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8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高小兵,华一新,徐存英,况文浩,张臻
    摘要:
    在碳酸钙存在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闪锌矿提出了预先低温氧化焙烧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300 ℃焙烧3 h时,锌品位为11.46%的1#矿样中的闪锌矿在焙烧过程中都转化成了易于溶出的ZnO,且硫与碳酸钙作用转化成了CaSO4,在45 ℃的NH3-(NH4)2SO4-H2O溶液中浸出1 h,锌浸出率可达100.0%;而锌品位为49.25%的2#矿样相对1#矿样来说,矿物组成较为复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锌浸出率仅为91.76%。
  • 雷震,徐存英,卢东辉,牛平召
    摘要:
    探讨了采用ChCl-urea(1︰2)低共熔溶剂为溶剂、氨三乙酸(NTA)为螯合剂浸出含锌烟尘中锌的可行性。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NTA浓度、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24 h、NTA浓度0.1 mol/L、液固比12.5的条件下,锌浸出率可以达到87%左右。
  • 陈广,单勇,曾茂青,张淼
    摘要:
    选取某难选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超声波助浸试验,当超声波发生器振幅为70%、助浸时间为15 min时,铜浸出率为59.35%。超声波助浸较传统搅拌酸浸,浸出时间缩短了7倍,铜浸出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采用超声波助浸—浸渣浮选新工艺处理该氧化铜矿,获得了闭路铜总回率90.91%的较好指标。
  • 黎应芬,李祥,叶华,孔祥忠
    摘要:
    以硫磺为还原剂,硫酸溶液为浸出剂,通过火法—湿法耦合的方法提取电解锰阳极泥中的锰和尾渣富集铅。对硫磺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硫酸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硫磺和锰阳极泥的质量比为1.0、焙烧温度300 ℃、焙烧时间60 min、硫酸和锰的摩尔比0.9、浸出温度25 ℃、浸出反应20 min时,锰的浸出率为98 %,尾渣含铅量30.5%。
  • 罗红卫,姬鹤志,杨利忠
    摘要:
    介绍缅甸达贡山镍矿冶炼高品位镍铁的工艺改进和生产实践。通过取消石灰石熔剂的配入、将镍品位由25%提高到35%、焙砂温度提高到700 ℃以上、强化系统原料控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电炉长期存在的泡沫渣和翻料等工艺问题,产能达到设计产能108%以上,各项消耗指标大幅下降。
  • 轻有色金属
  • 李志勇,李亦然,张卫民,项军,廉欢,陈程
    摘要:
    在Stober法的基础上采用二氧化硅对Fe3O4包覆钝化,使锂锰氧化物在二氧化硅界面生长,陈化、过滤、烘干、煅烧后生成Li1.6Mn1.6O4@SiO2@Fe3O4纳米锂离子筛前驱体。酸浸抽锂后得到磁性锂离子筛。SEM结合EDX测试表明,锂锰尖晶石相对均匀地包覆在钝化后的磁核表面,磁性离子筛的平均粒径为18.6 nm。在配制的模拟卤水中,H1.6Mn1.6O4对锂的平衡吸附量是8.78 mg/g,本文制备的H1.6Mn1.6O4@SiO2@Fe3O4对锂平衡吸附量可达6.01 mg/g,除了Mg2 平衡吸附量达到5.213 mg/g以外,其它离子的吸附量都在1.756 mg/g以下,说明材料对Li 的吸附有较好的选择性。用磁性锂离子筛开展反复吸附、脱附试验10次后,其对Li 仍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平衡吸附量稳定在5.1 mg/g,锂解吸率在95%左右。磁性锂离子筛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5.14 emu/g,矫顽力为63.02 G,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与卤水的磁分离。
  • 李军,鲁雄刚,杨绍利,马兰,吴恩辉,侯静,李重河,王涛,李彬彬
    摘要:
    利用攀枝花产的电炉钛渣铝热还原一步合成Ti-Al-xFe-ySi多元合金,探索CaO对渣金分离、合金收率及钛收率的影响。当CaO/Al=1.1时,制备的熔渣主要生成了低熔点Al2O3?CaO和7Al2O3?12CaO相,渣金分离效果最好。合金收率达到62%,Ti收率达到92%,合金中氧含量仅为1.32%。制备的合金主要物相为TiAl3、TiAl相,而渣中还原出来的Fe替代了TiAl3中的部分Ti形成了Al3Ti0.75Fe0.25物相,而Si主要与合金中的Ti结合生成了Ti5Si3相,合金中还含有少量的C与TiAl和TiSi相形成了Ti3SiC2和Ti2AlC新相。
