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9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刘恒,唐朝波,陈永明,杨声海,何静
    摘要: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锑氧粉熔池还原熔炼的低熔点渣SiO2︰FeO︰CaO︰Na2O=30︰34︰12︰24,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熔炼时间、焦率和熔炼温度对锑氧粉还原熔炼过程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熔炼时间50 min、焦率12.5%、熔炼温度1 000 ℃,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扩大试验,金属锑直收率为92.66%,渣含锑为1.06%,粗锑品位为97.09%,均优于传统反射炉工艺。
  • 张亚东,华一新,徐存英,李坚
    摘要:
    根据硫氧混合锌矿含钙、硅高的特点,充分利用矿石所含CaCO3和CaO的固硫作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焙烧,使矿石中的异极矿和闪锌矿转化为易于溶出的ZnO,硫转化成CaSO4。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300 ℃,所得焙砂在氨—硫酸铵溶液中的锌浸出率可达75%,而矿石直接浸出时锌的浸出率只有52%。通过氧化焙烧过程产生矿相重构,既提高了锌的浸出率,又避免了SO2的逸出,还能彻底消除硅胶的生成。
  • 李凤,汤启明,阳启华,李晓晖
    摘要:
    在铜的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中,料液中的杂质离子影响萃取剂的性能,最终影响萃取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硝酸根、高锰酸根、氯离子、硅、料液黏度等对铜萃取剂稳定性的影响。
  • 汪其,姜茂发,王猛,张洁
    摘要:
    采用硫酸浸出和萃取分离从提钒尾渣中回收有价元素。结果表明,尾渣经80%质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浸出后,钒、铬浸出率分别达98.2%、84.8%;以20% P204+80%磺化煤油(体积百分数)为萃取剂,对浸出液进行三级萃取并反萃后,钒的回收率可达56.2%,萃取过程中铬的损失率低于4%,萃余液水解后可得到纯度为89.6%的Cr2O3产品。实现了浸出液中钒、铬的分离和回收。
  • 轻有色金属
  • 周忠仁,华一新,徐存英,李坚,李艳,张启波,张亚东
    摘要:
    采用熔盐电解法,在CaCl2-NaCl混合熔盐中电解还原钛铁矿,制备出了多孔、粒径在10 μm左右的Ti-Fe合金,探讨了CaO加入量对电解还原钛铁矿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盐中添加摩尔分数0~1.0%的CaO促进钛铁矿还原并生成,加快了电解过程;当CaO浓度增加到1.5%后,抑制了CaTiO3的还原。
  • 稀贵金属
  • 尹飞,邹维,揭晓武,张永禄,王振文
    摘要:
    对高硅质石煤钒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在硫酸体系下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及含钒金红石、硫钒铜矿在硫酸直接浸出以及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均难以浸出;钒酸盐、褐铁矿在硫酸体系下,钒易于浸出,氢离子破坏其晶体结构;含钒云母类矿物采用硫酸直接浸出,钒浸出率低于50%,在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浸出率高于90%。氟化物强化含钒云母类矿物的浸出机理是HF与F-形成络合离子,在H3O+的促进下,破坏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的Si-O键,实现钒的浸出,HF在浸出过程起催化作用。
  • 刘亚建
    摘要:
    对经王水分金后的残渣(王水银渣)探索了王水再提纯、直接造渣熔炼、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3种工艺。结果发现前二种工艺都存在尾渣需再处理的问题,而采用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工艺处理效果最佳,金银直收率均可达99.97%,且工艺流程简单、金银直收率高。
  • 罗 星,李尽善,周卫宁,冯吉福,马荣锴
    摘要:
