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重有色金属
  • 周俊,陈卓
    摘要:
    在金冠铜业闪速熔炼高强度生产条件下,从反应塔不同高度上在线提取高温悬浮物料的水冷试样进行系列检测分析,研究了精矿粒子在反应塔中氧化、脱硫、熔化的过程,以及粒子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粒径沿反应塔轴向和径向的变化等,分析了这些过程和变化对闪速炉炉况的影响,最后对控制闪速炉炉况、改进精矿喷嘴和炉体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 邹维,杨大锦,刘俊场,曲洪涛,付维琴,付光,张特,卢文鹏
    摘要:
    开展了硫酸锌溶液离子交换除氟氯工业化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解吸树脂pH等对硫酸锌溶液中氟氯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吸附过程氟、氯脱除率分别为61.47%和93.59%,解吸过程氟、氯解吸率分别为94.11%和97.50%,解吸液再生过程氟、氯挥发率分别为92.66%和98.66%。全流程溶液循环使用,减少了废水排放。
  • 郭键柄,陈正,黄文,丁志广
    摘要:
    结合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试验,通过FactSage软件,对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确定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绘制了理想渣型下的冶金相图。结果表明,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渣型控制的重点在于Al2O3成分的控制,理想渣型为SiO2-CaO-Al2O3-FeO四元渣型,各组分含量范围:SiO2 28%~35%、CaO 18%~25%、Al2O3 6%~13%、FeO 16%~20%,四元组分合计>80%。在理想渣型下,可实现溢流连续排渣,金属和渣分离彻底,Cu、Au、Ag总回收率均大于95%,平均渣含铜<0.7%。该渣型范围和相图理论可为各类熔池熔炼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付维琴,刘俊场,邹维,张特,牟兴兵,翟忠标,谢天鉴,王坤
    摘要:
    采用氧化酸浸法从高镉烟尘中高效浸出锌、镉,研究了过氧化氢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及硫酸浓度对锌、镉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50 g/L、过氧化氢用量60 g/L、液固比3 mL/g、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0 h的条件下,锌、镉浸出率分别可达93.50 %、95.97 %。
  • 汪胜东,王立刚,冯林永,孙旭东,李达,刘万峰,张登高,赵峰,蒋伟
    摘要:
    针对富钴结壳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夹带部分基岩的问题,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处理富钴结壳,考察了不同选矿(浮选、强磁选、重磁选)—二氧化硫还原酸浸联合工艺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采矿贫化率(10%、20%、30%)条件下的选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钴结壳采用选冶联合工艺才能经济处理,三种选冶方案配置中,强磁选矿—冶炼配置相对较好,浮选—冶炼配置方案次之,重磁选矿—冶炼配置方案较差,具体选矿工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原矿相较于精矿,在二氧化硫平均用量增加9.4%,硫酸平均用量增加6.7%的条件下,镍钴锰浸出率基本持平,达到90%以上,精矿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消耗更少,更具成本有优势。
  • 薛鹏,易小霞,陈姝媛,王继钦,陈梦君,舒建成,王蓉
    摘要:
    为厘清铜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规律,探讨了各因素如有无添加剂(盐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明胶)、电压、Cu2+浓度等对铜面电极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添加剂时,增大电压和Cu2+浓度,都有利于增加铜枝晶数量;高电压,尤其是电压为25 V时,铜枝晶现象十分显著。盐酸能促进铜枝晶分形,而十二烷基硫酸钠、明胶可以抑制铜枝晶生长现象。
  • 轻有色金属
  • 刘红湘,田阳,杨斌,徐宝强,戴永年,王立鹏
    摘要:
    对皮江法炼镁工艺和真空碳热还原法炼镁工艺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评价过程以1 t镁锭为功能单位,研究了包括原料开采、物料制备、物料耗损、能源生产、污染排放等过程的环境负荷以及能源消耗。在得出生命周期评价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对皮江法炼镁与真空碳热法炼镁在资源与能源消耗、气型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明确了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过程各自的环境负荷和能源消耗特点。通过比较,碳热法炼镁工艺较皮江法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明显优势。
  • 汪艳芳,张瑞忠,张旭贵,李健,梁玉冬,王成智
    摘要:
    阳极钢爪是电解铝阳极导杆与炭块间的连接结构,需要在电解环境下给电解槽传输强大的直流电流并夹持阳极碳块,因此需要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高温导电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当前阳极钢爪材料缺乏行业规范,生产原料、生产方式等控制不严格,使得钢爪存在电阻大、压降高、强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了低阻高性能高强度阳极钢爪材料,并在某300 kA系列试验槽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低阻高性能阳极钢爪压降33.9 mV,较现用新钢爪降低42.7 mV,降电压效果显著,为电解槽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了空间。
  • 稀贵金属
  • 桑晓云,张永华,郭晖,高媛,邢全生,李旭
    摘要:
    工业上水浸液通过P507转型多采用一步转型的工艺,得到的混合氯化稀土非稀土杂质含量较高。通过改变工艺方式,采用模拟逆流串级等工艺制备混合氯化稀土,考察反萃液中非稀土杂质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采用逆流串级工艺,当萃取混合时间大于9 min,料液酸度在pH=4,洗涤液酸度pH=1.5,反萃相比为20,反萃液酸度为6 mol/L时,反萃液中Mn4+、Zn2+、SO42-、Mg2+、Ca2+的含量较原工艺下降50%以上。
  • 王海滨,胡艳宏,李健飞,柳召刚
    摘要:
    采用针铁矿法从氯化稀土料液中除铁,研究了pH、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加料速度以及加入晶种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5、反应温度85 ℃,陈化时间120 min,加料速度2.5 mL/min的条件下,除铁率和稀土损失率分别为99.44%和3.40%。加入晶种0.1 g的条件下,导致部分或全部二次成核,缩短或省去了成核诱导期,相比于未加晶种时的陈化时间缩短了60 min,且最高除铁率达99.62%。针铁矿法沉铁渣为晶型良好的β-FeOOH晶体,过滤性能优于中和水解法的沉铁渣。针铁矿法除铁能应用于稀土湿法冶金中,除铁效果良好。
