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4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张魁芳,刘志强,曹洪杨,邱显扬
    摘要:
    分别采用N235萃取法、铁矾法、赤铁矿法从铂钯精矿的氧压硫酸浸出液中除铁,并对三种方法的利弊、成本、试验条件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铁矾法和赤铁矿法的铜离子损失量和渣量均较大,萃取法具有有价金属损失小,无渣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
  • 陈栋,朱德庆,费嘉
    摘要:
    在1 025~1 175 ℃模拟硫酸渣的氯化焙烧过程,考察了氧化铅的氯化焙烧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硫酸渣体系中,氧化铅的氯化反应受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4.19 kJ/mol。
  • 徐芳,王军涛,来梦泽,陈静
    摘要:
    基于CALPHAD方法对MNO3-Ca(NO3)2(M=Li, Na, K)二元相图的试验数据首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拟合,得到了3个二元相图的过量混合热力学性质的参数及Ca(NO3)2的熔化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并用拟合的参数计算了3个二元相图,最后将计算得到的相图与试验相图进行了比较。
  • 轻有色金属
  • 陈卓笛,黄凯,朱鸿民
    摘要:
    通过高温碳热还原分别将高钛渣中的钛和铁还原至富钛相物质Ti2CO和金属铁,并使其中的熔渣相MOx不被还原,然后选用油酸作为捕收剂对Ti2CO/MOx模拟混合原料开展了浮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从还原产物中得到了产率79.88%、Ti2CO回收率87.74%的浮选效果。
  • 代红,李彦恒,侯晓琪,侯永茹
    摘要:
    以粉煤灰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烧结时影响粉煤灰中锂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酸钠与粉煤灰以1︰1的比例在900 ℃焙烧2 h的条件下,锂浸出率可以达到65%。
  • 稀贵金属
  • 徐志高,李攀红,池汝安,王力军,吴明,赵骏
    摘要:
    以不同酸度的盐酸和硫酸为反萃剂从DIBK-TBP体系和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锆、铪。结果表明,对DIBK-TBP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2.0 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85%,得到富锆液,然后用酸度为8.0 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对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3.0 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然后采用酸度为2.0 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70%,得到少铪的锆液。采用盐酸和硫酸可顺利实现对DIBK体系负载有机相中锆、铪的反萃取。
  • 许万祥,张卜升,王靖坤,王治钧
    摘要:
    采用MIBK萃取剂在硫氰酸盐介质中对铪、钛进行萃取分离,考察水相NH4SCN浓度、水相酸度、有机相中HSCN预饱和浓度、相比、时间等对铪、钛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NH4SCN浓度1.0 mol/L、水相酸度1.0 mol/L、有机相不经HSCN预饱和、相比1.5︰1、萃取时间7 min。铪、钛分配比分别达到18.20和0.16,铪、钛分离系数达到107。
  • 万婧,余建民,毕向光,杨金富,李权,王火印
    摘要:
    系统研究了原料粒度、品位、酸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化剂用量及溶液电势、预处理方法对汽车失效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度-0.074 mm、液固比L/S=5/1、90~100 ℃、控制溶液电势1.0~1.2 V氯化浸出8 h,原料品位愈高,渣率愈低,浸出率愈高;随着盐酸和硫酸混合酸浓度的增加,铂族金属的浸出率急剧升高并且均高于单一的盐酸和硫酸介质。添加硫酸氢钠焙烧预处理(300 ℃,3 h)能显著提高铂族金属尤其是铑的浸出率,铂、钯的浸出率大于99%,铑的浸出率大于97%。
  • 曹威,张一敏,包申旭,杨晓
    摘要:
    研究了胺类萃取剂N235从石煤硫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钒的工艺参数,考察N235体积分数、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等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N235体积分数40%、有机相与水相相比1︰4、25 ℃萃取6 min,钒两级总萃取率为97.82%;以0.8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为反萃剂、有机相与水相相比3︰1、在25 ℃反萃6 min,钒两级总反萃率大于99%,钒可以与其他主要杂质元素分离。
  • 孙留根,袁朝新,王云,孙彦文,常耀超,徐晓辉,杜齐平,刘永涛
    摘要:
    简要介绍了难处理金精矿氰化类和非氰化类处理方法的机理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综合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研究的发展方向。
  • 黄海辉,徐晓辉,王云,袁朝新,郭持皓,常耀超,孙留根
    摘要:
