维长,伍赠玲,刘金艳
    摘要:
    系统地介绍了硫砷铜矿的稳定性、化学浸出和生物浸出技术,重点论述了嗜中温菌和嗜热菌浸出硫砷铜矿的机理、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同时,对硫砷铜矿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王爱荣,陈志刚,涂百乐
    摘要:
    介绍了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利用卡尔多炉处理铜阳极泥的工艺特点、生产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 轻有色金属
  • 章俊,冯亚平,张邦胜,刘燕,张廷安
    摘要:
    利用ANSYS13.0/Fluent软件对钙化渣碳化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对比水模型试验结果,模拟得到的气体分布及反应器内平均气含率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一致,证明本研究采用双欧拉模型模拟分析钙化渣碳化反应器内的宏观流动行为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钙化渣碳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峰杰,赵海峰
    摘要:
    导出了管道化溶出熔盐加热系统熔盐体积的计算公式、不同温度下熔盐密度的计算公式、盐槽液位计算迭代式,给出了回盐温度对盐槽液位的定量影响,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熔盐堵管的措施。改进后的开停车模式,相对经济、可靠。
  • 稀贵金属
  • 张婷婷,张臻悦,徐志高,李琼,池汝安
    摘要: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 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 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 冯林永,蒋训雄,汪胜东,蒋开喜,范艳青,王海北,张登高
    摘要:
    以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非石膏类伴生稀土渣为原料、硫酸为浸出剂,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液固比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综合试验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以达到81.9%:硫酸浓度14%、温度90 ℃、液固比4∶1、反应时间2 h,硫酸浸出渣主要由石英、针状石膏和柱状石膏晶体组成。
  • 贺秀珍,钟清慎,马玉天,刘玉强
    摘要:
    对某复杂高砷金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考察了焙烧温度、时间和压缩空气流量对焙烧脱除砷、硫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杂金精矿为少硫化物型金精矿,主要矿物是黄铁矿、砷黄铁矿以及长石、石英等脉石矿物,金精矿中金主要以金单质或者金与硫(砷)化物、氧化物和脉石的包裹体存在。金颗粒粒径大多在1~3 μm,部分颗粒在1 μm以下,少数较大颗粒粒度可达4~5 μm。当控制焙烧的温度、时间和压缩空气流量分别为650 ℃、45 min、150 L/h时,砷、硫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7%和98%以上。
  • 鲁兴武,蒲敬文,程亮,张恩玉,何国才,易超
    摘要:
    采用焙烧—二段氨浸—萃取—反萃—铜电积—硝酸沉钼工艺流程处理低品位含铜钼精矿,最终产品为电解铜和钼酸铵。结果表明,铜回收率达到95%以上,钼回收率达到93%以上,产品均达到国标一等品标准。
  • 詹海鸿,梁焕龙,樊艳金,黄泰元,郭旦奇
    摘要:
    用石灰石粉对硫酸法钛白废酸进行二段中和处理。一段中和至pH 1.5,产生大量白石膏;二段中和时,钪的沉淀率随二段中和终点pH、温度和陈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二段中和最优条件为:二段中和终点pH 5.0,温度60 ℃,陈化时间1.5 h,钪沉淀率达95%。二段渣的主要物相为CaSO4?2H2O;Sc(OH)3为半透明胶状沉淀物,粒径500 nm左右,形状不规则,具有团聚、分布不均的特性。
  • 材料与设备
  • 陈海军,周芳,孙朝晖,王永钢,尹丹凤,李海丰
    摘要:
    对钒铝合金的真空精炼进行研究,并对合金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控制真空精炼时间、真空度和过热度等可使钒收率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产品符合德国GfE公司宇航级标准要求。
  • 陶高驰,肖峰,蒋伟
    摘要:
    介绍了日本大江山法从红土矿生产镍铁的情况,并将国内采用回转窑进行镍铁生产的实践情况与其进行了比较,对“Krupp-Renn”工艺冶炼硅镁镍矿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 张爱华,李梅
    摘要:
    采用交叉镀膜的方法制备了玻璃基氧化铈防紫外膜,研究添加Fe、Sn对氧化铈薄膜表面、耐酸性以及可见光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eO2溶胶掺杂Fe、Sn,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可见光区透过率相差不大,紫外光透过率降低,铁的最佳添加量为1%,锡的最佳添加量为3%,且两种掺杂耐酸性较好。
  • 刘全民,蒋训雄,贾成科
    摘要: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沉淀氧化法合成超细四氧化三铁,并考察碱比、合成温度、氧化速度等对合成产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比2.1~2.2、温度80~90 ℃、氧化时间2~3 h的条件下,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高。磁粉的形貌与磁性能关系密切。