  • 李拓夫,靳冉公,黄海辉,常耀超,王为振,高崇,徐晓辉
    摘要: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CIGS)芯片废料中硒元素具有很高回收价值。开展了从废旧CIGS电池材料硫酸浸出液中回收硒的研究。对比了铜粉、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3种还原剂的沉硒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沉硒效果好、同时酸浸液中杂质元素几乎不发生共沉淀,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考察了试验温度、二氧化硫流量和初始酸浓度对沉硒效果的影响,得出优化试验条件如下:CIGS硫酸浸出液初始酸浓度20 g/L,100 mL酸浸液中以1.8 L/h的流量通入SO2,在80 ℃下反应2 h。在优化条件下,硒的沉淀率可达94.51%左右,所得粗硒沉淀中硒含量约为95.67%。为废旧CIGS材料回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梁大业,胡鹏飞,王晓伟,桂增杰,李光辉
    摘要:
    某地浸铀矿山注液钻孔流量出现“断崖式”下降,经过分析发现,钻孔过滤器附近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类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且会凝聚形成硅酸聚合物而堵塞钻孔。根据硅酸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出NaOH洗井工艺,向钻孔内注入NaOH溶液,其与硅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达到解除钻孔堵塞的目的。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NaOH洗井能有效改善钻孔硅酸堵塞问题,提高钻孔注液能力。
  • 材料与设备
  • 李存增,常华
    摘要:
    以吸附法盐湖卤水提锂溶液和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锂,研究了反应时间、锂质量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洗涤条件对碳酸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0 g/L碳酸钠溶液为沉淀剂,锂质量浓度18 g/L,反应温度30 ℃,130 r/min速度搅拌,反应1 h可以得到颗粒粒径大且均匀的碳酸锂,锂沉淀率达到85%以上;采用三段逆流、V水/V固=2/1、温度80~90 ℃的水对沉淀洗涤,可得碳酸锂含量99%以上的产品,洗涤过程锂损失2%。
  • 李基铭,刘嘉铭,覃慧
    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等优点。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如LiFePO4等存在理论容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需求。V2O5具有层状结构,能够有效嵌锂,是一类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V2O5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循环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采用水热法制备二维结构的V2O5纳米片材料,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并与商业V2O5进行对比。测试表明,V2O5纳米片呈现片层状结构,粒径大小在130~280 nm,在循环伏安测试中有三对比较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经50次循环后V2O5纳米片可逆容量达到227 mAh/g,与第二圈的放电容量相比,容量保持率为89%,证明V2O5纳米片的储锂性能良好。
  • 环境工程
  • 袁志华,孙占学,周义朋,刘亚洁,李江,刘金辉,周仲魁,李泽兵,温桃
    摘要:
    建设绿色铀矿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技术创新、生态环保之路是铀矿山的必然选择。简述了铀矿山固、气、液等三大污染危害,重点评述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铀矿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技术、铀矿山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绿色铀矿山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丁燕,高 柏,杨芬,张海阳,蒋文波,史天成,方正,刘圣锋
    摘要: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10~20、20~30、30~40 cm,分别以L1、L2、L3、L4表示)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沉积物对铀吸附效果不同,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L1>L3>L2>L4,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化学成分有关。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1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2和L3主要为化学吸附,L4主要为物理吸附;L1与L3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为单分子吸附。L2与L4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存在于非均质表面。在不同吸附介质中,Ca2+、Mg2+、CO32-对沉积物吸附铀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Mg2+>CO32->Ca2+;Cd、Pb、Cu、Fe对吸附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小平,马延龙,姚一铭,刘晶晶
    摘要:
    以调查区的严格管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挑选了酸模、龙葵、月季、金盏菊、万寿菊、油牡丹、凤仙花7种植物进行了大田试验,考察超积累植物对土壤中Cd、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体内或同种植物体内各部位重金属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酸模、金盏菊、龙葵、月季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说明重金属在这几种植物的茎叶里积累较多。金盏菊、凤仙花、万寿菊、龙葵对Cd的富集较强,有利于修复Cd污染的土壤。除凤仙花外,其他6种植物对Cd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Cd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酸模、金盏菊,龙葵、油牡丹、月季、万寿菊。就单株而言,积累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酸模、金盏菊、万寿菊、月季;就每亩而言,积累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金盏菊、酸模、月季、万寿菊。