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管青军,骆朋辉,郭亮,孙伟,殷志刚,邹兴
    摘要:
    以Versatic10为萃取剂从含镍、钴、钙、镁离子的合成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分离镍、钴离子。在25 ℃、振荡强度200 r/min、振荡时间4 min的条件下,Versatic10萃取镍、钴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 2.5、相比O/A=1/3、皂化率60%。用去离子水(pH=6.50)对负载有机相按相比O/A=1/1洗涤2次,钙、镁离子的共萃率均可降至0.5%以下。用2 mol/L硫酸按相比O/A=1/1反萃时,镍、钴的反萃率均在99%以上。
  • 简椿林
    摘要:
    采用配料—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含铜难处理金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15%、98.18%、65.20%。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金精矿独特配料技术,使得铜浸出率大幅提高,工程化应用后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 安俊菁,黄凯,赵杨,马悍,王廷坤,胡若鹏,孙科源,王晓丽
    摘要:
    在密闭侧吹熔炼炉内开展CRT含铅玻璃替代炼铅原料的配比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RT含铅玻璃可以替代部分铅矿石和硅石作为密闭侧吹熔炼炉炼铅的原料,在CRT含铅玻璃23.2%配比条件下,铅回收率最高。
  • 轻有色金属
  • 黎氏琼春,巨少华,彭金辉,王仕兴,周烈兴
    摘要:
    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氢氧化钠添加量对一水硬铝石矿—氢氧化钠体系相变规律的影响。利用DTA-TG、XRD和SEM技术对焙烧产物的加热性能、物相转变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较低、氢氧化钠添加量较少时,大量AlOOH没有转变,主要反应是高岭石和白云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沸石、方钠石、霞石等不同物相。温度升高利于沸石和方钠石换成钙霞石。氢氧化钠添加量增多利于AlOOH与NaOH反应生成铝酸钠物相。当温度升高到500 ℃以上时,主要反应是AlOOH脱水形成Al2O3。
  • 陈延信,李骏,赵博,丁松雄
    摘要:
    采用自制的分散态焙烧炉,对硫含量1.61%的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脱硫。考察脱硫效果随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焙烧脱硫的机理。结果表明,在650 ℃焙烧120 s时,分散态焙烧可以实现76.98%的脱硫率,焙烧矿残硫为0.07%,延长焙烧时间或升高温度对提高脱硫率帮助不大。
  • 毛晓勇,伍伟,朱云
    摘要:
    用含钛电炉渣在FeSO4-Fe2(SO4)3-H2SO4溶液中水热重结晶,并重选出钛铁矿。研究了FeSO4浓度、Fe2(SO4)3浓度、pH、水热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重选钛铁矿精矿中Ti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SO4浓度为0.60 mol/L,Fe2(SO4)3浓度0.14 mol/L,pH 2,水热反应温度150 ℃,保温时间3.5 h时水热反应效果最佳,此时重选得到得钛精矿中TiO2含量由原渣的41.92%升高到49.74%。
  • 稀贵金属
  • 刘亚洁,柳建设,李江,孙占学,徐玲玲,徐蔚云,陈功新,王学刚
    摘要:
    以某铀矿酸法生产堆和生物法试验堆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法比较不同浸出时期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讨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酸法堆浸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生物堆浸体系;酸法和生物法堆浸体系中,共同的优势菌为At. ferrooxidans、L. ferriphilum和At. thiooxidans,是酸性硫化矿物环境中的主要类群;影响含氟铀矿石堆浸体系细菌类群的主要因素是体系的总氟离子浓度和pH。酸法堆浸的中后期属有铁/硫氧化等嗜酸菌存在的弱生物堆浸体系;生物堆浸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到人工强化菌群控制;极低pH、高氟浓度降低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
  • 张凯钧,王学刚,刘亚洁,孙占学,郭勤
    摘要:
    考察了不同浓度的酵母提取物对浸铀混合菌群生长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酵母提取物浓度的增大,有机物对浸铀混合菌生长、氧化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酵母提取物浓度小于1 g/L时,对混合菌的氧化活性和生长周期影响较小,微量的酵母提取物反而能促进浸铀混合菌群的细胞分裂,提高铁氧化速率。