  • 陈康,徐徽,王哲,王超,杨喜云
    摘要:
    以盐湖析出钾镁肥后的老卤为原料,采用酸化—氨法沉镁—碳化联合工艺分离提取硼酸。酸化沉硼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酸量0.7%、反应温度60 ℃、冷冻时间5.5 h。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硼的直收率达到72%,粗硼酸产品干燥后纯度为72%,经一次重结晶后硼酸纯度为99.52%,达到硼酸国标GB/T 538-2006一等品的标准。碳化最佳工艺为:碳酸氢铵过量系数1.4、反应温度50 ℃、固液比10(g/L)、反应时间2 h。在该最佳碳化工艺下,硼的浸出率为95.52%。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将硼有效分离提取的同时,还能将卤水中的大部分镁分离并纯化得到高纯度氧化镁。
  • 稀贵金属
  • 张青林,丁德馨
    摘要:
    在实验室开展了某砂岩铀矿石CO2 O2浸出工艺的柱浸试验。当液固体积质量比达到5.20(mL/g)时,铀浸出率可达到67.05%;HCO3-浓度是影响铀浸出浓度的关键因素,保持HCO3-浓度不低于800 mg/L时浸铀效果较理想;浸出中后期铀浓度随矿石中铀的消耗而降低;溶浸液与矿石中碳酸钙、黄铁矿相互作用导致浸出液中Ca2 、SO42-浓度升高,pH在6.6以上时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过饱和状态,为避免发生沉淀,应将pH控制在6.6以下;试验中石膏虽未达到饱和,但地浸实践中应关注Ca2 、SO42-浓度持续升高趋势,避免发生石膏沉淀堵塞。
  • 李 勇,熊庆峰,贺小塘,姚禹,肖 雄,王 欢,赵 雨,宁显雄
    摘要:
    采用火法熔炼技术对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的熔炼富集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捕集剂、还原剂、造渣剂等用量对铂钯铑综合回收率的影响。最佳熔炼工艺条件:反应时间4 h、捕集剂Fe3O4用量为物料量的20%、还原剂用量9%、CaO用量40%、熔炼温度1 450 ℃,金属铂钯铑的综合回收率可达到97%以上。熔炼产物PGM-Fe合金的主要成分是单质铁,含量为91%~93%,铂族金属含量在4%~5%。
  • 王俊娥
    摘要:
    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脱铜—碱浸提碲—电积工艺回收铜碲渣中的碲,考察了NaOH浓度、温度等对碲浸出的影响,并对水解脱杂和碲电积工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化焙烧、水浸后,铜脱除率为75%;电积产品碲纯度为99.90%,综合碲回收率约93%;金、银、铂和钯等贵金属进一步富集在碱浸渣中。
  • 王博,李梅,张晓伟
    摘要:
    研究稀土氧化物制备过程中灼烧过程对最终稀土氧化物中氯的影响,考察了碳酸盐灼烧时的装填量与装填方式、灼烧温度、升温曲线等对最终稀土氧化物中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盐非金属(氯离子含量)元素含量一定的条件下,碳酸盐的装料越少、升温速度越慢、灼烧温度越高,最终产出的稀土氧化物的氯含量就越低。
  • 谢太李,夏兴旺.,黄绍勇
    摘要:
    介绍新型大阳极银电解专用阳极模具、阳极板吊装装置和新型导电棒以及大阳极银电解工艺的试验情况。工业试验证明,大阳极银电解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极大地提高电解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材料与设备
  • 潘少彬,王智祥,叶艳君,廖跃辉,刘峰
    摘要:
    采用OM、SEM和EDS等分别研究了400~550 ℃、1~8 h时效工艺对冷轧变形程度为0~70%的Cu-1.3Ni-0.3Si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冷变形量的合金在450 ℃时效1 h后,硬度均到达峰值,当温度升高到500 ℃时,合金导电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基体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颗粒;合金的导电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且变形程度越大,导电率提升越明显。预冷变形量为70%的合金在450 ℃×3 h时效后,其硬度达到180HB,导电率可达52%IACS,相比未经变形合金时效后最高硬度提高了约21%,导电率提高了约11%。