综合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植物自身的转运系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物的经济价值等考量,万寿菊、金盏菊、月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还可兼顾提升经济效益,酸模作为有效降低Cd、Pb含量的重金属修复植物,可推广应用于碱性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综上所述,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植物自身的转运系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物的经济价值等综合考量,万寿菊、金盏菊、月季作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兼顾提升经济,酸模作为有效降低Cd、Pb含量的重金属修复植物,可推广应用于碱性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
  • 李华翔,赵修军,罗志吉,刘应华
    摘要:
    以河南洛阳某钨冶炼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累积指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新兴污染物钨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核算其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控制值,并对模型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S01、S12区域部分表层与中层土壤钨污染等级为无或轻度外,各区域土壤均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Ⅰ、Ⅱ、Ⅲ层土壤钨污染程度相对较大,部分区域土壤已达重度以上污染水平,Ⅳ层污染程度虽不及上述土层,但大部分区域也能达到中-重度污染;Ⅰ、Ⅱ层土壤钨污染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影响较大,且经口摄入途径为影响儿童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从严选择儿童在不同暴露途径的综合风险控制值15.26 mg/kg作为该场地土壤钨的风险控制阈值,该值可作为土壤钨污染风险筛选及修复治理的目标值;在风险控制模型中,EF(暴露频率)、ED(暴露时间)、IngR(日土壤摄入量)对土壤钨综合风险控制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计算时需谨慎选取。
  • 陈志东
    摘要:
    广东某钽铌矿冶炼企业主要生产氟钽酸钾及氧化铌,年处理钽精矿130 t、铌钽铁合金220 t,年产生中和渣量约672 t,但由于原有工艺没有对酸溶渣、中和渣和废液进行分离,造成最终废物量大、放射性活度高和难处理等问题,厂区历史遗留中和渣约1万t。现该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包括车间排放口处理废水、增加压滤机、总排放口优化、建设中和渣堆场和中和渣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经技术改进后,实现了渣液分离,产生的废水放射性物质达标排放,对历史遗留的中和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中和渣填埋处置费用约3 00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冶金史
  • 黄全胜,梁婵,黄谦玺,邹桂森
    摘要:
    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绿鸦村龙旗顶山坡顶部,遗物遗存面积超过10 000 m2。作者于2020年至2021年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田野考察调查取样并开展考古类型学研究。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12个铸造炉渣、铸铁、陶范陶模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和显微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的主要产品是铁锅和铁釜;遗存的生铁铸造浮渣为高铁炉渣,炉渣成分为铁硅锰磷多元系炉渣,渣中留存有生铁颗粒;铸铁显微结构是以莱氏体为主的生铁组织,铸铁成分为铁硅磷镍合金。陶范陶模一般至少由三层泥胎叠堆制成,模范的内里层材料最为精细,且有意渗进草木灰;模范中间层的材料是细小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模范外层为颗粒较粗的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陶范陶模内里层表面含有Zr耐高温防护物质。
    重有色金属
  • 周俊,陈卓
    摘要:
    在金冠铜业闪速熔炼高强度生产条件下,从反应塔不同高度上在线提取高温悬浮物料的水冷试样进行系列检测分析,研究了精矿粒子在反应塔中氧化、脱硫、熔化的过程,以及粒子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粒径沿反应塔轴向和径向的变化等,分析了这些过程和变化对闪速炉炉况的影响,最后对控制闪速炉炉况、改进精矿喷嘴和炉体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 邹维,杨大锦,刘俊场,曲洪涛,付维琴,付光,张特,卢文鹏
    摘要:
    开展了硫酸锌溶液离子交换除氟氯工业化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解吸树脂pH等对硫酸锌溶液中氟氯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吸附过程氟、氯脱除率分别为61.47%和93.59%,解吸过程氟、氯解吸率分别为94.11%和97.50%,解吸液再生过程氟、氯挥发率分别为92.66%和98.66%。全流程溶液循环使用,减少了废水排放。
  • 郭键柄,陈正,黄文,丁志广
    摘要:
    结合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试验,通过FactSage软件,对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确定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绘制了理想渣型下的冶金相图。结果表明,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渣型控制的重点在于Al2O3成分的控制,理想渣型为SiO2-CaO-Al2O3-FeO四元渣型,各组分含量范围:SiO2 28%~35%、CaO 18%~25%、Al2O3 6%~13%、FeO 16%~20%,四元组分合计>80%。在理想渣型下,可实现溢流连续排渣,金属和渣分离彻底,Cu、Au、Ag总回收率均大于95%,平均渣含铜<0.7%。该渣型范围和相图理论可为各类熔池熔炼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付维琴,刘俊场,邹维,张特,牟兴兵,翟忠标,谢天鉴,王坤
    摘要:
    采用氧化酸浸法从高镉烟尘中高效浸出锌、镉,研究了过氧化氢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及硫酸浓度对锌、镉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50 g/L、过氧化氢用量60 g/L、液固比3 mL/g、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0 h的条件下,锌、镉浸出率分别可达93.50 %、95.97 %。