  • 李银丽,宋永辉,王科鹏,陈向阳
    摘要:
    考查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及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石煤中钒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浸出时间为60 min、硫酸质量浓度为13%、液固比为2︰1、微波功率为800 W时,钒浸出率可达83.2%。
  • 郭持皓,王云,刘大学,韦其晋,梁东东
    摘要:
    以焙砂为原料,对熔盐挥发的氯化挥发时间、熔融时间、氧气供应量、氯化添加剂量和氯化剂添加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加入8%氯化钙、氧气通入量为3 m3/h、融化电压约410 V、融化电流约40 A、熔融温度1 200 ℃、熔融后保持电流约20 A的条件下,金的挥发率稳定在97%以上。并提出一种短流程无氰提金新工艺。
  • 乔晓明,李梅,张栋梁,高凯,耿彦华,朱永涛
    摘要:
    采用氟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提钪后的浸出渣中回收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氟化氢铵用量对脱硅效果和铌富集效果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200 ℃,焙烧时间为2.5 h,矿盐比为1︰1.2时,硅脱除率达到95%以上,渣中铌品位富集到2.1%左右;硫酸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为80 ℃,液固比为15︰1时,铌的浸出率达到80%。
  • 刘振楠,刘景槐,吴海国
    摘要:
    采用苏打还原焙烧—水浸工艺、硫酸焙烧—水浸工艺从某含锡钨萤石中矿中综合回收钨、锡和氟,考察苏打加入量、还原剂煤与苏打配比,硫酸加入量、碳酸铵加入量以及控制溶液终点pH等对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中矿两次硫酸焙烧——洗矿——碳酸铵浸出——盐酸浸出工艺,分解原料中99.95%的氟,钨总浸出率为98.04%,锡保留率为17.70%。该工艺指标较好,三废可达标排放,经济效益明显。
  • 吴喜龙,贺小塘,李红梅,赵金成,施秋杰,汤永松,李勇,王欢,赵雨,雷霆
    摘要:
    以等离子熔炼失效汽车催化剂得到的含铂、钯和铑的铁合金富集物为原料,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氧化剂用量对铁合金中铂、钯和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浓度6 mol/L、搅拌速度250 r/min时、液固比10︰1、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 h、氧化剂氯酸钠用量为1︰1,铂、钯和铑的浸出率分别为57.29%、62.12%和25.35%。
  • 材料与设备
  • 罗果萍,孙权,王永斌,朱建国
    摘要:
    以纯试剂为原料采用压团焙烧的方法,研究了碱金属对Fe2O3压团在焙烧过程中的行为及晶格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Na2CO3易与Fe2O3反应生成NaFeO2等低熔点铁酸盐并有液相产生,但在压团焙烧阶段Na2O对Fe2O3晶格结构没有造成影响;K2CO3也容易和Fe2O3反应固相反应生成多铁酸钾等铁酸盐。同时添加(K2O+Na2O)或是增大他们添加量都对晶格常数a、b无影响,而对晶格常数c影响显著。同时添加K2O与Na2O使得Fe2O3晶格常数c由无添加的1.370 72 nm增大为1.372 59 nm,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不断增大。
  • 王欢,贺小塘,吴喜龙,韩守礼,赵雨,李子璇,廖 微,雷 霆
    摘要: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通过氨水络合、离子交换、硫酸中和、重结晶提纯等工序,得到了硫酸四氨钯(Ⅱ)产品,并分析了产品特征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合成硫酸四氨钯的产率为86.82%,产品纯度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 毛嘉,李明照,张耀斌,吴翔,杨卓晓
    摘要:
    以苯甲醛为主溶剂,甲酸为助溶剂,液体石蜡为抑制挥发剂的有机溶液去除报废镁合金表面涂层,并对去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苯甲醛和甲酸的体积比为13︰7,处理时间为10 min时,涂层的起皱率可达100%;在涂层去除过程中,有机溶剂分子与涂层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溶剂对涂层聚合物无降解破坏作用,而是使聚合物空间网状结构扩大,减弱了有机涂层与基材间的作用力,促使涂层与镁合金基材分离。
  • 环境工程
  • 崔同明,李水娥,周绪忠
    摘要:
    采用Ca(OH)2为化学活化剂,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在Ca(OH)2用量为100 mL、改性温度80 ℃、改性时间2 h、干燥时间6 h时,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容量达到最大,为3.91 mmol/g。
