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马鹏程,杨洪英,王路平,杨培根,刘慧
    摘要:
    通过摇瓶试验考察初始pH对黄铜矿细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1.2~1.6时,细菌活性较好,亚铁离子的氧化速率快;初始pH为1.4时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体系适应性较好;pH为1.2~1.4的浸出体系中黄钾铁钒生成量较少,铜浸出率较高,矿浆pH也是控制黄钾铁钒沉淀生成的主要因素。
  • 吕德良,黄红军,曹学锋,朱海锋
    摘要:
    研究了某转炉渣的化学组成与铜和铁的物相组成,查明了含铜矿物的赋存形式和嵌部特征。结果表明,炉渣冷却过程中其黏度会影响铜结晶的大小,氧化钙作为添加剂可以降低炉渣黏度,促进微细铜颗粒更好的结晶长大,实现晶相优化。
  • 袁海滨,陈钢,杨建中
    摘要:
    稀氧燃烧技术在铜阳极精炼炉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稀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约为煤气燃烧烟气量的22.4%,每吨阳极铜的能耗由应用前的大于88 kgce降低至42 kgce。稀氧燃烧技术对铜水提温较快,加速了氧化脱硫作业,炉内温度调整灵活、迅速,还原结束铜水温度达到1 190 ℃以上,满足阳极板正常浇铸的需要。
  • 朱秋华,廖小山,梁东荣,方荣茂
    摘要:
    采用特种树脂对铜电积液进行除铁和回收酸。考察流量、吸附液和解析液的流动方向等因素对酸吸附率和铁截留率的影响,探寻连续吸附/解析过程的酸度、铁铜含量变化与吸附/解析时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酸回收率、铁去除率分别为74.03%、71.57%。
  • 陈 钢,袁海滨,吕忠华
    摘要:
    介绍了氮气底吹透气砖在铜阳极炉上的应用实践,总结了透气砖日常检查维护、更换的方法,对生产中延长透气砖使用寿命的办法及透气砖在阳极炉的安装位置做了初步探讨。
  • 孙安平,沈强华,陈雯,马涛
    摘要:
    采用一种新的联合法处理工艺处理杂铜阳极泥,主干流程由杂铜阳极泥焙烧—硫酸溶浸—滤渣电炉还原熔炼—铅锡合金电解—焊锡阳极泥中回收贵金属工序组成。电炉还原熔炼采用非铁渣系,重点研究了熔渣的物性和渣型的选择。
  • 轻有色金属
  • 邱泽晶,张红亮,徐宇杰,王振宇
    摘要:
    对铝电解槽内电流损失机理和现代大型槽(>400 kA)的强湍流特征进行剖析,采用界面更新理论描述铝液—电解质界面附近的传质行为,建立了电流损失计算方程、质量传递系数方程及电流效率全域计算方程,进而结合多相流体力学及熔盐电化学相关理论,在CFX平台上建立了关联熔体运动的大型铝电解槽电流效率全域数值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400 kA级大型铝电解槽的电流效率进行了瞬态实时计算,求得全槽时均电流效率约为92.57%。
  • 赵俊学,张博,鲍龙飞,唐雯聃,施瑞盟,方钊
    摘要:
    在对铝电解槽废旧阴极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所含的氟化物进行了氟的溶出试验,研究液固比、粒径、温度对氟化物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水浸出,粒径0.075~0.096 mm,液固比55︰1,浸出温度85 ℃,浸出时间2 h时,原料中可溶F-浸出率达到97.8%。溶解后的固体中剩余可溶氟离子约为45 mg/L,可作为非危险废弃物予以排放。
  • 曹耀华,高照国,王威,刘红召,张博
    摘要:
    国宝山铷原矿先进行焙烧,然后从含Rb2O 0.1%的焙砂中碱性浸出铷。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液固比2、常温浸出1.5 h,5级循环浸出后铷浸出率平均为93.87%,钙去除率平均为99.76%。
  • 稀贵金属
  • 常宏涛,季尚军,李梅,柳召刚,张称心
    摘要:
    采用非皂化的酸性萃取剂P204和碱性萃取剂N235协同萃取钕。研究了P204与N235的配比、萃取剂浓度、水相酸度、稀土浓度对P204与N235协同萃取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235与P204以体积比6︰4、协同萃取剂与煤油的体积比1︰1、pH为3.0时协同萃取钕的效果最好,随着稀土料液浓度的增大,萃取量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并且最大饱和容量达28 g/L(REO),大于P204单独萃取钕的饱和容量。
  • 刘志强,朱薇,陈怀杰
    摘要:
    采用不同条件浸出某含稀有金属炉渣,考察浸出条件对炉渣中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钙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酸浸出可以将稀土、铌、钛的品位分别提高到8.62%、5.40%、25.06%;采用“碳酸钠焙烧—水浸—酸浸”可以使稀土、铌、钛的品位分别提高到15.40%、9.97%、33.86%,稀土、铌、钛的直收率分别达到94.11%、94.27%、80.52%。