    对某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渣进行炭浸氰化试验,考察pH、调浆时间、底炭浓度、氰化钠初始浓度、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氰化钠的消耗仅为0.27~0.29 kg/t,金浸出率为95.34%:底炭浓度60 kg/t、氧化钙用量35 kg/t、氰化钠初始浓度1.5 kg/t、调浆时间2 h、室温浸出2~4 h。难处理金矿经过热压氧化预处理后炭浸法提金,具有浸出反应动力学快,浸出率高,氰化钠消耗低的特点。
  • 甘胤,吴建存,李刚
    摘要:
    对某低品位含金硫精矿开展氧压酸浸产元素硫、碱硫氧压浸取金银试验。酸浸试验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130 ℃、浸出时间300 min、浸出压力1.6 MPa、液固比4︰1、始酸浓度20 g/L、木质素2‰;碱硫氧压浸金试验最佳条件为:浸金剂(石灰+硫磺)为总干矿的40%、硫碱质量比0.35、催化剂Cu(NH3)42+ 0.06 mol/L、活化剂木质素占干矿的0.2%、氧压0.4 MPa、温度105 ℃、浸金时间5 h,在此条件下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88.23%和61.35%。
  • 胡意文,何强,王日,汪秋雨,黄绍勇
    摘要:
    以二氧化硫为还原剂,对铂钯置换后液中碲的还原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往铂钯置换后液中添加盐酸使其Cl-浓度增加至1.0 mol/L后,于75 ℃通入2 h的二氧化硫,可将反应液中99%以上的碲还原沉淀,所得粗碲粉中碲含量在90%以上、杂质含量低。碲的还原沉淀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液酸度的提高而增大,碲的还原反应是准一级反应,且反应属动力学控制。另外,提出了二氧化硫还原碲的反应机理模型,H+和Cl-都是二氧化硫还原碲的催化剂,都有利于将亚碲酸转变成氯化碲。
  • 材料与设备
  • 樊艳金,张建飞,农佳蓓,邓鸿华
    摘要:
    采用稀盐酸浸泡法脱除氧化钪产品中的钙,考察稀盐酸浓度、浸泡时间、液固比、浸泡温度、CN试剂加入量对氧化钪产品中钙脱除率和钪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稀盐酸浓度1.2 mol/L、常温浸泡60 min、液固比2︰1、CN试剂用量为氧化钪量的4%。经过二次稀盐酸浸泡处理的氧化钪产品可以达到GB/T 13219-2010中161040级产品牌号的标准。
  • 雷佳,邱天力,蒋伟言,姚卫棠,段涛,竹文坤
    摘要: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膜为模板,原位反应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材料,实现纳米金的可控合成以及复合薄膜的大尺寸制备。研究了氯金酸用量和原位反应时间对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形貌的影响;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研究不同催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以及环境温度对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 mL质量浓度1%氯金酸,原位反应2 min时制备的复合薄膜中纳米金的尺寸大小均匀,密度适中;其用量为1.4 g,硼氢化钠0.24 mol/L,在温度为60 ℃的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
  • 刘庆富,张成海,卢红波
    摘要:
    对Sn30Zn合金喷金丝的配制、熔体净化、铸锭、热挤压、连续轧制、退火及拉丝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制备的Sn30Zn合金喷金丝进行了检测,确定了生产优质高性能低锡锡锌丝的较佳工艺参数,此工艺生产的Sn30Zn喷金丝产品在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上均达到要求。
  • 梁李斯,赵忠宇,张韶华,余泽利,武晓雷,刘诗薇
    摘要:
    采用驻波管吸声系数测试仪分别测定闭孔泡沫铝板、打孔闭孔泡沫铝板、打孔铝板的吸声系数,结合共振结构吸声特性曲线,分析闭孔泡沫铝打孔后的结构特征,对吸声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打孔后闭孔泡沫铝吸声系数峰值可达0.68,高于未打孔时的0.42,也高于打孔铝板的0.45,降噪系数同样有所升高。打孔闭孔泡沫铝吸声机理主要是由于表面漫反射的干涉消声、内部微孔和裂纹造成声波的能量耗散、打孔后与背板间形成共振结构及打孔对内部孔洞的结构改变增大了吸声。
  • 环境工程
  • 袁文辉,徐志峰