  • 汪胜东,王立刚,冯林永,孙旭东,李达,刘万峰,张登高,赵峰,蒋伟
    摘要:
    针对富钴结壳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夹带部分基岩的问题,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处理富钴结壳,考察了不同选矿(浮选、强磁选、重磁选)—二氧化硫还原酸浸联合工艺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采矿贫化率(10%、20%、30%)条件下的选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钴结壳采用选冶联合工艺才能经济处理,三种选冶方案配置中,强磁选矿—冶炼配置相对较好,浮选—冶炼配置方案次之,重磁选矿—冶炼配置方案较差,具体选矿工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原矿相较于精矿,在二氧化硫平均用量增加9.4%,硫酸平均用量增加6.7%的条件下,镍钴锰浸出率基本持平,达到90%以上,精矿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消耗更少,更具成本有优势。
  • 薛鹏,易小霞,陈姝媛,王继钦,陈梦君,舒建成,王蓉
    摘要:
    为厘清铜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规律,探讨了各因素如有无添加剂(盐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明胶)、电压、Cu2+浓度等对铜面电极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添加剂时,增大电压和Cu2+浓度,都有利于增加铜枝晶数量;高电压,尤其是电压为25 V时,铜枝晶现象十分显著。盐酸能促进铜枝晶分形,而十二烷基硫酸钠、明胶可以抑制铜枝晶生长现象。
  • 轻有色金属
  • 刘红湘,田阳,杨斌,徐宝强,戴永年,王立鹏
    摘要:
    对皮江法炼镁工艺和真空碳热还原法炼镁工艺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评价过程以1 t镁锭为功能单位,研究了包括原料开采、物料制备、物料耗损、能源生产、污染排放等过程的环境负荷以及能源消耗。在得出生命周期评价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对皮江法炼镁与真空碳热法炼镁在资源与能源消耗、气型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明确了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过程各自的环境负荷和能源消耗特点。通过比较,碳热法炼镁工艺较皮江法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明显优势。
  • 汪艳芳,张瑞忠,张旭贵,李健,梁玉冬,王成智
    摘要:
    阳极钢爪是电解铝阳极导杆与炭块间的连接结构,需要在电解环境下给电解槽传输强大的直流电流并夹持阳极碳块,因此需要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高温导电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当前阳极钢爪材料缺乏行业规范,生产原料、生产方式等控制不严格,使得钢爪存在电阻大、压降高、强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了低阻高性能高强度阳极钢爪材料,并在某300 kA系列试验槽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低阻高性能阳极钢爪压降33.9 mV,较现用新钢爪降低42.7 mV,降电压效果显著,为电解槽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了空间。
  • 稀贵金属
  • 桑晓云,张永华,郭晖,高媛,邢全生,李旭
    摘要:
    工业上水浸液通过P507转型多采用一步转型的工艺,得到的混合氯化稀土非稀土杂质含量较高。通过改变工艺方式,采用模拟逆流串级等工艺制备混合氯化稀土,考察反萃液中非稀土杂质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采用逆流串级工艺,当萃取混合时间大于9 min,料液酸度在pH=4,洗涤液酸度pH=1.5,反萃相比为20,反萃液酸度为6 mol/L时,反萃液中Mn4+、Zn2+、SO42-、Mg2+、Ca2+的含量较原工艺下降50%以上。
  • 王海滨,胡艳宏,李健飞,柳召刚
    摘要:
    采用针铁矿法从氯化稀土料液中除铁,研究了pH、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加料速度以及加入晶种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5、反应温度85 ℃,陈化时间120 min,加料速度2.5 mL/min的条件下,除铁率和稀土损失率分别为99.44%和3.40%。加入晶种0.1 g的条件下,导致部分或全部二次成核,缩短或省去了成核诱导期,相比于未加晶种时的陈化时间缩短了60 min,且最高除铁率达99.62%。针铁矿法沉铁渣为晶型良好的β-FeOOH晶体,过滤性能优于中和水解法的沉铁渣。针铁矿法除铁能应用于稀土湿法冶金中,除铁效果良好。
  • 李拓夫,靳冉公,黄海辉,常耀超,王为振,高崇,徐晓辉
    摘要: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CIGS)芯片废料中硒元素具有很高回收价值。开展了从废旧CIGS电池材料硫酸浸出液中回收硒的研究。对比了铜粉、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3种还原剂的沉硒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沉硒效果好、同时酸浸液中杂质元素几乎不发生共沉淀,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考察了试验温度、二氧化硫流量和初始酸浓度对沉硒效果的影响,得出优化试验条件如下:CIGS硫酸浸出液初始酸浓度20 g/L,100 mL酸浸液中以1.8 L/h的流量通入SO2,在80 ℃下反应2 h。在优化条件下,硒的沉淀率可达94.51%左右,所得粗硒沉淀中硒含量约为95.67%。为废旧CIGS材料回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梁大业,胡鹏飞,王晓伟,桂增杰,李光辉
    摘要:
    某地浸铀矿山注液钻孔流量出现“断崖式”下降,经过分析发现,钻孔过滤器附近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类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且会凝聚形成硅酸聚合物而堵塞钻孔。根据硅酸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出NaOH洗井工艺,向钻孔内注入NaOH溶液,其与硅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达到解除钻孔堵塞的目的。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NaOH洗井能有效改善钻孔硅酸堵塞问题,提高钻孔注液能力。
  • 材料与设备
  • 李存增,常华
    摘要:
    以吸附法盐湖卤水提锂溶液和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锂,研究了反应时间、锂质量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洗涤条件对碳酸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0 g/L碳酸钠溶液为沉淀剂,锂质量浓度18 g/L,反应温度30 ℃,130 r/min速度搅拌,反应1 h可以得到颗粒粒径大且均匀的碳酸锂,锂沉淀率达到85%以上;采用三段逆流、V水/V固=2/1、温度80~90 ℃的水对沉淀洗涤,可得碳酸锂含量99%以上的产品,洗涤过程锂损失2%。