    重有色金属
  • 管青军,骆朋辉,郭亮,孙伟,殷志刚,邹兴
    摘要:
    以Versatic10为萃取剂从含镍、钴、钙、镁离子的合成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分离镍、钴离子。在25 ℃、振荡强度200 r/min、振荡时间4 min的条件下,Versatic10萃取镍、钴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 2.5、相比O/A=1/3、皂化率60%。用去离子水(pH=6.50)对负载有机相按相比O/A=1/1洗涤2次,钙、镁离子的共萃率均可降至0.5%以下。用2 mol/L硫酸按相比O/A=1/1反萃时,镍、钴的反萃率均在99%以上。
  • 简椿林
    摘要:
    采用配料—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含铜难处理金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15%、98.18%、65.20%。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金精矿独特配料技术,使得铜浸出率大幅提高,工程化应用后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 安俊菁,黄凯,赵杨,马悍,王廷坤,胡若鹏,孙科源,王晓丽
    摘要:
    在密闭侧吹熔炼炉内开展CRT含铅玻璃替代炼铅原料的配比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RT含铅玻璃可以替代部分铅矿石和硅石作为密闭侧吹熔炼炉炼铅的原料,在CRT含铅玻璃23.2%配比条件下,铅回收率最高。
  • 轻有色金属
  • 黎氏琼春,巨少华,彭金辉,王仕兴,周烈兴
    摘要:
    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氢氧化钠添加量对一水硬铝石矿—氢氧化钠体系相变规律的影响。利用DTA-TG、XRD和SEM技术对焙烧产物的加热性能、物相转变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较低、氢氧化钠添加量较少时,大量AlOOH没有转变,主要反应是高岭石和白云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沸石、方钠石、霞石等不同物相。温度升高利于沸石和方钠石换成钙霞石。氢氧化钠添加量增多利于AlOOH与NaOH反应生成铝酸钠物相。当温度升高到500 ℃以上时,主要反应是AlOOH脱水形成Al2O3。
  • 陈延信,李骏,赵博,丁松雄
    摘要:
    采用自制的分散态焙烧炉,对硫含量1.61%的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脱硫。考察脱硫效果随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焙烧脱硫的机理。结果表明,在650 ℃焙烧120 s时,分散态焙烧可以实现76.98%的脱硫率,焙烧矿残硫为0.07%,延长焙烧时间或升高温度对提高脱硫率帮助不大。
  • 毛晓勇,伍伟,朱云
    摘要:
    用含钛电炉渣在FeSO4-Fe2(SO4)3-H2SO4溶液中水热重结晶,并重选出钛铁矿。研究了FeSO4浓度、Fe2(SO4)3浓度、pH、水热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重选钛铁矿精矿中Ti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SO4浓度为0.60 mol/L,Fe2(SO4)3浓度0.14 mol/L,pH 2,水热反应温度150 ℃,保温时间3.5 h时水热反应效果最佳,此时重选得到得钛精矿中TiO2含量由原渣的41.92%升高到49.74%。
  • 稀贵金属
  • 刘亚洁,柳建设,李江,孙占学,徐玲玲,徐蔚云,陈功新,王学刚
    摘要:
    以某铀矿酸法生产堆和生物法试验堆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法比较不同浸出时期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讨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酸法堆浸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生物堆浸体系;酸法和生物法堆浸体系中,共同的优势菌为At. ferrooxidans、L. ferriphilum和At. thiooxidans,是酸性硫化矿物环境中的主要类群;影响含氟铀矿石堆浸体系细菌类群的主要因素是体系的总氟离子浓度和pH。酸法堆浸的中后期属有铁/硫氧化等嗜酸菌存在的弱生物堆浸体系;生物堆浸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到人工强化菌群控制;极低pH、高氟浓度降低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
  • 张凯钧,王学刚,刘亚洁,孙占学,郭勤
    摘要:
    考察了不同浓度的酵母提取物对浸铀混合菌群生长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酵母提取物浓度的增大,有机物对浸铀混合菌生长、氧化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酵母提取物浓度小于1 g/L时,对混合菌的氧化活性和生长周期影响较小,微量的酵母提取物反而能促进浸铀混合菌群的细胞分裂,提高铁氧化速率。