    摘要:
    提出了利用磷酸盐从还原预处理后的电镀污泥浸出液中优先分离铬的工艺,并从理论上证明了铬铁分离的可行性,探讨了磷酸钠用量、溶液初始pH、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对铬铁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条件为:PO43-/Cr3+摩尔比1.1、溶液初始pH 2.0、反应温度80 ℃、保温时间60 min、搅拌转速400 r/min,铬和铁沉淀率分别为96.0%和0.68%,铬铁单级分离系数141.2。
  • 金哲男,种煜,杨坤,何英杰
    摘要:
    概述了废弃CRT的产生及国内外废弃CRT玻璃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资源再利用、湿法冶金工艺和火法冶金工艺等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处理效率及铅污染防治,火法工艺技术是一条有效的废弃CRT处理途径。
  • 冶金史
  • 李昂,李延祥
    摘要: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拥有美洲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新大陆冶金技术的发源地。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土著居民曾对这些矿产资源开采了近千年,并具备了冶炼、铸造和锻造合金的技术。以具有冶金内涵的印加时期遗址为契入点来探析该时期南安第斯冶金技术的文化面貌,并探讨印加帝国对冶金技术的控制力,为进一步认识印加时期的冶金文明提供相关资料。
    重有色金属
  • 刘恒,唐朝波,陈永明,杨声海,何静
    摘要: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锑氧粉熔池还原熔炼的低熔点渣SiO2︰FeO︰CaO︰Na2O=30︰34︰12︰24,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熔炼时间、焦率和熔炼温度对锑氧粉还原熔炼过程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熔炼时间50 min、焦率12.5%、熔炼温度1 000 ℃,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扩大试验,金属锑直收率为92.66%,渣含锑为1.06%,粗锑品位为97.09%,均优于传统反射炉工艺。
  • 张亚东,华一新,徐存英,李坚
    摘要:
    根据硫氧混合锌矿含钙、硅高的特点,充分利用矿石所含CaCO3和CaO的固硫作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焙烧,使矿石中的异极矿和闪锌矿转化为易于溶出的ZnO,硫转化成CaSO4。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300 ℃,所得焙砂在氨—硫酸铵溶液中的锌浸出率可达75%,而矿石直接浸出时锌的浸出率只有52%。通过氧化焙烧过程产生矿相重构,既提高了锌的浸出率,又避免了SO2的逸出,还能彻底消除硅胶的生成。
  • 李凤,汤启明,阳启华,李晓晖
    摘要:
    在铜的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中,料液中的杂质离子影响萃取剂的性能,最终影响萃取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硝酸根、高锰酸根、氯离子、硅、料液黏度等对铜萃取剂稳定性的影响。
  • 汪其,姜茂发,王猛,张洁
    摘要:
    采用硫酸浸出和萃取分离从提钒尾渣中回收有价元素。结果表明,尾渣经80%质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浸出后,钒、铬浸出率分别达98.2%、84.8%;以20% P204+80%磺化煤油(体积百分数)为萃取剂,对浸出液进行三级萃取并反萃后,钒的回收率可达56.2%,萃取过程中铬的损失率低于4%,萃余液水解后可得到纯度为89.6%的Cr2O3产品。实现了浸出液中钒、铬的分离和回收。
  • 轻有色金属
  • 周忠仁,华一新,徐存英,李坚,李艳,张启波,张亚东
    摘要:
    采用熔盐电解法,在CaCl2-NaCl混合熔盐中电解还原钛铁矿,制备出了多孔、粒径在10 μm左右的Ti-Fe合金,探讨了CaO加入量对电解还原钛铁矿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盐中添加摩尔分数0~1.0%的CaO促进钛铁矿还原并生成,加快了电解过程;当CaO浓度增加到1.5%后,抑制了CaTiO3的还原。
  • 稀贵金属
  • 尹飞,邹维,揭晓武,张永禄,王振文
    摘要:
    对高硅质石煤钒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在硫酸体系下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及含钒金红石、硫钒铜矿在硫酸直接浸出以及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均难以浸出;钒酸盐、褐铁矿在硫酸体系下,钒易于浸出,氢离子破坏其晶体结构;含钒云母类矿物采用硫酸直接浸出,钒浸出率低于50%,在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浸出率高于90%。氟化物强化含钒云母类矿物的浸出机理是HF与F-形成络合离子,在H3O+的促进下,破坏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的Si-O键,实现钒的浸出,HF在浸出过程起催化作用。
  • 刘亚建
    摘要:
    对经王水分金后的残渣(王水银渣)探索了王水再提纯、直接造渣熔炼、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3种工艺。结果发现前二种工艺都存在尾渣需再处理的问题,而采用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工艺处理效果最佳,金银直收率均可达99.97%,且工艺流程简单、金银直收率高。
  • 罗 星,李尽善,周卫宁,冯吉福,马荣锴
    摘要:
    对某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渣进行炭浸氰化试验,考察pH、调浆时间、底炭浓度、氰化钠初始浓度、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氰化钠的消耗仅为0.27~0.29 kg/t,金浸出率为95.34%:底炭浓度60 kg/t、氧化钙用量35 kg/t、氰化钠初始浓度1.5 kg/t、调浆时间2 h、室温浸出2~4 h。难处理金矿经过热压氧化预处理后炭浸法提金,具有浸出反应动力学快,浸出率高,氰化钠消耗低的特点。
  • 甘胤,吴建存,李刚
    摘要:
    对某低品位含金硫精矿开展氧压酸浸产元素硫、碱硫氧压浸取金银试验。酸浸试验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130 ℃、浸出时间300 min、浸出压力1.6 MPa、液固比4︰1、始酸浓度20 g/L、木质素2‰;碱硫氧压浸金试验最佳条件为:浸金剂(石灰+硫磺)为总干矿的40%、硫碱质量比0.35、催化剂Cu(NH3)42+ 0.06 mol/L、活化剂木质素占干矿的0.2%、氧压0.4 MPa、温度105 ℃、浸金时间5 h,在此条件下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88.23%和61.35%。
  • 胡意文,何强,王日,汪秋雨,黄绍勇
    摘要:
    以二氧化硫为还原剂,对铂钯置换后液中碲的还原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往铂钯置换后液中添加盐酸使其Cl-浓度增加至1.0 mol/L后,于75 ℃通入2 h的二氧化硫,可将反应液中99%以上的碲还原沉淀,所得粗碲粉中碲含量在90%以上、杂质含量低。碲的还原沉淀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液酸度的提高而增大,碲的还原反应是准一级反应,且反应属动力学控制。另外,提出了二氧化硫还原碲的反应机理模型,H+和Cl-都是二氧化硫还原碲的催化剂,都有利于将亚碲酸转变成氯化碲。
  • 材料与设备
  • 樊艳金,张建飞,农佳蓓,邓鸿华
    摘要:
    采用稀盐酸浸泡法脱除氧化钪产品中的钙,考察稀盐酸浓度、浸泡时间、液固比、浸泡温度、CN试剂加入量对氧化钪产品中钙脱除率和钪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稀盐酸浓度1.2 mol/L、常温浸泡60 min、液固比2︰1、CN试剂用量为氧化钪量的4%。经过二次稀盐酸浸泡处理的氧化钪产品可以达到GB/T 13219-2010中161040级产品牌号的标准。
  • 雷佳,邱天力,蒋伟言,姚卫棠,段涛,竹文坤
    摘要: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膜为模板,原位反应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材料,实现纳米金的可控合成以及复合薄膜的大尺寸制备。研究了氯金酸用量和原位反应时间对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形貌的影响;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研究不同催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以及环境温度对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 mL质量浓度1%氯金酸,原位反应2 min时制备的复合薄膜中纳米金的尺寸大小均匀,密度适中;其用量为1.4 g,硼氢化钠0.24 mol/L,在温度为60 ℃的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