  • 胡谢君,张仁国,张晓燕,张俊杰,林廷艺,鄢俊,李静
    摘要: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物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电工圆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处理与固溶时效处理配合使用,试样的析出相增多,且更加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上,在起到弥散强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试样的导电率。经过450~550 ℃×(4~8)h固溶、变形量31%冷轧预变形、160~220 ℃×(6~10)h时效、变形量84%冷轧处理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优,抗拉强度为202 MPa,导电率为59.11%IACS。
  • 环境工程
  • 张卫民,李志勇,李亦然,王惠东,廉欢,陈程
    摘要:
    通过液相还原法,采用KBH4还原Fe2 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40~80 nm、比表面积19.713 4 m2/g、有较好表面活性的纳米零价铁(NZVI),NZVI在含铅、砷、铬、镉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pH分别为2、7、12的溶液中进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在pH=2与pH=7的条件下NZVI对铅、砷、铬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速率在前30 min较快;在pH=12条件下对镉的去除效果明显,去除速率在前40 min较快;不同pH条件下各离子的去除率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各离子在不同pH条件下的存在形态有关。NVZI去除溶液中的铅、砷、铬、镉,不仅效率高,而且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徐魁伟,高柏,刘媛媛,张春艳
    摘要:
    分别对某铀矿山及周边地区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了20个钻孔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了5种重金属铅、锰、铬(六价)、镉、砷的含量,并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铀矿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总健康风险值范围为8.74×10-7~1.06×10-4 a-1,95%的地下水样品总健康风险值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可接受的健康风险值,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危害。
    重有色金属
  • 高小兵,华一新,徐存英,况文浩,张臻
    摘要:
    在碳酸钙存在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闪锌矿提出了预先低温氧化焙烧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300 ℃焙烧3 h时,锌品位为11.46%的1#矿样中的闪锌矿在焙烧过程中都转化成了易于溶出的ZnO,且硫与碳酸钙作用转化成了CaSO4,在45 ℃的NH3-(NH4)2SO4-H2O溶液中浸出1 h,锌浸出率可达100.0%;而锌品位为49.25%的2#矿样相对1#矿样来说,矿物组成较为复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锌浸出率仅为91.76%。
  • 雷震,徐存英,卢东辉,牛平召
    摘要:
    探讨了采用ChCl-urea(1︰2)低共熔溶剂为溶剂、氨三乙酸(NTA)为螯合剂浸出含锌烟尘中锌的可行性。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NTA浓度、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24 h、NTA浓度0.1 mol/L、液固比12.5的条件下,锌浸出率可以达到87%左右。
  • 陈广,单勇,曾茂青,张淼
    摘要:
    选取某难选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超声波助浸试验,当超声波发生器振幅为70%、助浸时间为15 min时,铜浸出率为59.35%。超声波助浸较传统搅拌酸浸,浸出时间缩短了7倍,铜浸出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采用超声波助浸—浸渣浮选新工艺处理该氧化铜矿,获得了闭路铜总回率90.91%的较好指标。
  • 黎应芬,李祥,叶华,孔祥忠
    摘要:
    以硫磺为还原剂,硫酸溶液为浸出剂,通过火法—湿法耦合的方法提取电解锰阳极泥中的锰和尾渣富集铅。对硫磺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硫酸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硫磺和锰阳极泥的质量比为1.0、焙烧温度300 ℃、焙烧时间60 min、硫酸和锰的摩尔比0.9、浸出温度25 ℃、浸出反应20 min时,锰的浸出率为98 %,尾渣含铅量30.5%。
  • 罗红卫,姬鹤志,杨利忠
    摘要:
    介绍缅甸达贡山镍矿冶炼高品位镍铁的工艺改进和生产实践。通过取消石灰石熔剂的配入、将镍品位由25%提高到35%、焙砂温度提高到700 ℃以上、强化系统原料控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电炉长期存在的泡沫渣和翻料等工艺问题,产能达到设计产能108%以上,各项消耗指标大幅下降。
  • 轻有色金属
  • 李志勇,李亦然,张卫民,项军,廉欢,陈程
    摘要:
    在Stober法的基础上采用二氧化硅对Fe3O4包覆钝化,使锂锰氧化物在二氧化硅界面生长,陈化、过滤、烘干、煅烧后生成Li1.6Mn1.6O4@SiO2@Fe3O4纳米锂离子筛前驱体。酸浸抽锂后得到磁性锂离子筛。SEM结合EDX测试表明,锂锰尖晶石相对均匀地包覆在钝化后的磁核表面,磁性离子筛的平均粒径为18.6 nm。在配制的模拟卤水中,H1.6Mn1.6O4对锂的平衡吸附量是8.78 mg/g,本文制备的H1.6Mn1.6O4@SiO2@Fe3O4对锂平衡吸附量可达6.01 mg/g,除了Mg2 平衡吸附量达到5.213 mg/g以外,其它离子的吸附量都在1.756 mg/g以下,说明材料对Li 的吸附有较好的选择性。用磁性锂离子筛开展反复吸附、脱附试验10次后,其对Li 仍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平衡吸附量稳定在5.1 mg/g,锂解吸率在95%左右。磁性锂离子筛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5.14 emu/g,矫顽力为63.02 G,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与卤水的磁分离。
  • 李军,鲁雄刚,杨绍利,马兰,吴恩辉,侯静,李重河,王涛,李彬彬
    摘要:
    利用攀枝花产的电炉钛渣铝热还原一步合成Ti-Al-xFe-ySi多元合金,探索CaO对渣金分离、合金收率及钛收率的影响。当CaO/Al=1.1时,制备的熔渣主要生成了低熔点Al2O3?CaO和7Al2O3?12CaO相,渣金分离效果最好。合金收率达到62%,Ti收率达到92%,合金中氧含量仅为1.32%。制备的合金主要物相为TiAl3、TiAl相,而渣中还原出来的Fe替代了TiAl3中的部分Ti形成了Al3Ti0.75Fe0.25物相,而Si主要与合金中的Ti结合生成了Ti5Si3相,合金中还含有少量的C与TiAl和TiSi相形成了Ti3SiC2和Ti2AlC新相。
  • 陈康,徐徽,王哲,王超,杨喜云
    摘要:
    以盐湖析出钾镁肥后的老卤为原料,采用酸化—氨法沉镁—碳化联合工艺分离提取硼酸。酸化沉硼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酸量0.7%、反应温度60 ℃、冷冻时间5.5 h。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硼的直收率达到72%,粗硼酸产品干燥后纯度为72%,经一次重结晶后硼酸纯度为99.52%,达到硼酸国标GB/T 538-2006一等品的标准。碳化最佳工艺为:碳酸氢铵过量系数1.4、反应温度50 ℃、固液比10(g/L)、反应时间2 h。在该最佳碳化工艺下,硼的浸出率为95.52%。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将硼有效分离提取的同时,还能将卤水中的大部分镁分离并纯化得到高纯度氧化镁。
  • 稀贵金属
  • 张青林,丁德馨
    摘要:
    在实验室开展了某砂岩铀矿石CO2 O2浸出工艺的柱浸试验。当液固体积质量比达到5.20(mL/g)时,铀浸出率可达到67.05%;HCO3-浓度是影响铀浸出浓度的关键因素,保持HCO3-浓度不低于800 mg/L时浸铀效果较理想;浸出中后期铀浓度随矿石中铀的消耗而降低;溶浸液与矿石中碳酸钙、黄铁矿相互作用导致浸出液中Ca2 、SO42-浓度升高,pH在6.6以上时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过饱和状态,为避免发生沉淀,应将pH控制在6.6以下;试验中石膏虽未达到饱和,但地浸实践中应关注Ca2 、SO42-浓度持续升高趋势,避免发生石膏沉淀堵塞。