  • 李基铭,刘嘉铭,覃慧
    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等优点。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如LiFePO4等存在理论容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需求。V2O5具有层状结构,能够有效嵌锂,是一类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V2O5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循环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采用水热法制备二维结构的V2O5纳米片材料,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并与商业V2O5进行对比。测试表明,V2O5纳米片呈现片层状结构,粒径大小在130~280 nm,在循环伏安测试中有三对比较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经50次循环后V2O5纳米片可逆容量达到227 mAh/g,与第二圈的放电容量相比,容量保持率为89%,证明V2O5纳米片的储锂性能良好。
  • 环境工程
  • 袁志华,孙占学,周义朋,刘亚洁,李江,刘金辉,周仲魁,李泽兵,温桃
    摘要:
    建设绿色铀矿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技术创新、生态环保之路是铀矿山的必然选择。简述了铀矿山固、气、液等三大污染危害,重点评述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铀矿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技术、铀矿山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绿色铀矿山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丁燕,高 柏,杨芬,张海阳,蒋文波,史天成,方正,刘圣锋
    摘要: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10~20、20~30、30~40 cm,分别以L1、L2、L3、L4表示)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沉积物对铀吸附效果不同,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L1>L3>L2>L4,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化学成分有关。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1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2和L3主要为化学吸附,L4主要为物理吸附;L1与L3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为单分子吸附。L2与L4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存在于非均质表面。在不同吸附介质中,Ca2+、Mg2+、CO32-对沉积物吸附铀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Mg2+>CO32->Ca2+;Cd、Pb、Cu、Fe对吸附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小平,马延龙,姚一铭,刘晶晶
    摘要:
    以调查区的严格管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挑选了酸模、龙葵、月季、金盏菊、万寿菊、油牡丹、凤仙花7种植物进行了大田试验,考察超积累植物对土壤中Cd、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体内或同种植物体内各部位重金属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酸模、金盏菊、龙葵、月季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说明重金属在这几种植物的茎叶里积累较多。金盏菊、凤仙花、万寿菊、龙葵对Cd的富集较强,有利于修复Cd污染的土壤。除凤仙花外,其他6种植物对Cd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Cd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酸模、金盏菊,龙葵、油牡丹、月季、万寿菊。就单株而言,积累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酸模、金盏菊、万寿菊、月季;就每亩而言,积累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金盏菊、酸模、月季、万寿菊。综合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植物自身的转运系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物的经济价值等考量,万寿菊、金盏菊、月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还可兼顾提升经济效益,酸模作为有效降低Cd、Pb含量的重金属修复植物,可推广应用于碱性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综上所述,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植物自身的转运系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物的经济价值等综合考量,万寿菊、金盏菊、月季作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兼顾提升经济,酸模作为有效降低Cd、Pb含量的重金属修复植物,可推广应用于碱性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
  • 李华翔,赵修军,罗志吉,刘应华
    摘要:
    以河南洛阳某钨冶炼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累积指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新兴污染物钨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核算其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控制值,并对模型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S01、S12区域部分表层与中层土壤钨污染等级为无或轻度外,各区域土壤均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Ⅰ、Ⅱ、Ⅲ层土壤钨污染程度相对较大,部分区域土壤已达重度以上污染水平,Ⅳ层污染程度虽不及上述土层,但大部分区域也能达到中-重度污染;Ⅰ、Ⅱ层土壤钨污染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影响较大,且经口摄入途径为影响儿童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从严选择儿童在不同暴露途径的综合风险控制值15.26 mg/kg作为该场地土壤钨的风险控制阈值,该值可作为土壤钨污染风险筛选及修复治理的目标值;在风险控制模型中,EF(暴露频率)、ED(暴露时间)、IngR(日土壤摄入量)对土壤钨综合风险控制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计算时需谨慎选取。
  • 陈志东