  • 杨洪忠,杜修埔,徐学佳
    摘要:
    详细介绍了20万t/a硫铁矿制酸系统沸腾焙烧炉的改造设计,重点阐述排渣口、沸腾层面积、布风系统、下料方式等的改造情况。改造后基本解决了沸腾层温度和炉底压力波动大、渣残硫高、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 环境工程
  • 万文玉
    摘要:
    对再生铅的脱硫预处理结合短窑熔炼工艺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并对各个工序的铅物质流进行了核算,明确了铅在各种物料中的分配量,并整理成物质流平衡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的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铅污染主要来自短窑熔炼工序炉渣和铅尘的排放。
    重有色金属
  • 桑世华,王渊,胡咏霞,唐明林
    摘要:
    研究了氨水体系浸出氧化锌矿制取金属锌的新工艺,并考察了温度、电流、异极距、锌质量浓度对锌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及添加剂对锌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中的锌浸出率达98%,在浸矿前用石灰水对矿粉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氨的有效利用率。最佳电积工艺条件为:温度20~40 ℃、电流2.5 A、异极距3.5 cm,明胶、TP、TNB加入量分别为0.1 g/L、0.1 g/L、10 mg/L,槽电压3.3 V。电流效率94.33%,每吨锌耗电2 869 kWh,锌品位达99.58%。
  • 王治钧,王靖坤,郭瑞,李进,陈昆昆,马光
    摘要:
    以氯酸钠为氧化剂,采用常压氧化酸浸工艺从废旧镍基合金中浸出镍、钴,钨、钼、钽等稀贵元素富集在浸出渣中。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镍、钴的浸出率均可达到99%以上:粒度0.075~0.100 mm、硫酸浓度4.5 mol/L、液固比8∶1、氯酸钠用量2.0 g(占合金废料的2%)、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85±3)℃。
  • 朱茂兰,涂弢,朱根松,杨珏
    摘要:
    概述了我国铜电积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了铜电积工艺的成果与不足,重点评述对阳极材料、电积添加剂及其检测、电解液杂质离子除杂等的研究。
  • 孔维长,伍赠玲,刘金艳
    摘要:
    系统地介绍了硫砷铜矿的稳定性、化学浸出和生物浸出技术,重点论述了嗜中温菌和嗜热菌浸出硫砷铜矿的机理、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同时,对硫砷铜矿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王爱荣,陈志刚,涂百乐
    摘要:
    介绍了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利用卡尔多炉处理铜阳极泥的工艺特点、生产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 轻有色金属
  • 章俊,冯亚平,张邦胜,刘燕,张廷安
    摘要:
    利用ANSYS13.0/Fluent软件对钙化渣碳化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对比水模型试验结果,模拟得到的气体分布及反应器内平均气含率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一致,证明本研究采用双欧拉模型模拟分析钙化渣碳化反应器内的宏观流动行为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钙化渣碳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峰杰,赵海峰
    摘要:
    导出了管道化溶出熔盐加热系统熔盐体积的计算公式、不同温度下熔盐密度的计算公式、盐槽液位计算迭代式,给出了回盐温度对盐槽液位的定量影响,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熔盐堵管的措施。改进后的开停车模式,相对经济、可靠。
  • 稀贵金属
  • 张婷婷,张臻悦,徐志高,李琼,池汝安
    摘要: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 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 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 冯林永,蒋训雄,汪胜东,蒋开喜,范艳青,王海北,张登高
    摘要:
    以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非石膏类伴生稀土渣为原料、硫酸为浸出剂,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液固比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综合试验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以达到81.9%:硫酸浓度14%、温度90 ℃、液固比4∶1、反应时间2 h,硫酸浸出渣主要由石英、针状石膏和柱状石膏晶体组成。
  • 贺秀珍,钟清慎,马玉天,刘玉强
    摘要:
    对某复杂高砷金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考察了焙烧温度、时间和压缩空气流量对焙烧脱除砷、硫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杂金精矿为少硫化物型金精矿,主要矿物是黄铁矿、砷黄铁矿以及长石、石英等脉石矿物,金精矿中金主要以金单质或者金与硫(砷)化物、氧化物和脉石的包裹体存在。金颗粒粒径大多在1~3 μm,部分颗粒在1 μm以下,少数较大颗粒粒度可达4~5 μm。当控制焙烧的温度、时间和压缩空气流量分别为650 ℃、45 min、150 L/h时,砷、硫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7%和98%以上。