  • 李 勇,熊庆峰,贺小塘,姚禹,肖 雄,王 欢,赵 雨,宁显雄
    摘要:
    采用火法熔炼技术对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的熔炼富集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捕集剂、还原剂、造渣剂等用量对铂钯铑综合回收率的影响。最佳熔炼工艺条件:反应时间4 h、捕集剂Fe3O4用量为物料量的20%、还原剂用量9%、CaO用量40%、熔炼温度1 450 ℃,金属铂钯铑的综合回收率可达到97%以上。熔炼产物PGM-Fe合金的主要成分是单质铁,含量为91%~93%,铂族金属含量在4%~5%。
  • 王俊娥
    摘要:
    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脱铜—碱浸提碲—电积工艺回收铜碲渣中的碲,考察了NaOH浓度、温度等对碲浸出的影响,并对水解脱杂和碲电积工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化焙烧、水浸后,铜脱除率为75%;电积产品碲纯度为99.90%,综合碲回收率约93%;金、银、铂和钯等贵金属进一步富集在碱浸渣中。
  • 王博,李梅,张晓伟
    摘要:
    研究稀土氧化物制备过程中灼烧过程对最终稀土氧化物中氯的影响,考察了碳酸盐灼烧时的装填量与装填方式、灼烧温度、升温曲线等对最终稀土氧化物中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盐非金属(氯离子含量)元素含量一定的条件下,碳酸盐的装料越少、升温速度越慢、灼烧温度越高,最终产出的稀土氧化物的氯含量就越低。
  • 谢太李,夏兴旺.,黄绍勇
    摘要:
    介绍新型大阳极银电解专用阳极模具、阳极板吊装装置和新型导电棒以及大阳极银电解工艺的试验情况。工业试验证明,大阳极银电解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极大地提高电解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材料与设备
  • 潘少彬,王智祥,叶艳君,廖跃辉,刘峰
    摘要:
    采用OM、SEM和EDS等分别研究了400~550 ℃、1~8 h时效工艺对冷轧变形程度为0~70%的Cu-1.3Ni-0.3Si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冷变形量的合金在450 ℃时效1 h后,硬度均到达峰值,当温度升高到500 ℃时,合金导电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基体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颗粒;合金的导电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且变形程度越大,导电率提升越明显。预冷变形量为70%的合金在450 ℃×3 h时效后,其硬度达到180HB,导电率可达52%IACS,相比未经变形合金时效后最高硬度提高了约21%,导电率提高了约11%。
  • 胡谢君,张仁国,张晓燕,张俊杰,林廷艺,鄢俊,李静
    摘要: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物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电工圆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处理与固溶时效处理配合使用,试样的析出相增多,且更加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上,在起到弥散强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试样的导电率。经过450~550 ℃×(4~8)h固溶、变形量31%冷轧预变形、160~220 ℃×(6~10)h时效、变形量84%冷轧处理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优,抗拉强度为202 MPa,导电率为59.11%IACS。
  • 环境工程
  • 张卫民,李志勇,李亦然,王惠东,廉欢,陈程
    摘要:
    通过液相还原法,采用KBH4还原Fe2 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40~80 nm、比表面积19.713 4 m2/g、有较好表面活性的纳米零价铁(NZVI),NZVI在含铅、砷、铬、镉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pH分别为2、7、12的溶液中进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在pH=2与pH=7的条件下NZVI对铅、砷、铬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速率在前30 min较快;在pH=12条件下对镉的去除效果明显,去除速率在前40 min较快;不同pH条件下各离子的去除率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各离子在不同pH条件下的存在形态有关。NVZI去除溶液中的铅、砷、铬、镉,不仅效率高,而且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徐魁伟,高柏,刘媛媛,张春艳
    摘要:
    分别对某铀矿山及周边地区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了20个钻孔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了5种重金属铅、锰、铬(六价)、镉、砷的含量,并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铀矿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总健康风险值范围为8.74×10-7~1.06×10-4 a-1,95%的地下水样品总健康风险值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可接受的健康风险值,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危害。
    重有色金属
  • 高小兵,华一新,徐存英,况文浩,张臻
    摘要:
    在碳酸钙存在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闪锌矿提出了预先低温氧化焙烧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300 ℃焙烧3 h时,锌品位为11.46%的1#矿样中的闪锌矿在焙烧过程中都转化成了易于溶出的ZnO,且硫与碳酸钙作用转化成了CaSO4,在45 ℃的NH3-(NH4)2SO4-H2O溶液中浸出1 h,锌浸出率可达100.0%;而锌品位为49.25%的2#矿样相对1#矿样来说,矿物组成较为复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锌浸出率仅为91.76%。
  • 雷震,徐存英,卢东辉,牛平召
    摘要:
    探讨了采用ChCl-urea(1︰2)低共熔溶剂为溶剂、氨三乙酸(NTA)为螯合剂浸出含锌烟尘中锌的可行性。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NTA浓度、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24 h、NTA浓度0.1 mol/L、液固比12.5的条件下,锌浸出率可以达到87%左右。
  • 陈广,单勇,曾茂青,张淼
    摘要:
    选取某难选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超声波助浸试验,当超声波发生器振幅为70%、助浸时间为15 min时,铜浸出率为59.35%。超声波助浸较传统搅拌酸浸,浸出时间缩短了7倍,铜浸出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采用超声波助浸—浸渣浮选新工艺处理该氧化铜矿,获得了闭路铜总回率90.91%的较好指标。
  • 黎应芬,李祥,叶华,孔祥忠
    摘要:
    以硫磺为还原剂,硫酸溶液为浸出剂,通过火法—湿法耦合的方法提取电解锰阳极泥中的锰和尾渣富集铅。对硫磺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硫酸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硫磺和锰阳极泥的质量比为1.0、焙烧温度300 ℃、焙烧时间60 min、硫酸和锰的摩尔比0.9、浸出温度25 ℃、浸出反应20 min时,锰的浸出率为98 %,尾渣含铅量30.5%。
  • 罗红卫,姬鹤志,杨利忠
    摘要:
    介绍缅甸达贡山镍矿冶炼高品位镍铁的工艺改进和生产实践。通过取消石灰石熔剂的配入、将镍品位由25%提高到35%、焙砂温度提高到700 ℃以上、强化系统原料控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电炉长期存在的泡沫渣和翻料等工艺问题,产能达到设计产能108%以上,各项消耗指标大幅下降。
  • 轻有色金属
  • 李志勇,李亦然,张卫民,项军,廉欢,陈程
    摘要:
    在Stober法的基础上采用二氧化硅对Fe3O4包覆钝化,使锂锰氧化物在二氧化硅界面生长,陈化、过滤、烘干、煅烧后生成Li1.6Mn1.6O4@SiO2@Fe3O4纳米锂离子筛前驱体。酸浸抽锂后得到磁性锂离子筛。SEM结合EDX测试表明,锂锰尖晶石相对均匀地包覆在钝化后的磁核表面,磁性离子筛的平均粒径为18.6 nm。在配制的模拟卤水中,H1.6Mn1.6O4对锂的平衡吸附量是8.78 mg/g,本文制备的H1.6Mn1.6O4@SiO2@Fe3O4对锂平衡吸附量可达6.01 mg/g,除了Mg2 平衡吸附量达到5.213 mg/g以外,其它离子的吸附量都在1.756 mg/g以下,说明材料对Li 的吸附有较好的选择性。用磁性锂离子筛开展反复吸附、脱附试验10次后,其对Li 仍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平衡吸附量稳定在5.1 mg/g,锂解吸率在95%左右。磁性锂离子筛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5.14 emu/g,矫顽力为63.02 G,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与卤水的磁分离。
  • 李军,鲁雄刚,杨绍利,马兰,吴恩辉,侯静,李重河,王涛,李彬彬
    摘要:
    利用攀枝花产的电炉钛渣铝热还原一步合成Ti-Al-xFe-ySi多元合金,探索CaO对渣金分离、合金收率及钛收率的影响。当CaO/Al=1.1时,制备的熔渣主要生成了低熔点Al2O3?CaO和7Al2O3?12CaO相,渣金分离效果最好。合金收率达到62%,Ti收率达到92%,合金中氧含量仅为1.32%。制备的合金主要物相为TiAl3、TiAl相,而渣中还原出来的Fe替代了TiAl3中的部分Ti形成了Al3Ti0.75Fe0.25物相,而Si主要与合金中的Ti结合生成了Ti5Si3相,合金中还含有少量的C与TiAl和TiSi相形成了Ti3SiC2和Ti2AlC新相。
  • 陈康,徐徽,王哲,王超,杨喜云
    摘要:
    以盐湖析出钾镁肥后的老卤为原料,采用酸化—氨法沉镁—碳化联合工艺分离提取硼酸。酸化沉硼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酸量0.7%、反应温度60 ℃、冷冻时间5.5 h。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硼的直收率达到72%,粗硼酸产品干燥后纯度为72%,经一次重结晶后硼酸纯度为99.52%,达到硼酸国标GB/T 538-2006一等品的标准。碳化最佳工艺为:碳酸氢铵过量系数1.4、反应温度50 ℃、固液比10(g/L)、反应时间2 h。在该最佳碳化工艺下,硼的浸出率为95.52%。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将硼有效分离提取的同时,还能将卤水中的大部分镁分离并纯化得到高纯度氧化镁。
  • 稀贵金属
  • 张青林,丁德馨
    摘要:
    在实验室开展了某砂岩铀矿石CO2 O2浸出工艺的柱浸试验。当液固体积质量比达到5.20(mL/g)时,铀浸出率可达到67.05%;HCO3-浓度是影响铀浸出浓度的关键因素,保持HCO3-浓度不低于800 mg/L时浸铀效果较理想;浸出中后期铀浓度随矿石中铀的消耗而降低;溶浸液与矿石中碳酸钙、黄铁矿相互作用导致浸出液中Ca2 、SO42-浓度升高,pH在6.6以上时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过饱和状态,为避免发生沉淀,应将pH控制在6.6以下;试验中石膏虽未达到饱和,但地浸实践中应关注Ca2 、SO42-浓度持续升高趋势,避免发生石膏沉淀堵塞。
  • 李 勇,熊庆峰,贺小塘,姚禹,肖 雄,王 欢,赵 雨,宁显雄
    摘要:
    采用火法熔炼技术对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的熔炼富集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捕集剂、还原剂、造渣剂等用量对铂钯铑综合回收率的影响。最佳熔炼工艺条件:反应时间4 h、捕集剂Fe3O4用量为物料量的20%、还原剂用量9%、CaO用量40%、熔炼温度1 450 ℃,金属铂钯铑的综合回收率可达到97%以上。熔炼产物PGM-Fe合金的主要成分是单质铁,含量为91%~93%,铂族金属含量在4%~5%。
  • 王俊娥
    摘要:
    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脱铜—碱浸提碲—电积工艺回收铜碲渣中的碲,考察了NaOH浓度、温度等对碲浸出的影响,并对水解脱杂和碲电积工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化焙烧、水浸后,铜脱除率为75%;电积产品碲纯度为99.90%,综合碲回收率约93%;金、银、铂和钯等贵金属进一步富集在碱浸渣中。
  • 王博,李梅,张晓伟
    摘要:
    研究稀土氧化物制备过程中灼烧过程对最终稀土氧化物中氯的影响,考察了碳酸盐灼烧时的装填量与装填方式、灼烧温度、升温曲线等对最终稀土氧化物中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盐非金属(氯离子含量)元素含量一定的条件下,碳酸盐的装料越少、升温速度越慢、灼烧温度越高,最终产出的稀土氧化物的氯含量就越低。