  • 刘庆富,张成海,卢红波
    摘要:
    对Sn30Zn合金喷金丝的配制、熔体净化、铸锭、热挤压、连续轧制、退火及拉丝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制备的Sn30Zn合金喷金丝进行了检测,确定了生产优质高性能低锡锡锌丝的较佳工艺参数,此工艺生产的Sn30Zn喷金丝产品在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上均达到要求。
  • 梁李斯,赵忠宇,张韶华,余泽利,武晓雷,刘诗薇
    摘要:
    采用驻波管吸声系数测试仪分别测定闭孔泡沫铝板、打孔闭孔泡沫铝板、打孔铝板的吸声系数,结合共振结构吸声特性曲线,分析闭孔泡沫铝打孔后的结构特征,对吸声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打孔后闭孔泡沫铝吸声系数峰值可达0.68,高于未打孔时的0.42,也高于打孔铝板的0.45,降噪系数同样有所升高。打孔闭孔泡沫铝吸声机理主要是由于表面漫反射的干涉消声、内部微孔和裂纹造成声波的能量耗散、打孔后与背板间形成共振结构及打孔对内部孔洞的结构改变增大了吸声。
  • 环境工程
  • 袁文辉,徐志峰
    摘要:
    提出了利用磷酸盐从还原预处理后的电镀污泥浸出液中优先分离铬的工艺,并从理论上证明了铬铁分离的可行性,探讨了磷酸钠用量、溶液初始pH、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对铬铁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条件为:PO43-/Cr3+摩尔比1.1、溶液初始pH 2.0、反应温度80 ℃、保温时间60 min、搅拌转速400 r/min,铬和铁沉淀率分别为96.0%和0.68%,铬铁单级分离系数141.2。
  • 金哲男,种煜,杨坤,何英杰
    摘要:
    概述了废弃CRT的产生及国内外废弃CRT玻璃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资源再利用、湿法冶金工艺和火法冶金工艺等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处理效率及铅污染防治,火法工艺技术是一条有效的废弃CRT处理途径。
  • 冶金史
  • 李昂,李延祥
    摘要: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拥有美洲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新大陆冶金技术的发源地。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土著居民曾对这些矿产资源开采了近千年,并具备了冶炼、铸造和锻造合金的技术。以具有冶金内涵的印加时期遗址为契入点来探析该时期南安第斯冶金技术的文化面貌,并探讨印加帝国对冶金技术的控制力,为进一步认识印加时期的冶金文明提供相关资料。
    重有色金属
  • 刘恒,唐朝波,陈永明,杨声海,何静
    摘要: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锑氧粉熔池还原熔炼的低熔点渣SiO2︰FeO︰CaO︰Na2O=30︰34︰12︰24,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熔炼时间、焦率和熔炼温度对锑氧粉还原熔炼过程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熔炼时间50 min、焦率12.5%、熔炼温度1 000 ℃,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扩大试验,金属锑直收率为92.66%,渣含锑为1.06%,粗锑品位为97.09%,均优于传统反射炉工艺。
  • 张亚东,华一新,徐存英,李坚
    摘要:
    根据硫氧混合锌矿含钙、硅高的特点,充分利用矿石所含CaCO3和CaO的固硫作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焙烧,使矿石中的异极矿和闪锌矿转化为易于溶出的ZnO,硫转化成CaSO4。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300 ℃,所得焙砂在氨—硫酸铵溶液中的锌浸出率可达75%,而矿石直接浸出时锌的浸出率只有52%。通过氧化焙烧过程产生矿相重构,既提高了锌的浸出率,又避免了SO2的逸出,还能彻底消除硅胶的生成。
  • 李凤,汤启明,阳启华,李晓晖
    摘要:
    在铜的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中,料液中的杂质离子影响萃取剂的性能,最终影响萃取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硝酸根、高锰酸根、氯离子、硅、料液黏度等对铜萃取剂稳定性的影响。
  • 汪其,姜茂发,王猛,张洁
    摘要:
    采用硫酸浸出和萃取分离从提钒尾渣中回收有价元素。结果表明,尾渣经80%质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浸出后,钒、铬浸出率分别达98.2%、84.8%;以20% P204+80%磺化煤油(体积百分数)为萃取剂,对浸出液进行三级萃取并反萃后,钒的回收率可达56.2%,萃取过程中铬的损失率低于4%,萃余液水解后可得到纯度为89.6%的Cr2O3产品。实现了浸出液中钒、铬的分离和回收。
  • 轻有色金属
  • 周忠仁,华一新,徐存英,李坚,李艳,张启波,张亚东
    摘要:
    采用熔盐电解法,在CaCl2-NaCl混合熔盐中电解还原钛铁矿,制备出了多孔、粒径在10 μm左右的Ti-Fe合金,探讨了CaO加入量对电解还原钛铁矿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盐中添加摩尔分数0~1.0%的CaO促进钛铁矿还原并生成,加快了电解过程;当CaO浓度增加到1.5%后,抑制了CaTiO3的还原。
  • 稀贵金属
  • 尹飞,邹维,揭晓武,张永禄,王振文
    摘要:
    对高硅质石煤钒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在硫酸体系下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及含钒金红石、硫钒铜矿在硫酸直接浸出以及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均难以浸出;钒酸盐、褐铁矿在硫酸体系下,钒易于浸出,氢离子破坏其晶体结构;含钒云母类矿物采用硫酸直接浸出,钒浸出率低于50%,在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浸出率高于90%。氟化物强化含钒云母类矿物的浸出机理是HF与F-形成络合离子,在H3O+的促进下,破坏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的Si-O键,实现钒的浸出,HF在浸出过程起催化作用。
  • 刘亚建
    摘要:
    对经王水分金后的残渣(王水银渣)探索了王水再提纯、直接造渣熔炼、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3种工艺。结果发现前二种工艺都存在尾渣需再处理的问题,而采用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工艺处理效果最佳,金银直收率均可达99.97%,且工艺流程简单、金银直收率高。
  • 罗 星,李尽善,周卫宁,冯吉福,马荣锴
    摘要:
    对某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渣进行炭浸氰化试验,考察pH、调浆时间、底炭浓度、氰化钠初始浓度、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氰化钠的消耗仅为0.27~0.29 kg/t,金浸出率为95.34%:底炭浓度60 kg/t、氧化钙用量35 kg/t、氰化钠初始浓度1.5 kg/t、调浆时间2 h、室温浸出2~4 h。难处理金矿经过热压氧化预处理后炭浸法提金,具有浸出反应动力学快,浸出率高,氰化钠消耗低的特点。
  • 甘胤,吴建存,李刚
    摘要:
    对某低品位含金硫精矿开展氧压酸浸产元素硫、碱硫氧压浸取金银试验。酸浸试验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130 ℃、浸出时间300 min、浸出压力1.6 MPa、液固比4︰1、始酸浓度20 g/L、木质素2‰;碱硫氧压浸金试验最佳条件为:浸金剂(石灰+硫磺)为总干矿的40%、硫碱质量比0.35、催化剂Cu(NH3)42+ 0.06 mol/L、活化剂木质素占干矿的0.2%、氧压0.4 MPa、温度105 ℃、浸金时间5 h,在此条件下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88.23%和61.35%。
  • 胡意文,何强,王日,汪秋雨,黄绍勇
    摘要:
    以二氧化硫为还原剂,对铂钯置换后液中碲的还原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往铂钯置换后液中添加盐酸使其Cl-浓度增加至1.0 mol/L后,于75 ℃通入2 h的二氧化硫,可将反应液中99%以上的碲还原沉淀,所得粗碲粉中碲含量在90%以上、杂质含量低。碲的还原沉淀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液酸度的提高而增大,碲的还原反应是准一级反应,且反应属动力学控制。另外,提出了二氧化硫还原碲的反应机理模型,H+和Cl-都是二氧化硫还原碲的催化剂,都有利于将亚碲酸转变成氯化碲。