    摘要:
    广东某钽铌矿冶炼企业主要生产氟钽酸钾及氧化铌,年处理钽精矿130 t、铌钽铁合金220 t,年产生中和渣量约672 t,但由于原有工艺没有对酸溶渣、中和渣和废液进行分离,造成最终废物量大、放射性活度高和难处理等问题,厂区历史遗留中和渣约1万t。现该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包括车间排放口处理废水、增加压滤机、总排放口优化、建设中和渣堆场和中和渣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经技术改进后,实现了渣液分离,产生的废水放射性物质达标排放,对历史遗留的中和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中和渣填埋处置费用约3 00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冶金史
  • 黄全胜,梁婵,黄谦玺,邹桂森
    摘要:
    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绿鸦村龙旗顶山坡顶部,遗物遗存面积超过10 000 m2。作者于2020年至2021年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田野考察调查取样并开展考古类型学研究。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12个铸造炉渣、铸铁、陶范陶模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和显微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的主要产品是铁锅和铁釜;遗存的生铁铸造浮渣为高铁炉渣,炉渣成分为铁硅锰磷多元系炉渣,渣中留存有生铁颗粒;铸铁显微结构是以莱氏体为主的生铁组织,铸铁成分为铁硅磷镍合金。陶范陶模一般至少由三层泥胎叠堆制成,模范的内里层材料最为精细,且有意渗进草木灰;模范中间层的材料是细小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模范外层为颗粒较粗的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陶范陶模内里层表面含有Zr耐高温防护物质。
    重有色金属
  • 周俊,陈卓
    摘要:
    在金冠铜业闪速熔炼高强度生产条件下,从反应塔不同高度上在线提取高温悬浮物料的水冷试样进行系列检测分析,研究了精矿粒子在反应塔中氧化、脱硫、熔化的过程,以及粒子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粒径沿反应塔轴向和径向的变化等,分析了这些过程和变化对闪速炉炉况的影响,最后对控制闪速炉炉况、改进精矿喷嘴和炉体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 邹维,杨大锦,刘俊场,曲洪涛,付维琴,付光,张特,卢文鹏
    摘要:
    开展了硫酸锌溶液离子交换除氟氯工业化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解吸树脂pH等对硫酸锌溶液中氟氯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吸附过程氟、氯脱除率分别为61.47%和93.59%,解吸过程氟、氯解吸率分别为94.11%和97.50%,解吸液再生过程氟、氯挥发率分别为92.66%和98.66%。全流程溶液循环使用,减少了废水排放。
  • 郭键柄,陈正,黄文,丁志广
    摘要:
    结合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试验,通过FactSage软件,对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确定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绘制了理想渣型下的冶金相图。结果表明,顶吹炉处理废旧电路板渣型控制的重点在于Al2O3成分的控制,理想渣型为SiO2-CaO-Al2O3-FeO四元渣型,各组分含量范围:SiO2 28%~35%、CaO 18%~25%、Al2O3 6%~13%、FeO 16%~20%,四元组分合计>80%。在理想渣型下,可实现溢流连续排渣,金属和渣分离彻底,Cu、Au、Ag总回收率均大于95%,平均渣含铜<0.7%。该渣型范围和相图理论可为各类熔池熔炼炉处理废旧电路板的渣型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付维琴,刘俊场,邹维,张特,牟兴兵,翟忠标,谢天鉴,王坤
    摘要:
    采用氧化酸浸法从高镉烟尘中高效浸出锌、镉,研究了过氧化氢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及硫酸浓度对锌、镉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50 g/L、过氧化氢用量60 g/L、液固比3 mL/g、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0 h的条件下,锌、镉浸出率分别可达93.50 %、95.97 %。
  • 汪胜东,王立刚,冯林永,孙旭东,李达,刘万峰,张登高,赵峰,蒋伟
    摘要:
    针对富钴结壳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夹带部分基岩的问题,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处理富钴结壳,考察了不同选矿(浮选、强磁选、重磁选)—二氧化硫还原酸浸联合工艺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采矿贫化率(10%、20%、30%)条件下的选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钴结壳采用选冶联合工艺才能经济处理,三种选冶方案配置中,强磁选矿—冶炼配置相对较好,浮选—冶炼配置方案次之,重磁选矿—冶炼配置方案较差,具体选矿工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原矿相较于精矿,在二氧化硫平均用量增加9.4%,硫酸平均用量增加6.7%的条件下,镍钴锰浸出率基本持平,达到90%以上,精矿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消耗更少,更具成本有优势。
  • 薛鹏,易小霞,陈姝媛,王继钦,陈梦君,舒建成,王蓉
    摘要:
    为厘清铜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规律,探讨了各因素如有无添加剂(盐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明胶)、电压、Cu2+浓度等对铜面电极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添加剂时,增大电压和Cu2+浓度,都有利于增加铜枝晶数量;高电压,尤其是电压为25 V时,铜枝晶现象十分显著。盐酸能促进铜枝晶分形,而十二烷基硫酸钠、明胶可以抑制铜枝晶生长现象。
  • 轻有色金属
  • 刘红湘,田阳,杨斌,徐宝强,戴永年,王立鹏
    摘要:
    对皮江法炼镁工艺和真空碳热还原法炼镁工艺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评价过程以1 t镁锭为功能单位,研究了包括原料开采、物料制备、物料耗损、能源生产、污染排放等过程的环境负荷以及能源消耗。在得出生命周期评价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对皮江法炼镁与真空碳热法炼镁在资源与能源消耗、气型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明确了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过程各自的环境负荷和能源消耗特点。通过比较,碳热法炼镁工艺较皮江法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明显优势。
  • 汪艳芳,张瑞忠,张旭贵,李健,梁玉冬,王成智
    摘要:
    阳极钢爪是电解铝阳极导杆与炭块间的连接结构,需要在电解环境下给电解槽传输强大的直流电流并夹持阳极碳块,因此需要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高温导电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当前阳极钢爪材料缺乏行业规范,生产原料、生产方式等控制不严格,使得钢爪存在电阻大、压降高、强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了低阻高性能高强度阳极钢爪材料,并在某300 kA系列试验槽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低阻高性能阳极钢爪压降33.9 mV,较现用新钢爪降低42.7 mV,降电压效果显著,为电解槽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了空间。
  • 稀贵金属
  • 桑晓云,张永华,郭晖,高媛,邢全生,李旭
    摘要:
    工业上水浸液通过P507转型多采用一步转型的工艺,得到的混合氯化稀土非稀土杂质含量较高。通过改变工艺方式,采用模拟逆流串级等工艺制备混合氯化稀土,考察反萃液中非稀土杂质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采用逆流串级工艺,当萃取混合时间大于9 min,料液酸度在pH=4,洗涤液酸度pH=1.5,反萃相比为20,反萃液酸度为6 mol/L时,反萃液中Mn4+、Zn2+、SO42-、Mg2+、Ca2+的含量较原工艺下降50%以上。
  • 王海滨,胡艳宏,李健飞,柳召刚
    摘要:
    采用针铁矿法从氯化稀土料液中除铁,研究了pH、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加料速度以及加入晶种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5、反应温度85 ℃,陈化时间120 min,加料速度2.5 mL/min的条件下,除铁率和稀土损失率分别为99.44%和3.40%。加入晶种0.1 g的条件下,导致部分或全部二次成核,缩短或省去了成核诱导期,相比于未加晶种时的陈化时间缩短了60 min,且最高除铁率达99.62%。针铁矿法沉铁渣为晶型良好的β-FeOOH晶体,过滤性能优于中和水解法的沉铁渣。针铁矿法除铁能应用于稀土湿法冶金中,除铁效果良好。
  • 李拓夫,靳冉公,黄海辉,常耀超,王为振,高崇,徐晓辉
    摘要: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CIGS)芯片废料中硒元素具有很高回收价值。开展了从废旧CIGS电池材料硫酸浸出液中回收硒的研究。对比了铜粉、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3种还原剂的沉硒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沉硒效果好、同时酸浸液中杂质元素几乎不发生共沉淀,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考察了试验温度、二氧化硫流量和初始酸浓度对沉硒效果的影响,得出优化试验条件如下:CIGS硫酸浸出液初始酸浓度20 g/L,100 mL酸浸液中以1.8 L/h的流量通入SO2,在80 ℃下反应2 h。在优化条件下,硒的沉淀率可达94.51%左右,所得粗硒沉淀中硒含量约为95.67%。为废旧CIGS材料回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梁大业,胡鹏飞,王晓伟,桂增杰,李光辉
    摘要:
    某地浸铀矿山注液钻孔流量出现“断崖式”下降,经过分析发现,钻孔过滤器附近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类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且会凝聚形成硅酸聚合物而堵塞钻孔。根据硅酸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出NaOH洗井工艺,向钻孔内注入NaOH溶液,其与硅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达到解除钻孔堵塞的目的。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NaOH洗井能有效改善钻孔硅酸堵塞问题,提高钻孔注液能力。
  • 材料与设备
  • 李存增,常华
    摘要:
    以吸附法盐湖卤水提锂溶液和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锂,研究了反应时间、锂质量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洗涤条件对碳酸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0 g/L碳酸钠溶液为沉淀剂,锂质量浓度18 g/L,反应温度30 ℃,130 r/min速度搅拌,反应1 h可以得到颗粒粒径大且均匀的碳酸锂,锂沉淀率达到85%以上;采用三段逆流、V水/V固=2/1、温度80~90 ℃的水对沉淀洗涤,可得碳酸锂含量99%以上的产品,洗涤过程锂损失2%。
  • 李基铭,刘嘉铭,覃慧
    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等优点。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如LiFePO4等存在理论容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需求。V2O5具有层状结构,能够有效嵌锂,是一类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V2O5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循环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采用水热法制备二维结构的V2O5纳米片材料,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并与商业V2O5进行对比。测试表明,V2O5纳米片呈现片层状结构,粒径大小在130~280 nm,在循环伏安测试中有三对比较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经50次循环后V2O5纳米片可逆容量达到227 mAh/g,与第二圈的放电容量相比,容量保持率为89%,证明V2O5纳米片的储锂性能良好。
  • 环境工程
  • 袁志华,孙占学,周义朋,刘亚洁,李江,刘金辉,周仲魁,李泽兵,温桃
    摘要:
    建设绿色铀矿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技术创新、生态环保之路是铀矿山的必然选择。简述了铀矿山固、气、液等三大污染危害,重点评述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铀矿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技术、铀矿山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绿色铀矿山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丁燕,高 柏,杨芬,张海阳,蒋文波,史天成,方正,刘圣锋