  • 李银丽,宋永辉,王科鹏,陈向阳
    摘要:
    考查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及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石煤中钒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浸出时间为60 min、硫酸质量浓度为13%、液固比为2︰1、微波功率为800 W时,钒浸出率可达83.2%。
  • 郭持皓,王云,刘大学,韦其晋,梁东东
    摘要:
    以焙砂为原料,对熔盐挥发的氯化挥发时间、熔融时间、氧气供应量、氯化添加剂量和氯化剂添加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加入8%氯化钙、氧气通入量为3 m3/h、融化电压约410 V、融化电流约40 A、熔融温度1 200 ℃、熔融后保持电流约20 A的条件下,金的挥发率稳定在97%以上。并提出一种短流程无氰提金新工艺。
  • 乔晓明,李梅,张栋梁,高凯,耿彦华,朱永涛
    摘要:
    采用氟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提钪后的浸出渣中回收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氟化氢铵用量对脱硅效果和铌富集效果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200 ℃,焙烧时间为2.5 h,矿盐比为1︰1.2时,硅脱除率达到95%以上,渣中铌品位富集到2.1%左右;硫酸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为80 ℃,液固比为15︰1时,铌的浸出率达到80%。
  • 刘振楠,刘景槐,吴海国
    摘要:
    采用苏打还原焙烧—水浸工艺、硫酸焙烧—水浸工艺从某含锡钨萤石中矿中综合回收钨、锡和氟,考察苏打加入量、还原剂煤与苏打配比,硫酸加入量、碳酸铵加入量以及控制溶液终点pH等对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中矿两次硫酸焙烧——洗矿——碳酸铵浸出——盐酸浸出工艺,分解原料中99.95%的氟,钨总浸出率为98.04%,锡保留率为17.70%。该工艺指标较好,三废可达标排放,经济效益明显。
  • 吴喜龙,贺小塘,李红梅,赵金成,施秋杰,汤永松,李勇,王欢,赵雨,雷霆
    摘要:
    以等离子熔炼失效汽车催化剂得到的含铂、钯和铑的铁合金富集物为原料,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氧化剂用量对铁合金中铂、钯和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浓度6 mol/L、搅拌速度250 r/min时、液固比10︰1、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 h、氧化剂氯酸钠用量为1︰1,铂、钯和铑的浸出率分别为57.29%、62.12%和25.35%。
  • 材料与设备
  • 罗果萍,孙权,王永斌,朱建国
    摘要:
    以纯试剂为原料采用压团焙烧的方法,研究了碱金属对Fe2O3压团在焙烧过程中的行为及晶格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Na2CO3易与Fe2O3反应生成NaFeO2等低熔点铁酸盐并有液相产生,但在压团焙烧阶段Na2O对Fe2O3晶格结构没有造成影响;K2CO3也容易和Fe2O3反应固相反应生成多铁酸钾等铁酸盐。同时添加(K2O+Na2O)或是增大他们添加量都对晶格常数a、b无影响,而对晶格常数c影响显著。同时添加K2O与Na2O使得Fe2O3晶格常数c由无添加的1.370 72 nm增大为1.372 59 nm,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不断增大。
  • 王欢,贺小塘,吴喜龙,韩守礼,赵雨,李子璇,廖 微,雷 霆
    摘要: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通过氨水络合、离子交换、硫酸中和、重结晶提纯等工序,得到了硫酸四氨钯(Ⅱ)产品,并分析了产品特征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合成硫酸四氨钯的产率为86.82%,产品纯度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 毛嘉,李明照,张耀斌,吴翔,杨卓晓
    摘要:
    以苯甲醛为主溶剂,甲酸为助溶剂,液体石蜡为抑制挥发剂的有机溶液去除报废镁合金表面涂层,并对去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苯甲醛和甲酸的体积比为13︰7,处理时间为10 min时,涂层的起皱率可达100%;在涂层去除过程中,有机溶剂分子与涂层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溶剂对涂层聚合物无降解破坏作用,而是使聚合物空间网状结构扩大,减弱了有机涂层与基材间的作用力,促使涂层与镁合金基材分离。
  • 环境工程
  • 崔同明,李水娥,周绪忠
    摘要:
    采用Ca(OH)2为化学活化剂,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在Ca(OH)2用量为100 mL、改性温度80 ℃、改性时间2 h、干燥时间6 h时,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容量达到最大,为3.91 mmol/g。