  • 材料与设备
  • 樊艳金,张建飞,农佳蓓,邓鸿华
    摘要:
    采用稀盐酸浸泡法脱除氧化钪产品中的钙,考察稀盐酸浓度、浸泡时间、液固比、浸泡温度、CN试剂加入量对氧化钪产品中钙脱除率和钪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稀盐酸浓度1.2 mol/L、常温浸泡60 min、液固比2︰1、CN试剂用量为氧化钪量的4%。经过二次稀盐酸浸泡处理的氧化钪产品可以达到GB/T 13219-2010中161040级产品牌号的标准。
  • 雷佳,邱天力,蒋伟言,姚卫棠,段涛,竹文坤
    摘要: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膜为模板,原位反应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材料,实现纳米金的可控合成以及复合薄膜的大尺寸制备。研究了氯金酸用量和原位反应时间对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形貌的影响;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研究不同催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以及环境温度对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 mL质量浓度1%氯金酸,原位反应2 min时制备的复合薄膜中纳米金的尺寸大小均匀,密度适中;其用量为1.4 g,硼氢化钠0.24 mol/L,在温度为60 ℃的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
  • 刘庆富,张成海,卢红波
    摘要:
    对Sn30Zn合金喷金丝的配制、熔体净化、铸锭、热挤压、连续轧制、退火及拉丝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制备的Sn30Zn合金喷金丝进行了检测,确定了生产优质高性能低锡锡锌丝的较佳工艺参数,此工艺生产的Sn30Zn喷金丝产品在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上均达到要求。
  • 梁李斯,赵忠宇,张韶华,余泽利,武晓雷,刘诗薇
    摘要:
    采用驻波管吸声系数测试仪分别测定闭孔泡沫铝板、打孔闭孔泡沫铝板、打孔铝板的吸声系数,结合共振结构吸声特性曲线,分析闭孔泡沫铝打孔后的结构特征,对吸声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打孔后闭孔泡沫铝吸声系数峰值可达0.68,高于未打孔时的0.42,也高于打孔铝板的0.45,降噪系数同样有所升高。打孔闭孔泡沫铝吸声机理主要是由于表面漫反射的干涉消声、内部微孔和裂纹造成声波的能量耗散、打孔后与背板间形成共振结构及打孔对内部孔洞的结构改变增大了吸声。
  • 环境工程
  • 袁文辉,徐志峰
    摘要:
    提出了利用磷酸盐从还原预处理后的电镀污泥浸出液中优先分离铬的工艺,并从理论上证明了铬铁分离的可行性,探讨了磷酸钠用量、溶液初始pH、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对铬铁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条件为:PO43-/Cr3+摩尔比1.1、溶液初始pH 2.0、反应温度80 ℃、保温时间60 min、搅拌转速400 r/min,铬和铁沉淀率分别为96.0%和0.68%,铬铁单级分离系数141.2。
  • 金哲男,种煜,杨坤,何英杰
    摘要:
    概述了废弃CRT的产生及国内外废弃CRT玻璃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资源再利用、湿法冶金工艺和火法冶金工艺等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处理效率及铅污染防治,火法工艺技术是一条有效的废弃CRT处理途径。
  • 冶金史
  • 李昂,李延祥
    摘要: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拥有美洲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新大陆冶金技术的发源地。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土著居民曾对这些矿产资源开采了近千年,并具备了冶炼、铸造和锻造合金的技术。以具有冶金内涵的印加时期遗址为契入点来探析该时期南安第斯冶金技术的文化面貌,并探讨印加帝国对冶金技术的控制力,为进一步认识印加时期的冶金文明提供相关资料。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