  • 谢太李,夏兴旺.,黄绍勇
    摘要:
    介绍新型大阳极银电解专用阳极模具、阳极板吊装装置和新型导电棒以及大阳极银电解工艺的试验情况。工业试验证明,大阳极银电解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极大地提高电解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材料与设备
  • 潘少彬,王智祥,叶艳君,廖跃辉,刘峰
    摘要:
    采用OM、SEM和EDS等分别研究了400~550 ℃、1~8 h时效工艺对冷轧变形程度为0~70%的Cu-1.3Ni-0.3Si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冷变形量的合金在450 ℃时效1 h后,硬度均到达峰值,当温度升高到500 ℃时,合金导电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基体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颗粒;合金的导电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且变形程度越大,导电率提升越明显。预冷变形量为70%的合金在450 ℃×3 h时效后,其硬度达到180HB,导电率可达52%IACS,相比未经变形合金时效后最高硬度提高了约21%,导电率提高了约11%。
  • 胡谢君,张仁国,张晓燕,张俊杰,林廷艺,鄢俊,李静
    摘要: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物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电工圆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处理与固溶时效处理配合使用,试样的析出相增多,且更加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上,在起到弥散强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试样的导电率。经过450~550 ℃×(4~8)h固溶、变形量31%冷轧预变形、160~220 ℃×(6~10)h时效、变形量84%冷轧处理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优,抗拉强度为202 MPa,导电率为59.11%IACS。
  • 环境工程
  • 张卫民,李志勇,李亦然,王惠东,廉欢,陈程
    摘要:
    通过液相还原法,采用KBH4还原Fe2 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40~80 nm、比表面积19.713 4 m2/g、有较好表面活性的纳米零价铁(NZVI),NZVI在含铅、砷、铬、镉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pH分别为2、7、12的溶液中进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在pH=2与pH=7的条件下NZVI对铅、砷、铬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速率在前30 min较快;在pH=12条件下对镉的去除效果明显,去除速率在前40 min较快;不同pH条件下各离子的去除率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各离子在不同pH条件下的存在形态有关。NVZI去除溶液中的铅、砷、铬、镉,不仅效率高,而且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徐魁伟,高柏,刘媛媛,张春艳
    摘要:
    分别对某铀矿山及周边地区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了20个钻孔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了5种重金属铅、锰、铬(六价)、镉、砷的含量,并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铀矿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总健康风险值范围为8.74×10-7~1.06×10-4 a-1,95%的地下水样品总健康风险值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可接受的健康风险值,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危害。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