    采用两段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某高砷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一段焙烧温度550 ℃,二段焙烧温度630 ℃,酸浸时间90 min,控制终点pH 1.0时,铜浸出率达到82.44%;酸浸渣细磨至-0.039 mm占88.9%,氰化钠用量6 kg/t,氰化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90.98%。
  • 王为振,孙聪,常耀超,李云,孙留根
    摘要:
    采用偏重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氰化尾渣进行脱氰的研究,考察了Na2S2O5浓度、Cu2+浓度、空气速率、初始pH和反应时间对脱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S2O5浓度0.2 g/L、Cu2+浓度80 mg/L、空气鼓入速率250 mL/min、初始pH≈10的条件下反应2 h,氰化尾渣矿浆中全氰浓度从91.5 mg/L降到0.2 mg/L左右,可以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材料与设备
  • 邓永春,崔萌萌,吴胜利,姜银举,刘聪
    摘要:
    研究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特性及吸水稳定后物质的结构与形态表征,通过增重试验及增重稳定后物质的X射线衍射试验,讨论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吸水的一般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研究表明,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过程为未反应核模型,Lageren准一级、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仅能对其诱导期之后的某个阶段拟合较好。氧化镨钕明显异于氧化钕,吸水产物孔隙率减小,吸一定水后出现类似“饱和”的现象。
  • 田小弟,阳征会,刘会基,魏睿,吴红星
    摘要:
    介绍了测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单室平衡容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对该装置建立补偿系统的必要性及补偿方法,重点探讨了补偿系统中3个关键密度函数的推导过程和参比水柱平均密度测点的确定方法,以及使用这些密度函数所引起的误差。
  • 张峻巍,苏建铭,王一雍,李艺,邵智聪
    摘要:
    采用超声电沉积法在纯铜表面成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Ni-Co-Al2O3复合镀层,并讨论了超声波对镀层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超声功率下,超声波主要是通过空化效应、射流效应等影响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硬度及耐蚀性;当超声功率过高时,超声波无益于提高镀层性能。
  • 马荣骏,马玉雯
    摘要:
    全面介绍了LiFePO4电池在高温下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电池在25~65 ℃循环容量下降的情况,重点阐述了改善LiFePO4电池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 环境工程
  • 梁东东,李大江,郭持皓,孙留根,常耀超,黄海辉
    摘要:
    概述了目前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研究开发进展及相应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对已有的脱硫新技术进行描述,最后对我国的脱硫技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对适合我国工业生产实际情况的脱硫技术提出建议。
    重有色金属
  • 张魁芳,刘志强,曹洪杨,邱显扬
    摘要:
    分别采用N235萃取法、铁矾法、赤铁矿法从铂钯精矿的氧压硫酸浸出液中除铁,并对三种方法的利弊、成本、试验条件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铁矾法和赤铁矿法的铜离子损失量和渣量均较大,萃取法具有有价金属损失小,无渣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
  • 陈栋,朱德庆,费嘉
    摘要:
    在1 025~1 175 ℃模拟硫酸渣的氯化焙烧过程,考察了氧化铅的氯化焙烧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硫酸渣体系中,氧化铅的氯化反应受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4.19 kJ/mol。
  • 徐芳,王军涛,来梦泽,陈静
    摘要:
    基于CALPHAD方法对MNO3-Ca(NO3)2(M=Li, Na, K)二元相图的试验数据首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拟合,得到了3个二元相图的过量混合热力学性质的参数及Ca(NO3)2的熔化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并用拟合的参数计算了3个二元相图,最后将计算得到的相图与试验相图进行了比较。
  • 轻有色金属
  • 陈卓笛,黄凯,朱鸿民
    摘要:
    通过高温碳热还原分别将高钛渣中的钛和铁还原至富钛相物质Ti2CO和金属铁,并使其中的熔渣相MOx不被还原,然后选用油酸作为捕收剂对Ti2CO/MOx模拟混合原料开展了浮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从还原产物中得到了产率79.88%、Ti2CO回收率87.74%的浮选效果。
  • 代红,李彦恒,侯晓琪,侯永茹
    摘要:
    以粉煤灰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烧结时影响粉煤灰中锂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酸钠与粉煤灰以1︰1的比例在900 ℃焙烧2 h的条件下,锂浸出率可以达到65%。
  • 稀贵金属
  • 徐志高,李攀红,池汝安,王力军,吴明,赵骏
    摘要:
    以不同酸度的盐酸和硫酸为反萃剂从DIBK-TBP体系和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锆、铪。结果表明,对DIBK-TBP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2.0 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85%,得到富锆液,然后用酸度为8.0 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对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3.0 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然后采用酸度为2.0 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70%,得到少铪的锆液。采用盐酸和硫酸可顺利实现对DIBK体系负载有机相中锆、铪的反萃取。
  • 许万祥,张卜升,王靖坤,王治钧
    摘要:
    采用MIBK萃取剂在硫氰酸盐介质中对铪、钛进行萃取分离,考察水相NH4SCN浓度、水相酸度、有机相中HSCN预饱和浓度、相比、时间等对铪、钛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NH4SCN浓度1.0 mol/L、水相酸度1.0 mol/L、有机相不经HSCN预饱和、相比1.5︰1、萃取时间7 min。铪、钛分配比分别达到18.20和0.16,铪、钛分离系数达到107。
  • 万婧,余建民,毕向光,杨金富,李权,王火印
    摘要:
    系统研究了原料粒度、品位、酸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化剂用量及溶液电势、预处理方法对汽车失效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度-0.074 mm、液固比L/S=5/1、90~100 ℃、控制溶液电势1.0~1.2 V氯化浸出8 h,原料品位愈高,渣率愈低,浸出率愈高;随着盐酸和硫酸混合酸浓度的增加,铂族金属的浸出率急剧升高并且均高于单一的盐酸和硫酸介质。添加硫酸氢钠焙烧预处理(300 ℃,3 h)能显著提高铂族金属尤其是铑的浸出率,铂、钯的浸出率大于99%,铑的浸出率大于97%。
  • 曹威,张一敏,包申旭,杨晓
    摘要:
    研究了胺类萃取剂N235从石煤硫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钒的工艺参数,考察N235体积分数、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等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N235体积分数40%、有机相与水相相比1︰4、25 ℃萃取6 min,钒两级总萃取率为97.82%;以0.8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为反萃剂、有机相与水相相比3︰1、在25 ℃反萃6 min,钒两级总反萃率大于99%,钒可以与其他主要杂质元素分离。
  • 孙留根,袁朝新,王云,孙彦文,常耀超,徐晓辉,杜齐平,刘永涛
    摘要:
    简要介绍了难处理金精矿氰化类和非氰化类处理方法的机理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综合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研究的发展方向。
  • 黄海辉,徐晓辉,王云,袁朝新,郭持皓,常耀超,孙留根
    摘要:
    采用两段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某高砷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一段焙烧温度550 ℃,二段焙烧温度630 ℃,酸浸时间90 min,控制终点pH 1.0时,铜浸出率达到82.44%;酸浸渣细磨至-0.039 mm占88.9%,氰化钠用量6 kg/t,氰化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90.98%。
  • 王为振,孙聪,常耀超,李云,孙留根
    摘要:
    采用偏重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氰化尾渣进行脱氰的研究,考察了Na2S2O5浓度、Cu2+浓度、空气速率、初始pH和反应时间对脱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S2O5浓度0.2 g/L、Cu2+浓度80 mg/L、空气鼓入速率250 mL/min、初始pH≈10的条件下反应2 h,氰化尾渣矿浆中全氰浓度从91.5 mg/L降到0.2 mg/L左右,可以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材料与设备
  • 邓永春,崔萌萌,吴胜利,姜银举,刘聪
    摘要:
    研究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特性及吸水稳定后物质的结构与形态表征,通过增重试验及增重稳定后物质的X射线衍射试验,讨论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吸水的一般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研究表明,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过程为未反应核模型,Lageren准一级、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仅能对其诱导期之后的某个阶段拟合较好。氧化镨钕明显异于氧化钕,吸水产物孔隙率减小,吸一定水后出现类似“饱和”的现象。