  • 黄文强,张亚莉,杨利群,王青龙
    摘要:
    研究了温度、氢氧化钠浓度、碳酸钠浓度和次氯酸钠用量对石油焦中钒的浸出率和浸出液的黏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温度可以提高浸出率、降低溶液的黏度。氢氧化钠、碳酸钠、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在提高钒浸出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浸出液的黏度。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90 ℃、次氯酸钠用量0.249%、氢氧化钠浓度150 g/L、碳酸钠浓度90 g/L。钒浸出率~61%,黏度5.4 mPa?s。
  • 周立杰,李晔,赵磊,董干国
    摘要:
    新型生物反应器采用外置充气系统的创新结构,在给矿量比为1.2︰1的情况下,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硫化物氧化情况略优于常规生物反应器,给矿量比分别为1.1︰1和1.2︰1的情况下,新型生物反应器生物氧化渣的金氰化浸出率比常规生物反应器分别提高了0.5~1.3和0.2~0.5个百分点。
  • 金明亚,陈少纯,曹洪杨
    摘要:
    以褐煤经过一次挥发焙烧后获得的煤灰为原料、碳作为发热剂和还原剂,采用还原焙烧法富集其中的锗,考察煤灰和球团粒度、焙烧温度和时间、还原气氛等对锗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还原气氛越强,锗的挥发率越高;煤灰和球团粒度对锗挥发率的影响较小;在不需额外补充气体和活性炭的条件下,在1 000 ℃焙烧2 h可使锗挥发率达到99.33%以上。
  • 材料与设备
  • 马岩美,周扬民,罗思义,黄国涛,仪垂杰
    摘要:
    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吸声泡沫玻璃,考察玻璃厚度、空腔、边缝以及开口气孔率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域,厚度、空腔深度和开口气孔率的增加都能提高吸声系数。但厚度超过150 mm后对吸声系数提高意义不大。吸声系数只在500~3 000 Hz频率范围内随边缝的增加而提高,其他频率范围内,吸声系数变化不大。
  • 张保国,李继东,王一雍,张明杰
    摘要:
    以氧化镁为原料,在MgF2-LiF-KCl电解质体系中采用熔盐电解制备铝镁合金,考查电解时间、电流强度对电流效率以及合金中镁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连续脉冲—计算机法测量电解过程反电动势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镁含量随电流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电解时间逐渐增大。在3 A的电流强度下电解2 h的电流效率达87%,加料前后平均反电动势降低0.5 V,氧化镁(1%)的加料周期约45 min。铝镁合金中镁浓度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偏析现象。
    重有色金属
  • 马鹏程,杨洪英,王路平,杨培根,刘慧
    摘要:
    通过摇瓶试验考察初始pH对黄铜矿细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1.2~1.6时,细菌活性较好,亚铁离子的氧化速率快;初始pH为1.4时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体系适应性较好;pH为1.2~1.4的浸出体系中黄钾铁钒生成量较少,铜浸出率较高,矿浆pH也是控制黄钾铁钒沉淀生成的主要因素。
  • 吕德良,黄红军,曹学锋,朱海锋
    摘要:
    研究了某转炉渣的化学组成与铜和铁的物相组成,查明了含铜矿物的赋存形式和嵌部特征。结果表明,炉渣冷却过程中其黏度会影响铜结晶的大小,氧化钙作为添加剂可以降低炉渣黏度,促进微细铜颗粒更好的结晶长大,实现晶相优化。
  • 袁海滨,陈钢,杨建中
    摘要:
    稀氧燃烧技术在铜阳极精炼炉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稀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约为煤气燃烧烟气量的22.4%,每吨阳极铜的能耗由应用前的大于88 kgce降低至42 kgce。稀氧燃烧技术对铜水提温较快,加速了氧化脱硫作业,炉内温度调整灵活、迅速,还原结束铜水温度达到1 190 ℃以上,满足阳极板正常浇铸的需要。
  • 朱秋华,廖小山,梁东荣,方荣茂
    摘要:
    采用特种树脂对铜电积液进行除铁和回收酸。考察流量、吸附液和解析液的流动方向等因素对酸吸附率和铁截留率的影响,探寻连续吸附/解析过程的酸度、铁铜含量变化与吸附/解析时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酸回收率、铁去除率分别为74.03%、71.57%。