    重有色金属
  • 管青军,骆朋辉,郭亮,孙伟,殷志刚,邹兴
    摘要:
    以Versatic10为萃取剂从含镍、钴、钙、镁离子的合成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分离镍、钴离子。在25 ℃、振荡强度200 r/min、振荡时间4 min的条件下,Versatic10萃取镍、钴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 2.5、相比O/A=1/3、皂化率60%。用去离子水(pH=6.50)对负载有机相按相比O/A=1/1洗涤2次,钙、镁离子的共萃率均可降至0.5%以下。用2 mol/L硫酸按相比O/A=1/1反萃时,镍、钴的反萃率均在99%以上。
  • 简椿林
    摘要:
    采用配料—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含铜难处理金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15%、98.18%、65.20%。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金精矿独特配料技术,使得铜浸出率大幅提高,工程化应用后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 安俊菁,黄凯,赵杨,马悍,王廷坤,胡若鹏,孙科源,王晓丽
    摘要:
    在密闭侧吹熔炼炉内开展CRT含铅玻璃替代炼铅原料的配比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RT含铅玻璃可以替代部分铅矿石和硅石作为密闭侧吹熔炼炉炼铅的原料,在CRT含铅玻璃23.2%配比条件下,铅回收率最高。
  • 轻有色金属
  • 黎氏琼春,巨少华,彭金辉,王仕兴,周烈兴
    摘要:
    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氢氧化钠添加量对一水硬铝石矿—氢氧化钠体系相变规律的影响。利用DTA-TG、XRD和SEM技术对焙烧产物的加热性能、物相转变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较低、氢氧化钠添加量较少时,大量AlOOH没有转变,主要反应是高岭石和白云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沸石、方钠石、霞石等不同物相。温度升高利于沸石和方钠石换成钙霞石。氢氧化钠添加量增多利于AlOOH与NaOH反应生成铝酸钠物相。当温度升高到500 ℃以上时,主要反应是AlOOH脱水形成Al2O3。
  • 陈延信,李骏,赵博,丁松雄
    摘要:
    采用自制的分散态焙烧炉,对硫含量1.61%的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脱硫。考察脱硫效果随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焙烧脱硫的机理。结果表明,在650 ℃焙烧120 s时,分散态焙烧可以实现76.98%的脱硫率,焙烧矿残硫为0.07%,延长焙烧时间或升高温度对提高脱硫率帮助不大。
  • 毛晓勇,伍伟,朱云
    摘要:
    用含钛电炉渣在FeSO4-Fe2(SO4)3-H2SO4溶液中水热重结晶,并重选出钛铁矿。研究了FeSO4浓度、Fe2(SO4)3浓度、pH、水热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重选钛铁矿精矿中Ti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SO4浓度为0.60 mol/L,Fe2(SO4)3浓度0.14 mol/L,pH 2,水热反应温度150 ℃,保温时间3.5 h时水热反应效果最佳,此时重选得到得钛精矿中TiO2含量由原渣的41.92%升高到49.74%。
  • 稀贵金属
  • 刘亚洁,柳建设,李江,孙占学,徐玲玲,徐蔚云,陈功新,王学刚
    摘要:
    以某铀矿酸法生产堆和生物法试验堆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法比较不同浸出时期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讨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酸法堆浸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生物堆浸体系;酸法和生物法堆浸体系中,共同的优势菌为At. ferrooxidans、L. ferriphilum和At. thiooxidans,是酸性硫化矿物环境中的主要类群;影响含氟铀矿石堆浸体系细菌类群的主要因素是体系的总氟离子浓度和pH。酸法堆浸的中后期属有铁/硫氧化等嗜酸菌存在的弱生物堆浸体系;生物堆浸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到人工强化菌群控制;极低pH、高氟浓度降低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
  • 张凯钧,王学刚,刘亚洁,孙占学,郭勤
    摘要:
    考察了不同浓度的酵母提取物对浸铀混合菌群生长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酵母提取物浓度的增大,有机物对浸铀混合菌生长、氧化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酵母提取物浓度小于1 g/L时,对混合菌的氧化活性和生长周期影响较小,微量的酵母提取物反而能促进浸铀混合菌群的细胞分裂,提高铁氧化速率。
  • 李银丽,宋永辉,王科鹏,陈向阳