  • 田小弟,阳征会,刘会基,魏睿,吴红星
    摘要:
    介绍了测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单室平衡容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对该装置建立补偿系统的必要性及补偿方法,重点探讨了补偿系统中3个关键密度函数的推导过程和参比水柱平均密度测点的确定方法,以及使用这些密度函数所引起的误差。
  • 张峻巍,苏建铭,王一雍,李艺,邵智聪
    摘要:
    采用超声电沉积法在纯铜表面成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Ni-Co-Al2O3复合镀层,并讨论了超声波对镀层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超声功率下,超声波主要是通过空化效应、射流效应等影响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硬度及耐蚀性;当超声功率过高时,超声波无益于提高镀层性能。
  • 马荣骏,马玉雯
    摘要:
    全面介绍了LiFePO4电池在高温下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电池在25~65 ℃循环容量下降的情况,重点阐述了改善LiFePO4电池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 环境工程
  • 梁东东,李大江,郭持皓,孙留根,常耀超,黄海辉
    摘要:
    概述了目前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研究开发进展及相应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对已有的脱硫新技术进行描述,最后对我国的脱硫技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对适合我国工业生产实际情况的脱硫技术提出建议。
    重有色金属
  • 张魁芳,刘志强,曹洪杨,邱显扬
    摘要:
    分别采用N235萃取法、铁矾法、赤铁矿法从铂钯精矿的氧压硫酸浸出液中除铁,并对三种方法的利弊、成本、试验条件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铁矾法和赤铁矿法的铜离子损失量和渣量均较大,萃取法具有有价金属损失小,无渣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
  • 陈栋,朱德庆,费嘉
    摘要:
    在1 025~1 175 ℃模拟硫酸渣的氯化焙烧过程,考察了氧化铅的氯化焙烧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硫酸渣体系中,氧化铅的氯化反应受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4.19 kJ/mol。
  • 徐芳,王军涛,来梦泽,陈静
    摘要:
    基于CALPHAD方法对MNO3-Ca(NO3)2(M=Li, Na, K)二元相图的试验数据首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拟合,得到了3个二元相图的过量混合热力学性质的参数及Ca(NO3)2的熔化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并用拟合的参数计算了3个二元相图,最后将计算得到的相图与试验相图进行了比较。
  • 轻有色金属
  • 陈卓笛,黄凯,朱鸿民
    摘要:
    通过高温碳热还原分别将高钛渣中的钛和铁还原至富钛相物质Ti2CO和金属铁,并使其中的熔渣相MOx不被还原,然后选用油酸作为捕收剂对Ti2CO/MOx模拟混合原料开展了浮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从还原产物中得到了产率79.88%、Ti2CO回收率87.74%的浮选效果。
  • 代红,李彦恒,侯晓琪,侯永茹
    摘要:
    以粉煤灰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烧结时影响粉煤灰中锂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酸钠与粉煤灰以1︰1的比例在900 ℃焙烧2 h的条件下,锂浸出率可以达到65%。
  • 稀贵金属
  • 徐志高,李攀红,池汝安,王力军,吴明,赵骏
    摘要:
    以不同酸度的盐酸和硫酸为反萃剂从DIBK-TBP体系和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锆、铪。结果表明,对DIBK-TBP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2.0 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85%,得到富锆液,然后用酸度为8.0 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对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3.0 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然后采用酸度为2.0 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70%,得到少铪的锆液。采用盐酸和硫酸可顺利实现对DIBK体系负载有机相中锆、铪的反萃取。
  • 许万祥,张卜升,王靖坤,王治钧
    摘要:
    采用MIBK萃取剂在硫氰酸盐介质中对铪、钛进行萃取分离,考察水相NH4SCN浓度、水相酸度、有机相中HSCN预饱和浓度、相比、时间等对铪、钛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NH4SCN浓度1.0 mol/L、水相酸度1.0 mol/L、有机相不经HSCN预饱和、相比1.5︰1、萃取时间7 min。铪、钛分配比分别达到18.20和0.16,铪、钛分离系数达到107。
  • 万婧,余建民,毕向光,杨金富,李权,王火印
    摘要:
    系统研究了原料粒度、品位、酸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化剂用量及溶液电势、预处理方法对汽车失效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度-0.074 mm、液固比L/S=5/1、90~100 ℃、控制溶液电势1.0~1.2 V氯化浸出8 h,原料品位愈高,渣率愈低,浸出率愈高;随着盐酸和硫酸混合酸浓度的增加,铂族金属的浸出率急剧升高并且均高于单一的盐酸和硫酸介质。添加硫酸氢钠焙烧预处理(300 ℃,3 h)能显著提高铂族金属尤其是铑的浸出率,铂、钯的浸出率大于99%,铑的浸出率大于97%。
  • 曹威,张一敏,包申旭,杨晓
    摘要:
    研究了胺类萃取剂N235从石煤硫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钒的工艺参数,考察N235体积分数、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等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N235体积分数40%、有机相与水相相比1︰4、25 ℃萃取6 min,钒两级总萃取率为97.82%;以0.8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为反萃剂、有机相与水相相比3︰1、在25 ℃反萃6 min,钒两级总反萃率大于99%,钒可以与其他主要杂质元素分离。
  • 孙留根,袁朝新,王云,孙彦文,常耀超,徐晓辉,杜齐平,刘永涛
    摘要:
    简要介绍了难处理金精矿氰化类和非氰化类处理方法的机理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综合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研究的发展方向。
  • 黄海辉,徐晓辉,王云,袁朝新,郭持皓,常耀超,孙留根
    摘要:
    采用两段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某高砷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一段焙烧温度550 ℃,二段焙烧温度630 ℃,酸浸时间90 min,控制终点pH 1.0时,铜浸出率达到82.44%;酸浸渣细磨至-0.039 mm占88.9%,氰化钠用量6 kg/t,氰化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90.98%。
  • 王为振,孙聪,常耀超,李云,孙留根
    摘要:
    采用偏重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氰化尾渣进行脱氰的研究,考察了Na2S2O5浓度、Cu2+浓度、空气速率、初始pH和反应时间对脱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S2O5浓度0.2 g/L、Cu2+浓度80 mg/L、空气鼓入速率250 mL/min、初始pH≈10的条件下反应2 h,氰化尾渣矿浆中全氰浓度从91.5 mg/L降到0.2 mg/L左右,可以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材料与设备
  • 邓永春,崔萌萌,吴胜利,姜银举,刘聪
    摘要:
    研究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特性及吸水稳定后物质的结构与形态表征,通过增重试验及增重稳定后物质的X射线衍射试验,讨论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吸水的一般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研究表明,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过程为未反应核模型,Lageren准一级、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仅能对其诱导期之后的某个阶段拟合较好。氧化镨钕明显异于氧化钕,吸水产物孔隙率减小,吸一定水后出现类似“饱和”的现象。
  • 田小弟,阳征会,刘会基,魏睿,吴红星
    摘要:
    介绍了测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单室平衡容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对该装置建立补偿系统的必要性及补偿方法,重点探讨了补偿系统中3个关键密度函数的推导过程和参比水柱平均密度测点的确定方法,以及使用这些密度函数所引起的误差。
  • 张峻巍,苏建铭,王一雍,李艺,邵智聪
    摘要:
    采用超声电沉积法在纯铜表面成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Ni-Co-Al2O3复合镀层,并讨论了超声波对镀层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超声功率下,超声波主要是通过空化效应、射流效应等影响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硬度及耐蚀性;当超声功率过高时,超声波无益于提高镀层性能。
  • 马荣骏,马玉雯
    摘要:
    全面介绍了LiFePO4电池在高温下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电池在25~65 ℃循环容量下降的情况,重点阐述了改善LiFePO4电池循环容量下降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 环境工程
  • 梁东东,李大江,郭持皓,孙留根,常耀超,黄海辉
    摘要:
    概述了目前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研究开发进展及相应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对已有的脱硫新技术进行描述,最后对我国的脱硫技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对适合我国工业生产实际情况的脱硫技术提出建议。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