  • 陈 钢,袁海滨,吕忠华
    摘要:
    介绍了氮气底吹透气砖在铜阳极炉上的应用实践,总结了透气砖日常检查维护、更换的方法,对生产中延长透气砖使用寿命的办法及透气砖在阳极炉的安装位置做了初步探讨。
  • 孙安平,沈强华,陈雯,马涛
    摘要:
    采用一种新的联合法处理工艺处理杂铜阳极泥,主干流程由杂铜阳极泥焙烧—硫酸溶浸—滤渣电炉还原熔炼—铅锡合金电解—焊锡阳极泥中回收贵金属工序组成。电炉还原熔炼采用非铁渣系,重点研究了熔渣的物性和渣型的选择。
  • 轻有色金属
  • 邱泽晶,张红亮,徐宇杰,王振宇
    摘要:
    对铝电解槽内电流损失机理和现代大型槽(>400 kA)的强湍流特征进行剖析,采用界面更新理论描述铝液—电解质界面附近的传质行为,建立了电流损失计算方程、质量传递系数方程及电流效率全域计算方程,进而结合多相流体力学及熔盐电化学相关理论,在CFX平台上建立了关联熔体运动的大型铝电解槽电流效率全域数值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400 kA级大型铝电解槽的电流效率进行了瞬态实时计算,求得全槽时均电流效率约为92.57%。
  • 赵俊学,张博,鲍龙飞,唐雯聃,施瑞盟,方钊
    摘要:
    在对铝电解槽废旧阴极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所含的氟化物进行了氟的溶出试验,研究液固比、粒径、温度对氟化物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水浸出,粒径0.075~0.096 mm,液固比55︰1,浸出温度85 ℃,浸出时间2 h时,原料中可溶F-浸出率达到97.8%。溶解后的固体中剩余可溶氟离子约为45 mg/L,可作为非危险废弃物予以排放。
  • 曹耀华,高照国,王威,刘红召,张博
    摘要:
    国宝山铷原矿先进行焙烧,然后从含Rb2O 0.1%的焙砂中碱性浸出铷。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液固比2、常温浸出1.5 h,5级循环浸出后铷浸出率平均为93.87%,钙去除率平均为99.76%。
  • 稀贵金属
  • 常宏涛,季尚军,李梅,柳召刚,张称心
    摘要:
    采用非皂化的酸性萃取剂P204和碱性萃取剂N235协同萃取钕。研究了P204与N235的配比、萃取剂浓度、水相酸度、稀土浓度对P204与N235协同萃取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235与P204以体积比6︰4、协同萃取剂与煤油的体积比1︰1、pH为3.0时协同萃取钕的效果最好,随着稀土料液浓度的增大,萃取量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并且最大饱和容量达28 g/L(REO),大于P204单独萃取钕的饱和容量。
  • 刘志强,朱薇,陈怀杰
    摘要:
    采用不同条件浸出某含稀有金属炉渣,考察浸出条件对炉渣中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钙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酸浸出可以将稀土、铌、钛的品位分别提高到8.62%、5.40%、25.06%;采用“碳酸钠焙烧—水浸—酸浸”可以使稀土、铌、钛的品位分别提高到15.40%、9.97%、33.86%,稀土、铌、钛的直收率分别达到94.11%、94.27%、80.52%。
  • 黄文强,张亚莉,杨利群,王青龙
    摘要:
    研究了温度、氢氧化钠浓度、碳酸钠浓度和次氯酸钠用量对石油焦中钒的浸出率和浸出液的黏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温度可以提高浸出率、降低溶液的黏度。氢氧化钠、碳酸钠、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在提高钒浸出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浸出液的黏度。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90 ℃、次氯酸钠用量0.249%、氢氧化钠浓度150 g/L、碳酸钠浓度90 g/L。钒浸出率~61%,黏度5.4 mPa?s。
  • 周立杰,李晔,赵磊,董干国
    摘要:
    新型生物反应器采用外置充气系统的创新结构,在给矿量比为1.2︰1的情况下,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硫化物氧化情况略优于常规生物反应器,给矿量比分别为1.1︰1和1.2︰1的情况下,新型生物反应器生物氧化渣的金氰化浸出率比常规生物反应器分别提高了0.5~1.3和0.2~0.5个百分点。
  • 金明亚,陈少纯,曹洪杨
    摘要:
    以褐煤经过一次挥发焙烧后获得的煤灰为原料、碳作为发热剂和还原剂,采用还原焙烧法富集其中的锗,考察煤灰和球团粒度、焙烧温度和时间、还原气氛等对锗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还原气氛越强,锗的挥发率越高;煤灰和球团粒度对锗挥发率的影响较小;在不需额外补充气体和活性炭的条件下,在1 000 ℃焙烧2 h可使锗挥发率达到99.33%以上。