    摘要:
    考查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及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石煤中钒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浸出时间为60 min、硫酸质量浓度为13%、液固比为2︰1、微波功率为800 W时,钒浸出率可达83.2%。
  • 郭持皓,王云,刘大学,韦其晋,梁东东
    摘要:
    以焙砂为原料,对熔盐挥发的氯化挥发时间、熔融时间、氧气供应量、氯化添加剂量和氯化剂添加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加入8%氯化钙、氧气通入量为3 m3/h、融化电压约410 V、融化电流约40 A、熔融温度1 200 ℃、熔融后保持电流约20 A的条件下,金的挥发率稳定在97%以上。并提出一种短流程无氰提金新工艺。
  • 乔晓明,李梅,张栋梁,高凯,耿彦华,朱永涛
    摘要:
    采用氟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提钪后的浸出渣中回收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氟化氢铵用量对脱硅效果和铌富集效果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200 ℃,焙烧时间为2.5 h,矿盐比为1︰1.2时,硅脱除率达到95%以上,渣中铌品位富集到2.1%左右;硫酸浓度为12 mol/L,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为80 ℃,液固比为15︰1时,铌的浸出率达到80%。
  • 刘振楠,刘景槐,吴海国
    摘要:
    采用苏打还原焙烧—水浸工艺、硫酸焙烧—水浸工艺从某含锡钨萤石中矿中综合回收钨、锡和氟,考察苏打加入量、还原剂煤与苏打配比,硫酸加入量、碳酸铵加入量以及控制溶液终点pH等对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中矿两次硫酸焙烧——洗矿——碳酸铵浸出——盐酸浸出工艺,分解原料中99.95%的氟,钨总浸出率为98.04%,锡保留率为17.70%。该工艺指标较好,三废可达标排放,经济效益明显。
  • 吴喜龙,贺小塘,李红梅,赵金成,施秋杰,汤永松,李勇,王欢,赵雨,雷霆
    摘要:
    以等离子熔炼失效汽车催化剂得到的含铂、钯和铑的铁合金富集物为原料,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氧化剂用量对铁合金中铂、钯和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浓度6 mol/L、搅拌速度250 r/min时、液固比10︰1、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 h、氧化剂氯酸钠用量为1︰1,铂、钯和铑的浸出率分别为57.29%、62.12%和25.35%。
  • 材料与设备
  • 罗果萍,孙权,王永斌,朱建国
    摘要:
    以纯试剂为原料采用压团焙烧的方法,研究了碱金属对Fe2O3压团在焙烧过程中的行为及晶格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Na2CO3易与Fe2O3反应生成NaFeO2等低熔点铁酸盐并有液相产生,但在压团焙烧阶段Na2O对Fe2O3晶格结构没有造成影响;K2CO3也容易和Fe2O3反应固相反应生成多铁酸钾等铁酸盐。同时添加(K2O+Na2O)或是增大他们添加量都对晶格常数a、b无影响,而对晶格常数c影响显著。同时添加K2O与Na2O使得Fe2O3晶格常数c由无添加的1.370 72 nm增大为1.372 59 nm,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多,不断增大。
  • 王欢,贺小塘,吴喜龙,韩守礼,赵雨,李子璇,廖 微,雷 霆
    摘要: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通过氨水络合、离子交换、硫酸中和、重结晶提纯等工序,得到了硫酸四氨钯(Ⅱ)产品,并分析了产品特征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合成硫酸四氨钯的产率为86.82%,产品纯度高,适于规模化生产。
  • 毛嘉,李明照,张耀斌,吴翔,杨卓晓
    摘要:
    以苯甲醛为主溶剂,甲酸为助溶剂,液体石蜡为抑制挥发剂的有机溶液去除报废镁合金表面涂层,并对去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苯甲醛和甲酸的体积比为13︰7,处理时间为10 min时,涂层的起皱率可达100%;在涂层去除过程中,有机溶剂分子与涂层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溶剂对涂层聚合物无降解破坏作用,而是使聚合物空间网状结构扩大,减弱了有机涂层与基材间的作用力,促使涂层与镁合金基材分离。
  • 环境工程
  • 崔同明,李水娥,周绪忠
    摘要:
    采用Ca(OH)2为化学活化剂,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在Ca(OH)2用量为100 mL、改性温度80 ℃、改性时间2 h、干燥时间6 h时,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容量达到最大,为3.91 mmol/g。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