  • 鲁兴武,蒲敬文,程亮,张恩玉,何国才,易超
    摘要:
    采用焙烧—二段氨浸—萃取—反萃—铜电积—硝酸沉钼工艺流程处理低品位含铜钼精矿,最终产品为电解铜和钼酸铵。结果表明,铜回收率达到95%以上,钼回收率达到93%以上,产品均达到国标一等品标准。
  • 詹海鸿,梁焕龙,樊艳金,黄泰元,郭旦奇
    摘要:
    用石灰石粉对硫酸法钛白废酸进行二段中和处理。一段中和至pH 1.5,产生大量白石膏;二段中和时,钪的沉淀率随二段中和终点pH、温度和陈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二段中和最优条件为:二段中和终点pH 5.0,温度60 ℃,陈化时间1.5 h,钪沉淀率达95%。二段渣的主要物相为CaSO4?2H2O;Sc(OH)3为半透明胶状沉淀物,粒径500 nm左右,形状不规则,具有团聚、分布不均的特性。
  • 材料与设备
  • 陈海军,周芳,孙朝晖,王永钢,尹丹凤,李海丰
    摘要:
    对钒铝合金的真空精炼进行研究,并对合金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控制真空精炼时间、真空度和过热度等可使钒收率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产品符合德国GfE公司宇航级标准要求。
  • 陶高驰,肖峰,蒋伟
    摘要:
    介绍了日本大江山法从红土矿生产镍铁的情况,并将国内采用回转窑进行镍铁生产的实践情况与其进行了比较,对“Krupp-Renn”工艺冶炼硅镁镍矿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 张爱华,李梅
    摘要:
    采用交叉镀膜的方法制备了玻璃基氧化铈防紫外膜,研究添加Fe、Sn对氧化铈薄膜表面、耐酸性以及可见光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eO2溶胶掺杂Fe、Sn,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可见光区透过率相差不大,紫外光透过率降低,铁的最佳添加量为1%,锡的最佳添加量为3%,且两种掺杂耐酸性较好。
  • 刘全民,蒋训雄,贾成科
    摘要: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沉淀氧化法合成超细四氧化三铁,并考察碱比、合成温度、氧化速度等对合成产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比2.1~2.2、温度80~90 ℃、氧化时间2~3 h的条件下,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高。磁粉的形貌与磁性能关系密切。
  • 杨洪忠,杜修埔,徐学佳
    摘要:
    详细介绍了20万t/a硫铁矿制酸系统沸腾焙烧炉的改造设计,重点阐述排渣口、沸腾层面积、布风系统、下料方式等的改造情况。改造后基本解决了沸腾层温度和炉底压力波动大、渣残硫高、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 环境工程
  • 万文玉
    摘要:
    对再生铅的脱硫预处理结合短窑熔炼工艺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并对各个工序的铅物质流进行了核算,明确了铅在各种物料中的分配量,并整理成物质流平衡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的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铅污染主要来自短窑熔炼工序炉渣和铅尘的排放。
    重有色金属
  • 桑世华,王渊,胡咏霞,唐明林
    摘要:
    研究了氨水体系浸出氧化锌矿制取金属锌的新工艺,并考察了温度、电流、异极距、锌质量浓度对锌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及添加剂对锌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中的锌浸出率达98%,在浸矿前用石灰水对矿粉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氨的有效利用率。最佳电积工艺条件为:温度20~40 ℃、电流2.5 A、异极距3.5 cm,明胶、TP、TNB加入量分别为0.1 g/L、0.1 g/L、10 mg/L,槽电压3.3 V。电流效率94.33%,每吨锌耗电2 869 kWh,锌品位达99.58%。
  • 王治钧,王靖坤,郭瑞,李进,陈昆昆,马光
    摘要:
    以氯酸钠为氧化剂,采用常压氧化酸浸工艺从废旧镍基合金中浸出镍、钴,钨、钼、钽等稀贵元素富集在浸出渣中。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镍、钴的浸出率均可达到99%以上:粒度0.075~0.100 mm、硫酸浓度4.5 mol/L、液固比8∶1、氯酸钠用量2.0 g(占合金废料的2%)、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85±3)℃。
  • 朱茂兰,涂弢,朱根松,杨珏
    摘要:
    概述了我国铜电积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了铜电积工艺的成果与不足,重点评述对阳极材料、电积添加剂及其检测、电解液杂质离子除杂等的研究。
  • 孔维长,伍赠玲,刘金艳
    摘要:
    系统地介绍了硫砷铜矿的稳定性、化学浸出和生物浸出技术,重点论述了嗜中温菌和嗜热菌浸出硫砷铜矿的机理、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同时,对硫砷铜矿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王爱荣,陈志刚,涂百乐
    摘要:
    介绍了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利用卡尔多炉处理铜阳极泥的工艺特点、生产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 轻有色金属
  • 章俊,冯亚平,张邦胜,刘燕,张廷安
    摘要:
    利用ANSYS13.0/Fluent软件对钙化渣碳化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对比水模型试验结果,模拟得到的气体分布及反应器内平均气含率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一致,证明本研究采用双欧拉模型模拟分析钙化渣碳化反应器内的宏观流动行为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钙化渣碳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峰杰,赵海峰
    摘要:
    导出了管道化溶出熔盐加热系统熔盐体积的计算公式、不同温度下熔盐密度的计算公式、盐槽液位计算迭代式,给出了回盐温度对盐槽液位的定量影响,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熔盐堵管的措施。改进后的开停车模式,相对经济、可靠。
  • 稀贵金属
  • 张婷婷,张臻悦,徐志高,李琼,池汝安
    摘要: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 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 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 冯林永,蒋训雄,汪胜东,蒋开喜,范艳青,王海北,张登高
    摘要:
    以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非石膏类伴生稀土渣为原料、硫酸为浸出剂,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液固比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综合试验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以达到81.9%:硫酸浓度14%、温度90 ℃、液固比4∶1、反应时间2 h,硫酸浸出渣主要由石英、针状石膏和柱状石膏晶体组成。
  • 贺秀珍,钟清慎,马玉天,刘玉强
    摘要:
    对某复杂高砷金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考察了焙烧温度、时间和压缩空气流量对焙烧脱除砷、硫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杂金精矿为少硫化物型金精矿,主要矿物是黄铁矿、砷黄铁矿以及长石、石英等脉石矿物,金精矿中金主要以金单质或者金与硫(砷)化物、氧化物和脉石的包裹体存在。金颗粒粒径大多在1~3 μm,部分颗粒在1 μm以下,少数较大颗粒粒度可达4~5 μm。当控制焙烧的温度、时间和压缩空气流量分别为650 ℃、45 min、150 L/h时,砷、硫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7%和98%以上。
  • 鲁兴武,蒲敬文,程亮,张恩玉,何国才,易超
    摘要:
    采用焙烧—二段氨浸—萃取—反萃—铜电积—硝酸沉钼工艺流程处理低品位含铜钼精矿,最终产品为电解铜和钼酸铵。结果表明,铜回收率达到95%以上,钼回收率达到93%以上,产品均达到国标一等品标准。
  • 詹海鸿,梁焕龙,樊艳金,黄泰元,郭旦奇
    摘要:
    用石灰石粉对硫酸法钛白废酸进行二段中和处理。一段中和至pH 1.5,产生大量白石膏;二段中和时,钪的沉淀率随二段中和终点pH、温度和陈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二段中和最优条件为:二段中和终点pH 5.0,温度60 ℃,陈化时间1.5 h,钪沉淀率达95%。二段渣的主要物相为CaSO4?2H2O;Sc(OH)3为半透明胶状沉淀物,粒径500 nm左右,形状不规则,具有团聚、分布不均的特性。
  • 材料与设备
  • 陈海军,周芳,孙朝晖,王永钢,尹丹凤,李海丰
    摘要:
    对钒铝合金的真空精炼进行研究,并对合金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控制真空精炼时间、真空度和过热度等可使钒收率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产品符合德国GfE公司宇航级标准要求。
  • 陶高驰,肖峰,蒋伟
    摘要:
    介绍了日本大江山法从红土矿生产镍铁的情况,并将国内采用回转窑进行镍铁生产的实践情况与其进行了比较,对“Krupp-Renn”工艺冶炼硅镁镍矿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 张爱华,李梅
    摘要:
    采用交叉镀膜的方法制备了玻璃基氧化铈防紫外膜,研究添加Fe、Sn对氧化铈薄膜表面、耐酸性以及可见光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eO2溶胶掺杂Fe、Sn,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可见光区透过率相差不大,紫外光透过率降低,铁的最佳添加量为1%,锡的最佳添加量为3%,且两种掺杂耐酸性较好。
  • 刘全民,蒋训雄,贾成科
    摘要: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通过沉淀氧化法合成超细四氧化三铁,并考察碱比、合成温度、氧化速度等对合成产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比2.1~2.2、温度80~90 ℃、氧化时间2~3 h的条件下,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高。磁粉的形貌与磁性能关系密切。
  • 杨洪忠,杜修埔,徐学佳
    摘要:
    详细介绍了20万t/a硫铁矿制酸系统沸腾焙烧炉的改造设计,重点阐述排渣口、沸腾层面积、布风系统、下料方式等的改造情况。改造后基本解决了沸腾层温度和炉底压力波动大、渣残硫高、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 环境工程
  • 万文玉
    摘要:
    对再生铅的脱硫预处理结合短窑熔炼工艺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并对各个工序的铅物质流进行了核算,明确了铅在各种物料中的分配量,并整理成物质流平衡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的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铅污染主要来自短窑熔炼工序炉渣和铅尘的排放。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