  • 材料与设备
  • 马岩美,周扬民,罗思义,黄国涛,仪垂杰
    摘要:
    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吸声泡沫玻璃,考察玻璃厚度、空腔、边缝以及开口气孔率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域,厚度、空腔深度和开口气孔率的增加都能提高吸声系数。但厚度超过150 mm后对吸声系数提高意义不大。吸声系数只在500~3 000 Hz频率范围内随边缝的增加而提高,其他频率范围内,吸声系数变化不大。
  • 张保国,李继东,王一雍,张明杰
    摘要:
    以氧化镁为原料,在MgF2-LiF-KCl电解质体系中采用熔盐电解制备铝镁合金,考查电解时间、电流强度对电流效率以及合金中镁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连续脉冲—计算机法测量电解过程反电动势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镁含量随电流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电解时间逐渐增大。在3 A的电流强度下电解2 h的电流效率达87%,加料前后平均反电动势降低0.5 V,氧化镁(1%)的加料周期约45 min。铝镁合金中镁浓度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偏析现象。
    重有色金属
  • 马鹏程,杨洪英,王路平,杨培根,刘慧
    摘要:
    通过摇瓶试验考察初始pH对黄铜矿细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1.2~1.6时,细菌活性较好,亚铁离子的氧化速率快;初始pH为1.4时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体系适应性较好;pH为1.2~1.4的浸出体系中黄钾铁钒生成量较少,铜浸出率较高,矿浆pH也是控制黄钾铁钒沉淀生成的主要因素。
  • 吕德良,黄红军,曹学锋,朱海锋
    摘要:
    研究了某转炉渣的化学组成与铜和铁的物相组成,查明了含铜矿物的赋存形式和嵌部特征。结果表明,炉渣冷却过程中其黏度会影响铜结晶的大小,氧化钙作为添加剂可以降低炉渣黏度,促进微细铜颗粒更好的结晶长大,实现晶相优化。
  • 袁海滨,陈钢,杨建中
    摘要:
    稀氧燃烧技术在铜阳极精炼炉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稀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约为煤气燃烧烟气量的22.4%,每吨阳极铜的能耗由应用前的大于88 kgce降低至42 kgce。稀氧燃烧技术对铜水提温较快,加速了氧化脱硫作业,炉内温度调整灵活、迅速,还原结束铜水温度达到1 190 ℃以上,满足阳极板正常浇铸的需要。
  • 朱秋华,廖小山,梁东荣,方荣茂
    摘要:
    采用特种树脂对铜电积液进行除铁和回收酸。考察流量、吸附液和解析液的流动方向等因素对酸吸附率和铁截留率的影响,探寻连续吸附/解析过程的酸度、铁铜含量变化与吸附/解析时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酸回收率、铁去除率分别为74.03%、71.57%。
  • 陈 钢,袁海滨,吕忠华
    摘要:
    介绍了氮气底吹透气砖在铜阳极炉上的应用实践,总结了透气砖日常检查维护、更换的方法,对生产中延长透气砖使用寿命的办法及透气砖在阳极炉的安装位置做了初步探讨。
  • 孙安平,沈强华,陈雯,马涛
    摘要:
    采用一种新的联合法处理工艺处理杂铜阳极泥,主干流程由杂铜阳极泥焙烧—硫酸溶浸—滤渣电炉还原熔炼—铅锡合金电解—焊锡阳极泥中回收贵金属工序组成。电炉还原熔炼采用非铁渣系,重点研究了熔渣的物性和渣型的选择。
  • 轻有色金属
  • 邱泽晶,张红亮,徐宇杰,王振宇
    摘要:
    对铝电解槽内电流损失机理和现代大型槽(>400 kA)的强湍流特征进行剖析,采用界面更新理论描述铝液—电解质界面附近的传质行为,建立了电流损失计算方程、质量传递系数方程及电流效率全域计算方程,进而结合多相流体力学及熔盐电化学相关理论,在CFX平台上建立了关联熔体运动的大型铝电解槽电流效率全域数值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400 kA级大型铝电解槽的电流效率进行了瞬态实时计算,求得全槽时均电流效率约为92.57%。
  • 赵俊学,张博,鲍龙飞,唐雯聃,施瑞盟,方钊
    摘要:
    在对铝电解槽废旧阴极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所含的氟化物进行了氟的溶出试验,研究液固比、粒径、温度对氟化物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水浸出,粒径0.075~0.096 mm,液固比55︰1,浸出温度85 ℃,浸出时间2 h时,原料中可溶F-浸出率达到97.8%。溶解后的固体中剩余可溶氟离子约为45 mg/L,可作为非危险废弃物予以排放。