    摘要: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10~20、20~30、30~40 cm,分别以L1、L2、L3、L4表示)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沉积物对铀吸附效果不同,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L1>L3>L2>L4,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化学成分有关。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1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2和L3主要为化学吸附,L4主要为物理吸附;L1与L3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为单分子吸附。L2与L4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存在于非均质表面。在不同吸附介质中,Ca2+、Mg2+、CO32-对沉积物吸附铀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Mg2+>CO32->Ca2+;Cd、Pb、Cu、Fe对吸附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小平,马延龙,姚一铭,刘晶晶
    摘要:
    以调查区的严格管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挑选了酸模、龙葵、月季、金盏菊、万寿菊、油牡丹、凤仙花7种植物进行了大田试验,考察超积累植物对土壤中Cd、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体内或同种植物体内各部位重金属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酸模、金盏菊、龙葵、月季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说明重金属在这几种植物的茎叶里积累较多。金盏菊、凤仙花、万寿菊、龙葵对Cd的富集较强,有利于修复Cd污染的土壤。除凤仙花外,其他6种植物对Cd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Cd的转移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酸模、金盏菊,龙葵、油牡丹、月季、万寿菊。就单株而言,积累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酸模、金盏菊、万寿菊、月季;就每亩而言,积累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金盏菊、酸模、月季、万寿菊。综合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植物自身的转运系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物的经济价值等考量,万寿菊、金盏菊、月季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还可兼顾提升经济效益,酸模作为有效降低Cd、Pb含量的重金属修复植物,可推广应用于碱性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综上所述,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植物自身的转运系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物的经济价值等综合考量,万寿菊、金盏菊、月季作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兼顾提升经济,酸模作为有效降低Cd、Pb含量的重金属修复植物,可推广应用于碱性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
  • 李华翔,赵修军,罗志吉,刘应华
    摘要:
    以河南洛阳某钨冶炼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累积指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新兴污染物钨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核算其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控制值,并对模型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S01、S12区域部分表层与中层土壤钨污染等级为无或轻度外,各区域土壤均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Ⅰ、Ⅱ、Ⅲ层土壤钨污染程度相对较大,部分区域土壤已达重度以上污染水平,Ⅳ层污染程度虽不及上述土层,但大部分区域也能达到中-重度污染;Ⅰ、Ⅱ层土壤钨污染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影响较大,且经口摄入途径为影响儿童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从严选择儿童在不同暴露途径的综合风险控制值15.26 mg/kg作为该场地土壤钨的风险控制阈值,该值可作为土壤钨污染风险筛选及修复治理的目标值;在风险控制模型中,EF(暴露频率)、ED(暴露时间)、IngR(日土壤摄入量)对土壤钨综合风险控制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计算时需谨慎选取。
  • 陈志东
    摘要:
    广东某钽铌矿冶炼企业主要生产氟钽酸钾及氧化铌,年处理钽精矿130 t、铌钽铁合金220 t,年产生中和渣量约672 t,但由于原有工艺没有对酸溶渣、中和渣和废液进行分离,造成最终废物量大、放射性活度高和难处理等问题,厂区历史遗留中和渣约1万t。现该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包括车间排放口处理废水、增加压滤机、总排放口优化、建设中和渣堆场和中和渣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经技术改进后,实现了渣液分离,产生的废水放射性物质达标排放,对历史遗留的中和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中和渣填埋处置费用约3 00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冶金史
  • 黄全胜,梁婵,黄谦玺,邹桂森
    摘要:
    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位于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绿鸦村龙旗顶山坡顶部,遗物遗存面积超过10 000 m2。作者于2020年至2021年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田野考察调查取样并开展考古类型学研究。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矿)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对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12个铸造炉渣、铸铁、陶范陶模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和显微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龙旗顶古代铸造遗址的主要产品是铁锅和铁釜;遗存的生铁铸造浮渣为高铁炉渣,炉渣成分为铁硅锰磷多元系炉渣,渣中留存有生铁颗粒;铸铁显微结构是以莱氏体为主的生铁组织,铸铁成分为铁硅磷镍合金。陶范陶模一般至少由三层泥胎叠堆制成,模范的内里层材料最为精细,且有意渗进草木灰;模范中间层的材料是细小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模范外层为颗粒较粗的泥沙并渗杂有稻禾壳。陶范陶模内里层表面含有Zr耐高温防护物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2/63299758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2/63299758

传真:010-63299744

QQ:XXXXXXX

Email:ysyl@bgrimm.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