  • 曹耀华,高照国,王威,刘红召,张博
    摘要:
    国宝山铷原矿先进行焙烧,然后从含Rb2O 0.1%的焙砂中碱性浸出铷。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4倍、液固比2、常温浸出1.5 h,5级循环浸出后铷浸出率平均为93.87%,钙去除率平均为99.76%。
  • 稀贵金属
  • 常宏涛,季尚军,李梅,柳召刚,张称心
    摘要:
    采用非皂化的酸性萃取剂P204和碱性萃取剂N235协同萃取钕。研究了P204与N235的配比、萃取剂浓度、水相酸度、稀土浓度对P204与N235协同萃取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235与P204以体积比6︰4、协同萃取剂与煤油的体积比1︰1、pH为3.0时协同萃取钕的效果最好,随着稀土料液浓度的增大,萃取量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并且最大饱和容量达28 g/L(REO),大于P204单独萃取钕的饱和容量。
  • 刘志强,朱薇,陈怀杰
    摘要:
    采用不同条件浸出某含稀有金属炉渣,考察浸出条件对炉渣中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钙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酸浸出可以将稀土、铌、钛的品位分别提高到8.62%、5.40%、25.06%;采用“碳酸钠焙烧—水浸—酸浸”可以使稀土、铌、钛的品位分别提高到15.40%、9.97%、33.86%,稀土、铌、钛的直收率分别达到94.11%、94.27%、80.52%。
  • 黄文强,张亚莉,杨利群,王青龙
    摘要:
    研究了温度、氢氧化钠浓度、碳酸钠浓度和次氯酸钠用量对石油焦中钒的浸出率和浸出液的黏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温度可以提高浸出率、降低溶液的黏度。氢氧化钠、碳酸钠、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在提高钒浸出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浸出液的黏度。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90 ℃、次氯酸钠用量0.249%、氢氧化钠浓度150 g/L、碳酸钠浓度90 g/L。钒浸出率~61%,黏度5.4 mPa?s。
  • 周立杰,李晔,赵磊,董干国
    摘要:
    新型生物反应器采用外置充气系统的创新结构,在给矿量比为1.2︰1的情况下,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硫化物氧化情况略优于常规生物反应器,给矿量比分别为1.1︰1和1.2︰1的情况下,新型生物反应器生物氧化渣的金氰化浸出率比常规生物反应器分别提高了0.5~1.3和0.2~0.5个百分点。
  • 金明亚,陈少纯,曹洪杨
    摘要:
    以褐煤经过一次挥发焙烧后获得的煤灰为原料、碳作为发热剂和还原剂,采用还原焙烧法富集其中的锗,考察煤灰和球团粒度、焙烧温度和时间、还原气氛等对锗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还原气氛越强,锗的挥发率越高;煤灰和球团粒度对锗挥发率的影响较小;在不需额外补充气体和活性炭的条件下,在1 000 ℃焙烧2 h可使锗挥发率达到99.33%以上。
  • 材料与设备
  • 马岩美,周扬民,罗思义,黄国涛,仪垂杰
    摘要:
    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吸声泡沫玻璃,考察玻璃厚度、空腔、边缝以及开口气孔率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域,厚度、空腔深度和开口气孔率的增加都能提高吸声系数。但厚度超过150 mm后对吸声系数提高意义不大。吸声系数只在500~3 000 Hz频率范围内随边缝的增加而提高,其他频率范围内,吸声系数变化不大。
  • 张保国,李继东,王一雍,张明杰
    摘要:
    以氧化镁为原料,在MgF2-LiF-KCl电解质体系中采用熔盐电解制备铝镁合金,考查电解时间、电流强度对电流效率以及合金中镁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连续脉冲—计算机法测量电解过程反电动势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镁含量随电流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电解时间逐渐增大。在3 A的电流强度下电解2 h的电流效率达87%,加料前后平均反电动势降低0.5 V,氧化镁(1%)的加料周期约45 min。铝镁合金中镁浓度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偏析现象。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